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25日訊 今日,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金融供給側改革與開放”在北京隆重召開。清華大學法學院鄭裕彤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首席投資官高西慶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他表示,我們現在要考慮的在資本市場上要允許創新,可是鼓勵的同時必須充分的想好我們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得十分小心的,科技創新需要法治規範。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很多年前我跟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談的時候,中投公司剛成立不久,我説現在中投公司初期投資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法律問題。結果我們頭一年光律師費花了差不多一億人民幣。結果JP摩根的CEO説你花了一億人民幣,你知道我花多少錢嗎,他説每年都要花好幾億美元。又過了兩年他告訴我説麻煩更大了,我們原來JP摩根一個公司就有1000多個律師,經過安然事件,經過08年的金融危機增加了一倍,説現在變成兩千律師了,後來監管機構説不行律師不夠,再增加一個部門,把法律部和合規部分開,增加一個合規部又增加了一千個律師,他們現在有三千多個律師。這是為什麼呢?
回到我們的主題來,資本市場的邏輯是什麼,最基本的,我們允許市場存在,是因為市場對於資源配置能夠起到最有效的作用,這也是我們黨十八大上説,我們要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它是有條件的。
我們現在要考慮的在資本市場上要允許創新,可是鼓勵的同時必須充分的想好我們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得十分小心的。
當年我們在設計中國資本市場的時候,需要決定中國的市場到底用多長時差來決定股票交易的交割時間。美國人當時經過了好幾十年的討論,從T+5到T+3。1988年,當我在歐洲調查證券市場的時候,發現當時歐洲有好幾十個不同的系統,它的交割時間從T+3到T+60都有。我們一夜之間用T+3就完了。我們很多人講這個機制好,多有效。後來90年代初期的時候,交易所出了問題,交易不活躍了,股票交易時間差改成了T+1。後來發現交易還不活躍,交易時間差改成T+0,一夜之間就可以修改。後來發現每一次修改都要付出代價。每次用法治社會所強調的可預測性,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會進行討論,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通過?如果通過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每一個政策出來一定會對一些人有利,對一些人沒有利。不可能所有人都贊同的,但是如果理解到了就早早準備就行了,這就是法治。
不只是證券的監管權,各個部門都是一樣的。最近聽説整個監管部門有了很大進步,對於很多中小企業,尤其科技企業來説,登記的時候比原來方便了很多,而且有特別強調的規定,説要有督察説必須一個公司登記在三個小時之內實現。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事,但這要以法治的方式進行,要把它寫進法律裏,要變成可預測的東西,讓人知道我做了什麼事,或者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大家都有清楚的預測之後,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好人,都不會做壞事。
基本的原則就是這樣。我希望大家對法治的問題有更多的了解。因為每次講創新的時候,好像政府多拿點錢給科學家就可以創新,或者政府批准新的機制時間縮短就可以創新,這是不夠的。希望大家記住兩個字,就是法治,謝謝各位。
根據嘉賓現場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責任編輯:楊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