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堅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主動協調聯動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小微企業、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等普惠金融領域,推動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將服務普惠群體的初心化為堅定恒心,將支援普惠金融的天職使命變成實際行動,深化轄內普惠金融供給側改革,全力支援廣東實體經濟發展。
作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作為經濟大省,廣東的市場經營主體數、企業數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其中大部分是小微和“三農”的經營主體和企業。普惠金融發展對廣東而言,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23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近年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要求,堅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主動協調聯動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小微企業、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等普惠金融領域,推動轄內(不含深圳,下同)銀行保險機構將服務普惠群體的初心化為堅定恒心,將支援普惠金融的天職使命變成實際行動,深化轄內普惠金融供給側改革,全力支援廣東實體經濟發展。
在多方面努力下,廣東普惠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滿意度明顯提升,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積極貢獻普惠金融力量。截至2023年9月末(下同),轄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首次破4.7萬億元大關,較2018年末翻番;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32萬億元,有貸款餘額戶數212.67萬戶,金額和戶數均較2018年末增加超兩倍;個體工商戶貸款餘額、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餘額、續貸餘額較2018年末分別增長169.46%、181.19%和239%;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2018年平均水準下降2.84個百分點。轄內涉農貸款餘額2.33萬億元,較2018年末翻了一番;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4571.24億元,約是2018年末的3倍。
(一)全方面統籌,建立“四位一體”工作機制。一是加強政策引領。落實差異化監管政策,落實普惠金融發展任務。2018年以來累計印發普惠金融領域政策文件超過100份,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助推廣東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二是建立統計制度。持續完善普惠金融領域統計監測體系,建立七大類領域141項小微指標、125項涉農指標,覆蓋全轄300余家銀行保險機構。三是實行專項督導。每年均制定普惠金融量化考核指標,實行“月度提示+季度通報+重點督導”督辦機制,統籌推動普惠金融考核指標全面達標。四是開展監管評價。深入開展小微金融監管評價,實現轄內138家地方法人銀行“全覆蓋”,對轄內小微金融服務情況進行“深度體檢”“按圖索驥”“對症下藥”。聯合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發揮監管服務作用。
(二)高標準改革,健全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一是優化普惠金融供給機制。指導轄內大中型銀行一級分行和主要法人銀行總行設立普惠金融(三農金融)部。轄內銀行機構共向近900個縣級機構下放信貸審批許可權,超150家銀行機構給予普惠型涉農貸款平均66BP的利率優惠。二是健全基礎金融服務體系。全省布設縣域以下銀行網點近4200個,ATM、POS、轉賬電話等各類自助機具將近12萬台。在全國率先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的基礎上,不斷推進農村基礎金融服務“門口辦”“家中辦”“指尖辦”。向2萬個行政村(居)投放“粵智助”政府服務機2.04萬台,向2.05萬個行政村派駐鄉村金融特派員3.2萬名。在肇慶市德慶縣掛牌成立全國首家以“鄉村振興”命名的特色支行,全轄打造鄉村振興特色網點超500家。三是探索創新小微科技金融。創新推出“政府+保險/擔保+銀行+評估公司”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中山模式”,獲得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推廣。聯動廣東省科技廳推進智慧財産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試點,推動在20個地市建立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三)多層次聯動,創新資訊互聯互通平臺。一是推動“數字金融”平臺建設。聯合廣東省有關部門建立“中小融”“信易貸”“粵信融”和“中徵應收賬款”信用平臺,提供信用評級、融資對接等智慧服務。如“中小融”平臺通過整合超80億條的數據資訊實現對1300多萬企業的風險畫像分析,融資超5.1萬筆,近800億元。二是深化“銀稅互動”業務。聯合稅務部門不斷豐富共用資訊內容,全國首創“社保貸”,實現“以納稅資訊降低申貸門檻、以銀行信貸鼓勵納稅、資訊共用提高效率”。截至2023年9月末,“銀稅互動”貸款餘額超1200億元,惠及小微企業超10萬戶。三是推動成立金融支農促進會。聯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推動成立“廣東金融支農促進會”,通過銀行業保險業自發搭建金融助農服務平臺,實現鄉村振興領域資訊整合、産品研發、産融結合、支農超市等四大功能,推介超110款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特色産品。
(四)全流程對接,打造廣東特色普惠模式。一是創新“銀企對接”精準模式,實現“一個都不少”。先後創新開展“百行進萬企”“訪百萬企業”“走萬企”等銀企對接雙訪模式,先後組織全轄200多家銀行機構約1萬個銀行機構網點對符合要求的200多萬/次小微企業開展融資對接,對接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二是設立“普惠金融驛站”,立體式對接普惠需求。指導銀行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地方政府部門開展社區“普惠金融驛站”試點,充分運用線上線下渠道開展金融教育、宣傳和對接,讓普惠金融服務“提得出、聽得到、做得好”,榮獲廣東省委、廣州市委“兩新”組織黨建示範點榮譽。三是構建“地方特色”助農模式,支援嶺南鄉村振興。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走出金融支援廣東特色的農業發展路徑,應用區塊鏈、物聯網、資訊網等技術,將“物流”“商流”“資金流”“資訊流”融合起來,形成新會陳皮、珠海海鱸、茂名荔枝等各類嶺南特色金融産品,助力産業轉型升級。
