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態勢如何?行業前景咋樣?政策風向是什麼?中國網財經特別策劃《財訪間》欄目,專訪權威專家、學者、企業家,用宏觀數據描繪經濟脈絡,從細微之處透析發展機遇。
中國網財經9月23日訊(記者 張世福 王晨曦 暢帥帥)2021年9月22日是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一週年。碳達峰與碳中和,是我國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我國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
這一年“雙碳”目標有哪些歷史性的進展?“雙碳”對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有何意義?碳稅會在什麼時候推出?碳稅與碳市場如何協同促進碳減排?中國網財經專訪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
平穩推出碳市場 已是成功的第一步
2021年是實現“3060”目標倒計時的開始,也是邁入綠色可持續新時代的起點,這一年有哪些歷史性的進展?
魯政委表示,歷史性的進展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改變了大家的預期,改變投資者的預期收益,進而會改變人們的投資行為,資源配置的最原初的動力,就是人們認為投資了未來會有好收益,所以我認為這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方面,從整個社會和金融體系來看,在綠色發展上,開始從減污變為減污減碳並行,而且是以“降碳”作為綠色發展的總抓手。以前發展綠色金融,哪有污染就去治污染,比如説污水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生態環境恢復、沙漠種樹等,但都跟溫室氣體排放、跟氣候變化沒特別大的關係。
“現在主要聚焦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溫二氧化碳排放,不是説其他的不關注,其他的仍然關注,但是這已經變成了一個突出的抓手。”魯政委説。
第三個方面也是最為顯著的進展,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
魯政委介紹,在試點碳市場時,中國碳市場就已經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碳市場。正式推出之後,也預示著中國未來碳市場發展會有一個更遠大的前景。並且,碳市場在全球都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市場,全球碳市場發展到現在是二三十年的時間。碳市場非常年輕,沒有太多的所謂“放之四海可借鑒”的經驗,所以我國能夠平穩推出碳市場,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
避免“運動式”減碳要對“碳排放”做好精準測算
“雙碳”元年,概念大火,全國都在熱火朝天開展“減碳”,但有些地方出現運動式“減碳”,過度行動和虛喊口號並存,為何會出現此類現象?如何科學減碳?
魯政委表示,一個經濟體的減碳首先是能源系統的減碳,從中國來看,基本上近90%的碳排放來自於能源,所以第一步首先是能源的綠色化,即要大幅度提高終端的電氣化水準。
他認為,電力全部綠色化的關鍵是電變成綠色能源,然後讓所有的能源都用電。“工業生産過程的碳排放把能源去掉之後,大概只有10%左右,我們目前的森林儲備可以差不多把這10%碳排放吸收掉。再多出來的碳排放利用碳捕捉技術,基本上可以中和。從這個意義上説,兩個關鍵的因素就是能源的電氣化和電力的脫碳化。這也就是新能源大熱的原因。”
關於“運動式減碳”,魯政委提到,很多地方新能源電廠還沒建起來,或者新能源電廠建起來卻不能完全替代火電廠提供的能源,就已經把火電廠給推了。這就是典型的運動式減碳。
魯政委建議,舊的火電廠不要隨便推,新的高碳排放項目要認真做好測算和規劃,掌握“全國一盤棋”的原則。比如電力方面,我國東部地區是用電中心,發電中心在西部,如果西部的火電廠都推完了,東部的沒有電怎麼辦?個體的能耗測算也是如此,不能把發多少電作為衡量碳排放的標準,因為有可能發的電都輸送出去了。
“所以準確測算,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是重要的。” 魯政委強調。
機遇與挑戰並存 “綠電”地區迎來發展風口
魯政委表示,由於傳統的資源稟賦的原因,煤炭基本上集中在西部地區,現有的産業偏高碳排放,在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會最先感受到壓力,但西部地區同時也是富風、富光的地方,挑戰就在於要如何將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優化轉變,並且有效結合起來。
“第二個挑戰是傳統能源的優化利用、升級改造。”他認為,第一條路就是火電裝 CCUS(碳捕捉技術),雖然成本很高,但是一個中長期可以探索的方向。隨著不斷發展成熟,成本會降低;第二條路是可以轉變煤炭的使用的路徑,如煤炭制氫、將碳變成化工材料,如碳奈米材料技術;最後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生態區域補償機制,算碳排放時對火電廠的碳排放要做好精確的測算,精確精準的責任分擔,西部發電送到東部,相應的碳排放的成本東部省區要予以分擔,這樣就有利於解決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機遇方面,魯政委認為,未來新能源豐富的“綠電”地區,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最近幾年四川雲南的光伏上游産業發展很快,引起區域轉移,青海擁有中國最大的光伏電廠,為中西部的省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也迎來了更多新的變化。
碳市場未來還需納入更多行業 提高交易配額
作為實現“雙碳”的核心政策工具,碳交易市場上線近兩個月,運作良好,但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存在市場交易不活躍、試點區域冷熱不均、價格發現作用相對較弱等問題。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碳交易市場的未來如何發展?
魯政委表示,從全球來看,碳市場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市場,從它出生到現在可能不過就是20多年的時間,沒有一個全球各國共通的所謂可以照搬的經驗,所以我們還需要在摸索當中不斷完善。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説:
第一步,平穩推出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碳市場的核心作用是價格信號,未來我們還需要納入更多行業,然後不斷提高市場的交易活躍程度,進一步提高碳市場的流動性,擴大影響力,從而能夠更好地支援“雙碳”目標。
“參照歐盟碳市場來看,歐盟碳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金融監管為主的市場,對於中國未來碳市場是否有借鑒意義,可以根據中國實際情況來進行觀察和期待。”魯政委説到。
關於碳市場價格發現作用相對較弱的問題,魯政委認為,首先因為目前只納入了電力企業,電力企業的行為會高度的趨同。還有一個原因是,碳市場納入交易的配額相對於電力行業來説比例太小。
魯政委指出,要進一步提高碳市場價格的代表性,第一要擴大行業覆蓋面,除下目前已有的電力行業,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等7個行業都要納入;第二個要提高納入市場的交易配額;第三是引入衍生品,從國際上來看,衍生品的成交往往比現貨更活躍,而且會是現貨市場的幾十倍之多。
(責任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