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的起點新的奮鬥。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至關重要。
如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如何邁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穩”字當頭的貨幣政策將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捍衛“房住不炒”底線,確保房地産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碳達峰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財經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前瞻2021年“兩會”熱點。
中國網財經2月26日訊(記者 暢帥帥)距離2021年兩會召開已不到一週時間,中國網財經注意到,“十四五“”碳達峰“”環保“”綠化“等有望成為今年兩會熱議話題。
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定為2021年八大工作重點之一。碳達峰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嗎?能源大省該如何應對碳達峰要求?碳達峰給哪些行業帶來發展機遇?今年兩會有哪些環保方面的政策值得期待?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唐遙深度解讀”碳達峰“。
中國網財經:碳達峰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嗎?如何實現碳達峰?
唐遙:在做好應對方案的情況下,碳達峰不會對經濟增速有顯著的影響,因為本身我國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能源比較缺乏的國家,有很強的提高能源效率的動力和需求,所以並不需要犧牲很多發展來達到碳達峰要求,我國實現正常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也需要在節能方面下大功夫。碳達峰和碳中和是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
另一方面,在碳達峰的過程中必然要發展和投資可再生能源的生産和存儲,在短期內可以增加整體固定資産投資,長期中能夠降低能源成本,改善能源安全。所以實際上碳達峰可以在短期和長期中都對經濟有促進作用,不能簡單認為碳達峰、環保和經濟是一個矛盾關係。在短期中實現碳達峰和經濟發展在局部和具體的行業或者地區可能存在衝突,但從整體和長期來看碳達峰和高品質發展目標這兩者是高度一致的。
控制碳排放量、增加碳捕獲和儲存是碳達峰的實現路徑,而碳達峰協調推進必須要依靠市場和政策兩條腿。市場方面,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為碳排放合理定價;政策方面,通過産業政策和強制性的技術標準調整能源結構、産業結構和能源效率。運用財政資金支援綠色發展相關項目,研究碳減排相關稅收制度,以及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發展領域,開發綠色金融産品。
中國網財經:碳達峰會給哪些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唐遙:從能源生産的角度來看,可再生能源會有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其中也會有差異。比如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方面目前都已有成熟的技術,但是在光伏方面還是存在一些技術或材料上的改進空間。另一方面,在具體的應用場景裏,氫能源的利用以及技術還需進一步的研發。此外,和能源生産相匹配的儲能技術也需進一步的研究和投資,消除能源生産和消費之間的時間差。
中國網財經:山西、內蒙古等能源大省該如何應對碳達峰要求?
唐遙:實際上,我覺得碳達峰對山西、內蒙古等能源大省來説也未必是一個壞消息,因為碳達峰意味著傳統化石能源的生産會更加的聚集,而這些省份有成本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山西、內蒙古,包括陜北的煤炭開採成本較低,因此化石能源的生産大概率會向這些地區聚集,所以能源大省也不一定面臨將能源産業總量縮減的局面。同時,在技術、成本等方面缺乏優勢的地區的化石能源産能將面臨加速退出。
第二個是從長期發展來看,煤炭在能源供給中的佔比逐步下降是大勢所趨,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煤炭大省大多也具備在太陽能、風能發電方面的優勢,所以他們也可以逐步提高能源生産方面的多樣化,用可再生能源去替代傳統能源生産。因此對這些省份來説,應該下一番功夫仔細研究能源行業發展的發展路徑,整體而言我覺得是機遇是大於挑戰。
中國網財經:今年兩會有哪些碳達峰、環保方面的政策值得期待?
唐遙:目前已經有很多部委在密集制定相關政策,包括壓減傳統行業的産能,比如目前已經確定鋼鐵産量要全面降低。其他一些傳統行業可能也會面臨類似的量的約束,此外也會出臺進一步的對排放強度的約束。
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政策也在摸索的過程中,比如説碳市場的運作,碳排放相關配額的分配問題,區域間的協調補償機制。如果部分省區市更多承擔碳捕獲和儲存的功能,那麼需要深入研究國家如何給予適當的激勵,包括財政轉移支付的具體手段,以及碳交易等市場化的手段,這些方面的制度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
可再生能源是發展的趨勢所在,同時要認識到各項技術成熟程度和應用規模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未來對於不同類型的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應該也是多樣化的,我們期待有更具體更深入的制度建設。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