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影像記錄者

   嘉賓:原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師 李振羽
   時間:2009年7月28日15:00
   簡介:2009,新中國的第一個‘甲子’年。當我們打開60年的長卷,從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影像資料中感受著祖國的變化時,可能沒有人會注意到有這樣一支接受過戰火洗禮的攝影隊,正是他們把新生國家人民最初的喜悅和共和國的締造者們永遠地鐫刻在歷史畫卷上。如今當年用攝影機記錄瞬間的人們早已是耄耋之年,不過關於共和國的故事,他們卻有著影片之外屬於自己的記憶。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影像記錄者

活動描述

  • 嘉賓:原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師  李振羽
            時間:2009年7月28日15:00
            簡介:2009,新中國的第一個‘甲子’年。當我們打開60年的長卷,從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影像資料中感受著祖國的變化時,可能沒有人會注意到有這樣一支接受過戰火洗禮的攝影隊,正是他們把新生國家人民最初的喜悅和共和國的締造者們永遠地鐫刻在歷史畫卷上。如今當年用攝影機記錄瞬間的人們早已是耄耋之年,不過關於共和國的故事,他們卻有著影片之外屬於自己的記憶。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網,這裡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

    今年是新中國60年華誕,當我們大家在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段段珍貴的視頻當中感受祖國60年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樣一支特殊的攝影隊,他們被稱為是“受過戰火洗禮的攝影隊”。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工作和付出,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珍貴的瞬間,比如説新生國家人民的喜悅,還有共和國的締造者等等。60年過去了,當時的很多年輕人已經步入了耄耋的之年,但是這段記憶在他們的心中依然是特別的珍貴。今天我們就為大家邀請到了其中的一位嘉賓,為您介紹:原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師李振羽先生。李老您好!

    2009-07-28 14:46:31

  • 李振羽:

    您好!

    2009-07-28 14:47:45

  • 中國網:

    非常歡迎您來到我們節目當中做客。我看了李老的簡歷,您是從1948年開始自己攝影生涯的,是這樣嗎?

    2009-07-28 14:48:06

  • 李振羽:

    是的。我是從1948年開始參加電影工作。當時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第三期訓練班,招了100多個學生,從當中選了20個人派到新聞攝影隊當攝影助理。一開始的時候,新聞攝影隊是隨軍的攝影隊,參與東北解放戰爭,一直到後來參加平津戰役,以至於後來的渡江戰役等等,我們這些人大體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2009-07-28 14:48:22

  • 中國網:

    所以説你們是“經過戰火洗禮的攝影師”一點都不為過。

    2009-07-28 14:48:36

  • 李振羽:

    對。

    2009-07-28 14:48:46

  • 中國網:

    剛才和李老聊天,我知道您的經歷特別豐富,共和國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您都是親歷者和見證者。可能第一個開始的重要時刻就是在開國大典的時候,那個時候您的身份是什麼?為我們講講那個時候的故事。

    2009-07-28 14:48:57

  • 李振羽:

    我那個時候是新聞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助理,當時已經叫“北平電影製片廠”。我們從東北進關以後,北平和平解放,然後把我們劃歸北平電影製片廠新聞攝影隊。我當時在新聞攝影隊當攝影助理,開始了在北平的工作。

    2009-07-28 14:49:17

  • 中國網:

    那個時候您多大?

    2009-07-28 14:49:29

  • 李振羽:

    不到20歲,過了19歲。

    2009-07-28 14:49:41

  • 中國網:

    那個年紀知道了自己會在天安門城樓上作為一名工作人員見證歷史時刻,應該會激動很久吧?

    2009-07-28 14:49:57

  • 李振羽:

    是的。在天安門上工作,是提前半個月就把工作人員的名單分配好了,通知我,讓我給一個攝影師當攝影助理。這個攝影師當時是我們攝影總隊的副總隊長,他叫吳本立,是延安電影團的一個老同志,讓我給他當攝影助理。這個同志從東北解放戰爭一直到淮海戰役,都參加了工作,後來在渡江戰役當中也參加了。他那次主要是作為副總隊長來安排、指導我們這些人的工作,我是給他當攝影助理。

    當時我的心裏特別激動,一個是能夠參加開國大典,而且在天安門上能見到毛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很多的中央領導同志。當時一方面感到特別光榮,另外一方面感到任務艱巨,這個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能夠分配給我,其他的同志也很羨慕。我自己除了有點飄飄然以外,也特別感到責任的重大。

    2009-07-28 14:50:14

  • 中國網:

    家人知道您有這麼一個重任嗎?

