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佈的《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強化股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等服務科技創新功能,加強對科技型企業跨境融資的政策支援”。
“當前資本市場支援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形成了一個錯位發展、各具特色、適度競爭的格局,實現了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蘭日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各板塊定位明確
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援涵蓋了各類型企業的不同生命週期。具體來看,主機板主要服務於成熟的大型企業;科創板突出“硬科技”特色,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創業板著力服務於優質的成長性創新創業企業;而北交所與全國股轉系統則共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近年來,上市公司展現新活力,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新質生産力加速形成。
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近日公佈的報告,2023年,A股市場中戰略性新興産業行業市值佔比超40%。具體來看,2023年境內上市公司中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上市公司數量為2784家,佔上市公司總數量比重52.08%,總市值達31.23萬億元,佔比40.17%。
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是支援科技創新的重要板塊。2023年,創業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1萬億元,同比增長 7.23%;科創板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産業、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公司合計佔比超過76.68%;北交所戰略性新興産業上市公司佔比61.51%。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在便利科創型企業融資以及並購重組等多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尤其是科創板、北交所對戰略性新興行業的支援力度非常明顯。”
此外,資本市場創新成果不斷的背後是上市公司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23年A股公司研發投入1.80萬億元,同比增長8.23%;研發強度192.47%,較去年同期增加0.17個百分點。
華友鈷業相關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公司自2018年以來逐年增加研發投入,近五年累計投入超50億元用於科技創新,建成了全球領先的研發中心,支撐公司在鎳鈷鋰資源高效提取及高性能電池材料開發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發展。”
陳靂表示,目前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備受青睞,而科創板對一些重點行業板塊,例如高端製造、新材料等領域也有明確的要求。各板塊對上市企業的定位愈發明確,服務科技創新的精準度也將提升。
將中小科技企業作為支援重點
科技創新是高投入、高風險的長週期活動。資本市場具有獨特的風險共擔、利益共用機制,能夠有效促進創新資本形成,賦能科技成果轉化。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佔A股全部公司的比例分別約為16%、28%。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方案》提出,將中小科技企業作為支援重點,完善適應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特點的信貸、保險産品,深入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豐富創業投資基金資金來源和退出渠道。
區域性股權市場是科技創新和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平臺載體。目前,區域性股權市場基本搭建了基於區塊鏈且適應中小微企業需求和特點的場外市場架構,對企業規範培育的“苗圃”作用不斷提升,有助於推動優質企業成長。公開數據顯示,區域性股權市場現服務企業18萬家,累計實現各類融資2.15萬億元,已培育上市公司141家、新三板掛牌公司986家,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援企業成長壯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新三板市場準入制度不斷完善,市場分層機制持續優化,成為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進一步放寬經營時限和財務要求,支援更早更小的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
從政策角度來看,今年以來,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陸續出臺。4月12日,新“國九條”出臺。4月19日,證監會發佈《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準發展的十六項措施》。6月19日,證監會發佈《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八條措施》,進一步深化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健全發行承銷、並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制度機制。
展望未來,隨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提升多層次市場的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