(一)聚焦小微企業,著力強化金融服務。近年來累計出臺金融支援小微企業相關政策文件60余份,建立專項督導機制,運用好窗口指導、定期通報、督導考核等監管“工具箱”,推動政策落地見效,轄內小微企業貸款連續10年正增長,2018年至2023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2.25倍。先後創新開展“百行進萬企”“訪百萬企業”“走萬企”等服務模式,“百行進萬企”精準對接篩選超70萬家/次小微企業,授信金額約160億元,首貸戶佔比超七成;“訪百萬企業”走訪小微企業超130萬家/次,新發放貸款約670億元;正在組織開展“走萬企、提信心、優服務”活動,目前已授信超600億元,新增保險保障金額22.37億美元。持續深化“銀稅合作”,貸款年均增速87.68%;在全國首次推出以省級集中應用社保費數據為基礎的線上信貸産品“社保貸”。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建立專項工作機制,疫情期間累計為超43萬戶、約8000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
(二)聚焦鄉村振興,持續加大金融助力。出臺金融支援鄉村振興政策文件72份,搭建服務鄉村振興“三專”(專項動態報告、專項責任部門、專項聯絡員)制度。爭創全國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範區(韶關市),推出鄉村振興相關金融産品247個,韶關轄內涉農貸款為各項貸款貢獻近八成增量。聯合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印髮指導意見,組織召開工作推進會,合力推動“農融通”信用資訊平臺建設。推動廣東省設立涉農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建立“政府+銀行”或“政府+銀行+擔保機構(或保險公司)”風險共擔模式。
(三)聚焦金融幫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全面評估轄內機構金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打出一套政策扶貧、資金扶貧、人才扶貧、知識扶貧、消費扶貧“五位一體”金融扶貧組合拳。通過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建立健全金融資源供給機制,推動金融資源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20個對口幫扶點100%整體脫貧,我局駐兩個對口扶貧村工作隊均獲評“廣東省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深入推進做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組織向901個被幫扶鄉鎮派駐近千名“金融助理”,廣泛開展金融知識宣講,引薦提供信貸支援,常態化送金融服務進村到戶。
(四)聚焦協調發展,有力支援“百千萬工程”。聚焦廣東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頭號工程——“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成立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百千萬工程”專項工作小組,積極聯動省相關部門構建“百千萬工程”的“1+N+X”政策體系,重點研究落實金融支援政策。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設立專項工作小組209個、成立專業服務部門275個、制定專項服務方案94項,建立金融服務“百千萬工程”專項機制,推動轄內銀行保險機構不斷向縣鎮村傾斜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9月末,轄內縣域貸款餘額達1.48萬億元,縣域保險保障金額31.52萬億元,同比增長81.13%。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體現。結合過去的實踐經驗,我局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堅持自上而下,以頂層設計推動踐行普惠金融。針對普惠金融工作政策性強的特點,我局著重發揮“監管指揮棒”作用,將強化頂層設計作為普惠金融的工作主線。通過政策督導,監管引領,形成“政策制定明確目標、監管引導指明路徑、機構發力抓好落實”的工作閉環。通過政策宣傳,提升認知,綜合運用新聞發佈、媒體專訪、系列報道、“一圖看懂”等多種方式,提升普惠金融宣傳廣度、深度和效果。
(二)堅持多方聯動,以機制建設形成良好工作合力。普惠金融工作涉及面廣,我局堅持“一盤棋”的工作理念,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參與普惠金融。對內,形成以機構監管部門和功能監管部門分工明確,省局和分局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對外,引領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投身普惠金融事業;同時,聯動市場監管、工信、稅務、農業農村等政府部門,通過聯合相關部門打造“中小融”“信易貸”“粵信融”等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破解資訊不對稱,形成“幾家抬”的普惠金融聯動體系。
(三)堅持立足實際,以特色産品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我局大力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建立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優化金融産品和服務,打造出“中山模式”科技貸、“肇慶模式”生豬貸、“新會陳皮”助農貸、“茂名荔枝”供應鏈金融等一批有特點、有口碑、能推廣的廣東特色普惠金融服務和産品。
(四)堅持底線思維,以防化風險推動普惠金融健康發展。普惠群體如小微企業、農戶、貧困戶等往往自我發展能力薄弱,信用和保險意識、意願不高,導致普惠金融業務往往風險較高。我局督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堅持依法合規、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強化內部風險控制,保障普惠金融“貸得出、用得好、還得上”。
隨著邁進新發展階段,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一系列挑戰,作為監管部門,我局將把握好三個方面平衡的挑戰,助力營造良好的普惠金融發展環境。
(一)供給與需求平衡方面的挑戰。要把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精準施策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推動供需在更高水準上實現良性迴圈。
