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

    2009年,中國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戰略,初步設定三大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網。

    中國高鐵出海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李克強總理多次在出國訪問期間推薦高鐵。

中國或助美國實現高鐵“零突破”

    曾經的"鐵路第一大國"美國,至今還沒有一根高鐵鐵軌。正在尋求"走出去"的中國高鐵或許可以為美國高鐵實現"零突破"帶去一絲希望。[詳細]

墨西哥高鐵毀約 警示中國國企出海風險

   連日來,有關墨西哥取消中企高鐵投標結果事件引人關注。對於此次變臉,墨西哥方面解釋是為了避免出現對投標程式合法性和透明度的懷疑,將給其他如日本、德國等競爭企業更多準備投標的時間。[詳細]

中國高鐵簡介

中國高鐵:是指通過改造原有線路(直線化、軌距標準化),使最高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00公里以上,或者專門修建新的"高速新線”,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至少250公里的鐵路系統。經過10年多的發展,中國高速鐵路營運里程已1.3萬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鐵,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亮麗“名片”。

中國高鐵出海:“大事記”

墨西哥:墨高鐵項目已證實取消 中鐵建已啟動應急預案

11月9日晚間,中國南車、中國鐵建發佈相同公告,證實墨西哥高鐵項目取消。中國鐵建回應稱,已向墨方提出質詢,必要時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發改委發言人表示,對取消招標結果感到意外。取消招標結果是由於墨國內因素,與中方企業無關。 [詳細]

泰國:中泰233億美元高鐵項目獲批 昆明直達曼谷

泰國執政當局批准了連接中國的鐵路項目,該項目耗資約233億美元,計劃建設2條高速鐵路,並將與中國鐵路相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表示,中泰間高鐵係泛亞鐵路的一部分,起點終點分別是中國的昆明和新加坡。 [詳細]

俄羅斯:高鐵開進莫斯科 注解中俄合作邏輯

 中俄簽署的一系列大單,高鐵項目上開展全面合作,不僅是為中國高鐵項目出口尋找市場,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一步。結束德國之行後,李克強總理10月12日至14日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並在莫斯科舉行了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兩國總理簽署聯合公報,並共同見證了包括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在內的協議。 [詳細]

“出海龍頭”——中國南北車

中國北車斬獲美國284輛地鐵大單

這也是該公司繼2011年獲得法國罐車的訂單後再次獲得歐美發達國家大單。自此,中國北車軌道交通裝備實現了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大洲的全球覆蓋。[詳細]

中國南車"走出去"佈局東南亞市場

為擴大中國南車株機公司海外市場,南車吉隆坡維保公司根據自身籌備、創建、運營的經驗,派遣在馬來西亞經過歷練的專業管理、技術人員,為其在土耳其、南非、印度尼西亞、馬其頓、阿根廷等國際市場開拓提供了大力支援。 [詳細]

南北車重組 合力出海

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在分開15年後將再度合併,成為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巨無霸"。南北兩車合二為一,可以避免競爭過程中相互壓價,既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的形象,也有利於把更多精力投入技術創新,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詳細]

中國高鐵出海:“四大優勢”

性價比優勢明顯

全球範圍內,中國鐵路建設具有性價比優勢,尤其南美等其他市場開拓順利,未來有望在東南亞及俄羅斯市場取得進一步突破,鐵路設備國際市場有望持續獲得重要突破。[詳細]

成本優勢是殺手锏

中國高鐵的"拳頭"是什麼?排名最靠前的優勢就是成本。南車集團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就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而言,中國的産品與國外企業比要低30%左右。[詳細]

各國技術的"集大成者"

中鐵總公司科技管理部部長周黎表示,多年來,中國不斷吸收、消化、學習和借鑒世界先進高鐵技術,通過自主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這是對世界各國高鐵技術發展的匯集。中國具有整合世界各國高鐵技術的能力和經驗。[詳細]

總理推介高鐵:安全可靠

李克強對英拉説,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競爭優勢,希望中泰加強鐵路合作。總理親自推銷中國的高鐵技術不僅將有力地促進中泰鐵路合作,而且將推動地區互聯互通建設。[詳細]

中國高鐵出海:“多重風險”

政治風險首當其衝

對於墨西哥執政黨來説,也別無選擇,只能通過背信棄義,來鞏固政局。因為相比于一條鐵路,還是繼續維持政權更重要。[詳細]

競爭者博弈 複雜多變

中國企業在海外大規模的投資中,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履行在東道國的社會責任,還要仔細推敲東道國不同派系的可能反應,同時顧及其他國家的力量參與。[詳細]

不同市場與法律體系碰撞

中國高鐵走向英國面臨各種困難是難以避免的,尤其是在項目的落實階段。首先,這是兩個市場體系、法律體系的碰撞。 [詳細]

常遇歧視性風險

在全球經濟疲弱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努力正遭遇越來越多的來自投資保護的阻力。中國企業在遭遇"買難"的同時,企業産品亦遭遇著"賣難"困擾。[詳細]

出品:中國網財經中心 製作:曹慧敏 日期:2014年11月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