    2009-07-28 14:50:25

  • 李振羽:

    家人不知道,因為和家裏沒有什麼聯繫,主要是周圍的同志比較羨慕我這個工作。我自己要把我的份內工作做好,我的份內工作主要是保證攝影師在拍片的時候,攝影機不出問題,裝、卸膠片的時候要保證準確性,而且速度要快,要保證攝影師不會因為我裝、卸膠片而影響他搶鏡頭的工作。所以在很早以前,本來機器不臟,但是我每天都要擦試。另外,要熟悉攝影機的每一個環節。

    因為當時的攝影機的要求很嚴格,一個攝影機每一次裝100尺膠片,這100尺膠片只能轉一分鐘,也就是説攝影師拍一分鐘以後,就要換新的膠片,所以要熟悉攝影機。另外,膠片裝進去以後,攝影機根據不同情況,裏面有一個緩衝圈,緩衝圈的大小每個攝影機都不一樣,所以要熟悉自己的攝影機的緩衝圈有多大。

    我們接到任務以後,攝影師的攝影機交給我們,我們就要熟悉它,把攝影機擺弄的非常熟悉,了解這個攝影機。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接受了這個任務。

    2009-07-28 14:50:36

  • 中國網:

    也就是説這半個月您都在練習這些煩瑣的工作?

    2009-07-28 14:50:47

  • 李振羽:

    是的。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過去的時候也都熟悉,但是因為新的攝影機和另外的攝影機不一樣,每個攝影機都有自己的性格。

    2009-07-28 14:50:59

  • 中國網:

    像人一樣。

    2009-07-28 14:51:24

  • 李振羽:

    所以我們都要熟悉它的性格,萬無一失,做好準備。

    2009-07-28 14:51:33

  • 中國網:

    什麼時候可以到天安門城樓上進行實地的演練?還是開國大典那一天去的?

    2009-07-28 14:51:41

  • 李振羽:

    只能是開國大典那天去。開國大典是10月1日下午3點正式開始,我們在當天早上9點、10點鐘就已經上了天安門。上了天安門以後,一方面帶的攝影器材比較多,因為我的攝影師是使用兩個攝影機,一個是彩色的,給蘇聯攝影師代拍的;一個是黑白的,是我們自己的。所以這樣的話,我帶的東西特別多,幾乎有4000尺膠片,40卷大的膠片,所以東西很多。事先就拿到天安門上,我找一個地方把它擺好,準備應付工作。

    結果到了中午的時候,突然那邊有人喊“總理來了”,我們就瞪著眼睛看總理。因為總理周圍有好幾個人陪著他,我們就只顧著看總理了,總理走到我的那個地方問,“這是誰的東西?”我説,“我的。”總理説,“這是什麼?”我説,“這是攝影器材。”總理問,“怎麼擺到這兒了?”我説,“這樣用起來方便。”總理説,“這個地方怎麼能擺攝影器材呢?這是人行道,你擺在這兒,人家怎麼過去,趕緊收拾了。”所以我就趕緊收拾攝影器材,另外找了一個人不多,但是又離主席臺很近的地方。所以有的同志問我,説你和總理見面的時候説的什麼?我説是挨罵了,因為不知道那裏是人行道,就想自己方便就放在那裏了,所以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2009-07-28 14:51:52

  • 李振羽:

    在下午2點鐘以前,我們到處走,主要是看看環境,看看主席他們怎麼來,經過哪個地方。在這個時候,天安門的人已經滿滿的了,就是參加觀禮的老帥和將軍們,還有一些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我們主要是看位置。當時是看在天安門下面的位置,有東西三座門,據説有30萬人在那裏準備開會。我們當時就看了看這個情況,東西門都走一走,熟悉一下環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心裏總是打鼓,説主席什麼時候來啊,心裏總是踏實不下來。

    到2點40分的時候,有人説“主席來了”,攝影師就抱著機器往天安門下面跑,我也抱著攝影機跟著攝影師跑下去。然後我的攝影師拍了一個鏡頭,主席從車裏出來,和其他同志打招呼,然後往前走,還有朱總司令的鏡頭,都是我的攝影師拍的。我當時站在他旁邊,抱著另外一台攝影機,同時我還挎著一個照相機,準備拍照片。

    2009-07-28 14:52:04

  • 中國網:

    您還要負責拍照片?