(二)數量和品質平衡方面的挑戰。要督導金融機構切實保持金融投入穩定合理增長,在進一步豐富普惠金融産品種類的同時,要切實提高普惠金融服務品質和水準,在“量”合理增長的基礎上,推動“質”有效提升。
(三)發展與安全平衡方面的挑戰。既要完善普惠金融發展的環境和機制,鼓勵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深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能;又要增強普惠金融發展的安全性、可持續性,培育可持續的高品質信貸供給,推動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下一步,我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國務院《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按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作部署,把普惠金融工作納入助力實現廣東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大局,精準聚焦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
(一)加強普惠金融政策協同發力。一是發揮普惠金融政策激勵作用。認真落實貨幣政策、財稅政策、産業政策等普惠金融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傾斜。二是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定期開展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和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引導信貸資源向薄弱領域傾斜。
(二)健全多層次普惠金融組織體系。一是構建有序競爭、優勢互補的普惠金融信貸供給格局。引導大中型銀行優化資源配置、考核激勵、風險管理等內部機制。推動地方法人銀行堅守支農支小主業,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方式。二是構築普惠保險保障網。鼓勵保險機構豐富普惠保險産品和業務。創新小微企業保單融資産品,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積極發展普惠型人身保險。三是發揮地方金融機構補充作用。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穩步擴大支農支小業務規模,降低擔保服務門檻。支援融資租賃公司助力小微企業、涉農企業盤活設備資産。
(三)持續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一是繼續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定力,促進小微市場主體穩經營、強活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增加首貸、續貸、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二是提高對重點領域和區域小微金融服務水準。深化開展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服務,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運用和“專精特精”發展的支援力度。發展供應鏈金融,加大對國家戰略佈局和關鍵領域産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支援力度。引導轄內銀行業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小微企業支援力度。
(四)持續強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一是結合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重大部署,引導金融資源落實到縣鎮村一級。二是重點圍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信貸投放。做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是發揮地方黨政組織優勢,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資訊採集和建檔評級。加強與相關部門聯動,指導廣東金融支農促進會建設,夯實多方合力支農格局。推動擴大涉農貸款風險補償覆蓋面,優化信貸風險補償方式。四是持續爭取廣東省、韶關市政府的大力支援,協同省、市相關部門共同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範區創建工作。
(五)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守正創新發展。一是用好數字普惠金融工具。利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手段,以靈活的方式、較低的成本、便捷的産品解決傳統渠道難以有效觸達長尾客戶的問題。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客戶多維度數據資訊,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識別、畫像,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二是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推動科技賦能改進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型,提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等的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服務品質。
2013年11月,發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之中,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過去十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多項指標已高於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黨的二十大錨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展望下一個十年,如何著力推動我國普惠金融實現高品質發展,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共創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別策劃欄目,力邀數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話普惠金融發展新十年!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企鵝號
中國網財經
網易號
中國網財經
微信視頻號
中國網財經
抖音號
中國網財經
快手號
中國網財經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