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8日訊(記者 暢帥帥)2月份經濟“成績單”近日出爐。中國網財經採訪的多位經濟學家認為,2月份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數據均好于預期,增長潛力逐步釋放,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增長充滿信心。

消費:
高基數下的穩增長 恢復力度符合預期
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2022年12月份為下降1.8%;兩年平均增長5.1%。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餐飲收入8429億元,增長9.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表示,1~2月份消費數據是符合預期的,它反映了在疫情防控政策做了積極調整之後,中國消費的增長潛力。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4426億元,同比增長6.7%。“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下,今年2月份的消費還能有3.5%的增長,正是彰顯了較強的恢復力度。”張立群表示。
關於接下如何促進消費,最終助力經濟回穩向上?張立群強調,擴大消費是一個系統工程,最重要的是要在穩就業和增收入方面下功夫,讓老百姓能掙到錢、手裏有錢。穩就業和穩增長是緊密相聯繫的。
“同時,要給經營主體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助力恢復生産經營的宏觀經濟環境。”張立群談到,可以採取的舉措包括擴大內需儘快扭轉需求收縮的現狀,有效地增加企業的訂單,支援企業銷售形勢全面好轉。同時進一步把保供穩價等方面的工作做紮實,確保當前形勢下企業的原材料採購有保障,價格穩定。
出口:
對外貿易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
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61768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億元,增長0.9%;進口26833億元,下降2.9%。
“出口數據雖然出現了一些波動,但是總體好于市場預期。”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告訴中國網財經,數據反映了去年底疫情優化以後,國內企業到海外去搶訂單等積極行為對穩定外貿出口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外貿對於經濟增長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未來我國外貿將會如何?在管濤看來,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在高通脹的情況下,多國央行紛紛加息,可能將會導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甚至有個別經濟體會出現衰退,外需總體上會趨於減弱,這對我們穩定外貿出口是比較大的挑戰。
管濤指出,而機遇來自四個方面。一是中國工業體系門類齊全,我們具有産業鏈、供應鏈的優勢;二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復工復産快速推進,有助於穩定出口;第三是我們跟全球各國的貿易往來、人員流動逐漸恢復,將有助於擴大進口,消費、旅遊等方面的潛力也會得到進一步釋放;此外,我國持續推進貿易投資的便利化,通過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等舉措,將提高我們外貿的競爭力,助力我國深入融合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産業鏈供應鏈格局中。
投資:
數據好于市場預期 民間資本信心待提振
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53577億元,同比增長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8%。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0%,製造業投資增長8.1%,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5.7%。
“1~2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5%,高於去年末的5.1%,好于市場預期。”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中國網財經。
溫彬提到,民間投資僅增長0.8%,低於去年末的0.9%,創2020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顯示民間資本的信心尚未得到提振。
從結構來看,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和製造業投資增速對比去年末略有回落,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降幅大幅收窄。
溫彬分析,年初以來,各地工程項目集中開復工,建築業施工進度加快,1月、2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分別為56.4%和60.2%。草根調研顯示,節後復工率已經超過去年同期。再加上財政支出前置,專項債發行提速,使基建投資仍能保持在較高水準。
數據顯示,1~2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1%,略低於去年末的9.1%。溫彬談到,1月和2月製造業PMI中的生産經營活動預期回升至55.6%和57.5%,高於去年12月的51.9%,BCI企業投資前瞻指數也明顯回升。不過,由於外需仍處於回落區間,PPI維持通縮態勢,製造業企業繼續擴大投資的意願仍顯不足。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