    2009-07-28 14:52:26

  • 李振羽:

    是的。但是那個時候根本來不及拍照片,一個是看主席什麼樣,看主席和別人打招呼,另外一個是看我的攝影師。如果找不到他,攝影機裏面就沒有膠片了,他搶了一些鏡頭以後,我就馬上把另外一個攝影機給他,我就抱著機器向上跑,到我的那個小範圍內換片子,然後再回來。回來以後,這大概是1分鐘左右,因為主席上來以後,他是和每個人握手,所以攝影師也就跟著拍片子,這個時候我才拍了幾張照片。我當時就特別想,如果站在那裏就好了,如果和他站在一起的話,我也會和主席握手了。當時有這麼一種感覺,但是很快就過去了。另外,我還要做場記,記他都拍了什麼鏡頭,整個把情緒都投入到工作當中了。

    2009-07-28 14:52:42

  • 中國網:

    當開國大典正式開始的時候,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那個記憶對您來説是不是最難忘的?

    2009-07-28 14:53:00

  • 李振羽:

    從理論上講是最難忘的。

    2009-07-28 14:53:10

  • 中國網:

    從實際上呢?

    2009-07-28 14:53:19

  • 李振羽:

    我當時全心全意的投入看主席宣佈開國大典的時候,我心情是挺激動的,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句話,我當時聽了確實挺激動。但也是一陣兒就過去了,沒有時間陷入到感情裏面。後來想起這一段來,我覺得很難忘,看國旗升起來的時候,這上面有我們烈士的鮮血。那個激動是一陣就過去了,後來想起來就覺得很難忘。

    在那一天的時候,最難忘的就是主席説的那句話,看到我們的國旗升起來,聽到28響禮炮的時候,我自己把自己不僅是看成一個攝影助理,是把自己看成一個戰士,因為我也參加過戰鬥,也為建立新中國起了一些作用。拍了電影,參加了戰鬥,就覺得我還是為我們國家盡了一些力量,當然和那些人沒有辦法比,但是我覺得站在這裡,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2009-07-28 14:53:30

  • 李振羽:

    所以當時的感情特別的激動,而且在那個時候我沒有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年輕的孩子一樣,而是覺得做工作認真、負責,所以在老將軍旁邊拍照片的時候,我都敢説“請讓開一點路,我拍一個鏡頭”,我都做過這樣的事情,人家就很高興的讓我拍照片,然後我笑一笑,表示抱歉。現在來看覺得很不懂禮貌,如果是現在我就不會那樣了,就會老老實實的站在一個地方來完成我的工作。

    2009-07-28 14:53:50

  • 中國網:

    什麼時候第一次完整的看到了開國大典的紀錄片?

    2009-07-28 14:54:02

  • 李振羽:

    紀錄片出來的時候我已經參加到另外一個工作了,是拍《中國人民的勝利》,是給一個蘇聯的攝影師當助理。那個時候去上海了,所以這個紀錄片過了快半年以後我才看到。

    2009-07-28 14:54:15

  • 中國網:

    因為您是參與者,看到紀錄片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會比普通人更激動一些是嗎?

    2009-07-28 14:54:29

  • 李振羽:

    我看到的時候是回到我們單位以後,説還沒有看過這個片子,就組織了一些人看看,就是參加工作的人沒有看過的人來看一下。但是那個時候沒有那麼的激動,因為已經過了那麼久。再看自己拍的片子,在工作的時候覺得要有那樣就好了,比如説聲音,毛主席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聲音有點抖,因為是攝影機的問題,當時是一個大攝影機,是國民黨留下的攝影機,錄音機也是國民黨留下的,我們自己沒有。在這樣情況下,把它拿到天安門上去。當時我們手裏的攝影機都是手提的,不是大的,當時聽了聲音就覺得太遺憾了。現在聽著也有點發抖,那不是保存的時間問題,而是當時機器就不怎麼好。就是在這方面,來回首看開國大典影片的時候,是從這個方面來看的。

    我在回憶開國大典的時候,主要有一個問題感到特別的遺憾,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攝影師參加開國大典,我一直在他身邊工作,但是我就沒有把自己的照相機拿出來拍一張照片,我自己沒有拍,覺得很遺憾。但是我的攝影師就在我的身邊,我隨手都可以拍個工作照,但是沒有拍。

    2009-07-28 14:54:51

  • 中國網:

    他覺得遺憾嗎?

