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新中國工業幾乎一窮二白,設備落後、産能低下,日用生活消費品類中,僅能製造紗、布、火柴、肥皂、麵粉等為數不多的品種。
75年來,從“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中國製造實現跨越式增長,産品産量領跑全球。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萬億元。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産業門類最齊全,産業體系最完整。在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有四成以上産品産量位居全球第一。製造大國大踏步走向製造強國。
製造大國地位穩固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能造什麼?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造不出來。
如今,C919國産大飛機、首艘國産大型郵輪開啟商業運營;汽車産量連續15年保持世界第一;“嫦娥六號”實現月背採樣返回;國産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投入使用……
一個個從無到有的突破,挺起了中國製造的脊梁,製造大國屹立東方、地位穩固。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過美國,穩居世界首位,2022年佔全世界比重為30.2%,成為全球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看總量,是一條飛躍式增長的曲線——1949年至1957年,工業生産快速恢復。1958年至1978年,工業經濟曲折前行。1978年工業增加值為1621億元。改革開放以後,工業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工業增加值在1992年突破1萬億元,2007年突破10萬億元,2012年超過20萬億元。2013年至2023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7%,迎來結構優化、質效提升的高品質發展機遇期。
看細分,是一個個令人矚目的變化——
原材料産品産量呈幾何式增長。2023年,我國原煤産量為47.1億噸,比1949年增長146倍;粗鋼産量10.2億噸,增長6449倍;水泥産量20.2億噸,增長3064倍;平板玻璃9.7億重量箱,增長897倍;化肥産量5714萬噸,增長9522倍。
消費品從供應短缺到琳瑯滿目。輕工業聯合會資料顯示,當前我國有100多種消費品産量居世界第一。2023年,紗、布産量分別達2234萬噸、294.9億米,比1949年增長67.3倍、14.6倍。
裝備製造中高端供給顯著增強。水下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以及磁共振、超聲影像等高端醫學影像裝備均處於國際領先水準。2023年,手機、微型電腦、彩色電視機、工業機器人等産品産量分別為15.7億台、3.3億台、1.9億台、43萬套,均居全球首位。
從依賴進口到遍及全球,更多更好的中國製造走向世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初級産品。自2009年起,我國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出口産品結構持續優化,在高技術、高附加值商品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2023年,機電産品在出口總額中佔比達58.5%,其中,汽車出口522萬輛,我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焊裝車間,機器人精準有序操作焊接、噴塗等工序,顯示屏實時更新各項生産數據和進度。“1999年我剛入職奇瑞時,工人是拿著焊鉗一個一個打焊點,現在奇瑞工廠的焊接自動化率已達100%。”奇瑞智造一工廠高級經理王玉輝説。
夯實規模優勢的同時,中國製造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顯著提升。
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為特徵的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2023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3.6%,比2012年提高5.4個百分點。
製造業高端創新持續突破。載人航太、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載人深潛、射電望遠鏡、超級電腦等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向製造業深度滲透。
智慧化轉型縱深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實現工業大類全覆蓋,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位,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50%。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9%。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高速動車組等領域示範工廠産品研發週期大約縮短30%,生産效率同步提升近30%。
新能源産業表現亮眼。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新三樣”相關産品産量增長較快,2023年同比分別增長30.3%、54.0%、22.8%。可再生能源相關設備産品高速生産,2023年水輪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充電樁等綠色能源相關産品同比分別增長35.3%、28.7%、36.9%。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佔比達42%,為全球5G建設提供中國方案。1G空白、2G跟跑、3G突破、4G並跑、5G領跑,行動通訊技術産業的發展脈絡是中國製造崛起的縮影。
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學習引進+自主研發”,中國製造努力提升科技含量。改革開放後,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製造提質增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中國製造逐新向綠,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
創新能力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達17.6萬家,比2000年增長9.2倍,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37.3%,比2000年提高26.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9362億元,比2000年增長38.5倍,研發投入強度為1.4%,比2000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
2023年,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認定中國為全球最大國際專利申請國,在資訊與通信技術方面,中國專利擁有量佔全球總量的14%。關鍵技術領域多點突破,推動製造業重大改造和設備更新升級,讓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
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為中國製造注入新動能。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智慧汽車等新興産業異軍突起,成為引領産業結構升級和製造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一些專精特新企業立足獨門絕技做精做強優勢産品,全球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方陣。
展望未來,中國製造仍處在由大變強的重要關口,還需補短板、鍛長板,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我們將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説。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