    2009-07-28 14:55:08

  • 李振羽:

    他沒有埋怨我,但是我自己覺得很遺憾。我們兩個人工作一輩子,關係很好,在他80歲生日的時候,我去參加他的生日聚會的時候,我還是表示道歉了。我説吳老師,實在是抱歉,開國大典我居然沒有給您拍一個照片,他説過去了。因為是第二天他就問我,沒有拍兩張工作照嗎?我説忘了,如果他不提,我都不會想起來。因為這是一個大事,我居然沒有想到。但是這也説明我在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就怕出問題,但是幸好沒有出問題。

    2009-07-28 14:55:21

  • 中國網:

    可能是因為您這一次這麼出色、圓滿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所以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十週年慶典的時候,您的工作身份就發生了變化。是嗎?

    2009-07-28 14:55:32

  • 李振羽:

    我是在開國大典後一年的時間,給蘇聯攝影師當了半年的攝影助理,我很快就被提升為攝影師,在我們這個圈子裏面是最早提升的攝影師。

    2009-07-28 14:55:42

  • 中國網:

    那個時候您很年輕,20歲多一點。

    2009-07-28 14:55:59

  • 李振羽:

    21歲,已經是一個攝影師了。當了攝影師以後,各種工作就做了很多。比如説抗美援朝去打仗,然後是回來參加建設事業,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蒸蒸日上,我到處跑,到處拍片子,一直到1959年。在1958年的時候我還被派到西藏,作為西藏記者站的站長去工作,後來又調我參加登山隊,那是第一次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所以我要和登山隊員一起訓練,領導什麼地方需要我,就把我派到哪,我對運動一竅不通。我和他們進行訓練的時候,幾個月以後,碰到西藏發生叛亂,我就把身邊的幾個人組織起來,就拍了平息西藏叛亂的影片。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左一個工作,右一個工作,拍的都很順利。後來又拍了《百萬農奴站起來》,在平息叛亂以後,又回到西藏拍了百萬農奴翻身的影片,就是《百萬農奴站起來》。再回來以後,又讓我去休養,但是我這個人工作起來就不願意去休養,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讓我參加了十年大慶的工作。當時是作為一個主要的攝影師來使用我。

    2009-07-28 14:56:13

  • 李振羽:

    比如説30日晚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招待會,只能去四個人,我是其中之一。第二天天不亮就到天安門值班,等著十年大慶。為什麼是天不亮就去值班呢?因為前兩年的時候,有一年天剛一亮,毛主席就從民族文化宮走出來,要看一下天安門下面的情況,結果所有的記者都沒有去,就是我們廠裏面的記者拍了這個鏡頭。所以從那兒以後,我們就天不亮的時候就到崗位上,而且我當時的位置是在西華表和東華表之間的位置,因為有工作證所以我可以到處跑。這就説明領導對我的重視。

    在十年大慶的時候,我拍了好多群眾歡呼的鏡頭,也為參加十年大慶的勞模、外國的代表搶拍了一些鏡頭。那一年的事情我也是記憶猶新,因為那一年確實是領導把我當成一個主要的攝影師之一參加工作。我常常説,我的生活是隨著我們國家的建設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經歷了十年,我這十年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也成熟了,所以領導上也把我當成一個成熟的幹部來使用了。

    2009-07-28 14:56:26

  • 中國網:

    到了35週年的時候,您的身份又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的身份是什麼?

    2009-07-28 14:56:37

  • 李振羽:

    35週年的時候,我當時已經是一個總攝影師了。35週年大慶的時候,這個片子叫《我與祖國共命運》,編導考慮到用這麼一個題目,講我們這些攝影師們也是隨著祖國的建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一步一步長大的,所以咱們這個片子的題目就是《我與祖國共命運》,就是説你們和祖國是共命運的,也是中國人民與祖國共命運的。所以我們要用這種感情把這個片子拍好,而且要用這種心情,要把自己的感情通過攝影機來反映出來。

    我當時作為總攝影,總攝影主要不是在拍片子,而且在如何使用你手下的攝影師,就是你要了解每個攝影師的特點。比如説有的攝影師能搶,動作快,有的攝影師是比較穩重,所以説比較穩重的攝影師就給他找一個固定一點的角度,他可以把三腳架支起來以後看鏡頭。能搶拍東西的人,就讓他能夠隨時抓取一些需要的鏡頭,能給影片增添色彩的鏡頭。我當時手頭是38個到40個攝影師,我把他們安排在不同的角度上,讓他們完成這個任務。

    2009-07-28 14:56:48

  • 李振羽:

    後來這個任務完成的很好,但是有一個遺憾,就是35週年的時候,當時出了一條“小平你好!”的標語,但是我們沒有拍上全景,大全景拍上了,但是不明顯。我就找人馬上去追,因為他們是往西走,一過以後,他們馬上收起來了。因為按照規定,他們自己不可以拿標語,所以再找就找不到了。第二天,趕緊到北大去,把這個特寫鏡頭補拍下來。35週年大慶比較完整的記錄下來了,留做了歷史資料。

    2009-07-28 14:57:03

  • 中國網:

    這一次和您在國慶10週年時候的身份不同,這一次承擔的責任更重大,這次會不會做一些應急的預案?因為不知道那一天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2009-07-28 14:57:12

  • 李振羽:

    對,有些突發事件,我們都做了安排,但是沒有想到這樣的突發事件。因為按照大會指揮部的規定,任何人不得自己打標語,自己拿東西,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沒有考慮到。因為這個突發事件是出人意料的,其他的,我作為總攝影,我就考慮到我的攝影師在攝影機方面有什麼問題,膠片夠不夠,帶備用攝影機,要有全場可以活動的工作證。比如説哪個攝影師的攝影機壞了,我可以馬上送過去,他要求膠片,我也要給他膠片。所以我當時的指揮部就放在西華表下面,那裏有一個六尺高臺,是一個專用的臺子,攝影師站在高臺上拍從東面來的所有的鏡頭,全中近景都可以拍到,那個地方是我們必定要佔領的一個地方。

    2009-07-28 14:57:33

  • 中國網:

    剛才您説您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到了國慶50週年的時候,這句話又得到了印證,您的身份再次發生了變化。

    2009-07-28 14:57:46

  • 李振羽:

    50週年的時候是意外的收穫了。那個時候我已經離休了,那個時候我差不多70歲了,已經離休很多年了。我是1991年辦的離休,離休以後我們單位不放我休息,左一個工作,右一個工作壓在我身上,説我要發揮餘熱。我在這種情況下,50週年的時候,總攝影是我的一個學生,他事先總和我説讓我到那裏去給他當顧問,我説不行了,跟不上形勢了。後來他心裏就放心不下,就通過領導,要求領導出面讓我當總導演。領導一齣面,説這是黨委決定的,你要完成這麼一個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只能完成50週年大慶影片的工作。

    因為導演的工作和攝影不一樣,導演要事先有提綱,我們不叫劇本,我們叫提綱。比如説要什麼鏡頭,怎麼開頭、怎麼結尾,中間突出什麼東西,不要忘了什麼東西,提綱裏面都要把它寫好。基本上就是一個劇本,但是我們叫提綱,所以導演要拿出這麼一個提綱來。另外,後期的編輯工作導演要親自動手,哪要突出,哪些地方要用音樂代替,各個方面都要調配好。攝影就是把攝影做好就行了,但是導演在音樂、畫面、解説詞等方面都要做好,還有剪輯的節奏,所以做導演是特別操心的事情。但是既然領導找我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50年大慶,這個片子叫做《盛典》。

    2009-07-28 14:58:23

  • 李振羽:

    您剛才説35週年的時候,有38個到40個攝影師供您調兵遣將。那麼到了50週年的時候,您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您是怎麼一步一步展開工作的?

    2009-07-28 14:58:35

  • 李振羽:

    在7月份的時候,我們廠長找我談話,説黨委決定讓你做這個工作,我就不好推託了,我就全心全意的做這項工作,把別的工作放下了,全心全意投入到50年大慶片子的導演工作當中。導演工作一個是突破過去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現方法等等方面,都要有一些新的東西拿出來。但是這個東西從設計上講,它不是你想到什麼就能出現的。因為50年大慶主要是根據當時國家的形勢、國家對外宣傳的口徑來做文章。當時是在這種情況下做這個片子的。

    我當時拍這個片子的時候,主要是突出50年來我國的變化,人民生活的提高。當時是江澤民作為主席,要突出表現江澤民在這麼多年裏的工作業績,以及他領導中國人民一步一步的走向更大的勝利。所以當時我們是根據國家的宣傳口徑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計劃。這個工作計劃要體現在一個小時的影片裏,當時是60分鐘。一般像這樣的片子都是60分鐘,在十年大慶的時候是40分鐘。

    2009-07-28 14:58:49

  • 李振羽:

    這個是在60分鐘,在這60分鐘裏要把國家50年的變化突出出來。比如説人民生活,國防力量,這也是一個主要的大題目。50週年和35週年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國防力量在增強,所以特別要把表現軍隊方面的內容加強出來。比如説過去咱們的導彈看起來沒有50年大慶的時候那麼輝煌,所以要特別的強調這一點。比如安排的時候下面是導彈部隊,上面是空軍,所以我們在強調軍事力量上,這個地方要特別的表現突出一些,既有加油機等飛機,又有導彈部隊,還有海軍導彈、空軍地對對導彈等等,都要拍好,表現好。

    之後,下面的導彈和空軍過去以後,就是直升機,大隊的直升機飛過天安門,然後才是群眾遊行。當時我們強調在群眾遊行的時候,一個是香港的回歸有彩車,澳門也有彩車,所以在這些方面,都強調比較完整的把它拿出來。所以這個片名叫《盛典》,後來又人建議我們用《50年盛典》,但是我們廠長考慮一下,説還是用《盛典》吧。所以50年大慶的時候,我最後為工作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09-07-28 14:59:00

  • 中國網:

    當天您在哪呢?

    2009-07-28 14:59:10

  • 李振羽:

    我還是在西華表下面,那是最好的指揮部,既能了解情況,又能統管全局。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手機,要是有手機指揮起來就更方便了。

    2009-07-28 14:59:19

  • 中國網:

    聽李老講所親身經歷的大事,我很想知道,您在那麼重要的位置上,作為一個親身經歷者,您是不是對祖國這些年來的變化有特別切身的感受?參加一次這樣的盛典,您的感受就會加深一次,是這樣嗎?

    2009-07-28 14:59:33

  • 李振羽:

    我是一步一步的加深印象。另外,我的工作也是作為一個見證人,比如説哪個地方出了大事,哪個地方出了好事,我就有可能到那個地方去。比如50年代的時候,武漢長江大橋通車,我就去了,那是一個大事。後來又説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我又到那個地方去了,還有其他別的活動。總而言之,凡是我們國家的大事,令人高興的事,我幾乎都能參加。比如説從外交上來講,我們在外交上開放了,比如中國的代表團第一次到美國去,那是中國乒乓球隊,莊則棟帶隊到美國,我也去參加了。以至於後來的乒乓外交,我是從開始到乒乓外交的開花結果都一直在參與。

    2009-07-28 14:59:48

  • 李振羽:

    從我們祖國的建設上講也是這樣。最早十週年的時候,當時鞍山老孟泰在十年大慶的時候,我去了鞍鋼,拍鞍鋼的變化。在35週年的時候,35週年以前我又到鞍鋼去了一次,拍了《鞍山人》,就是講鞍山的變化。從鞍鋼只能長草,一直到鞍鋼的高樓林立,一直到孟泰的成長,我也見證了我們鋼鐵工業一步一步的成長和變化。

    所以説有很多東西,國家大的東西我都作為一個見證人,不僅僅在報紙上看到了,而且親身體驗到了它的成長。比如説大連造船廠,原來是造小船,後來是10萬噸的時候,我去那裏拍片子,拍船下水等等,好多都是作為一個見證人。

    2009-07-28 15:00:19

  • 中國網:

    是不是工作的時間越長,您越來越體會到這份工作是這麼的重要?

    2009-07-28 15:00:27

  • 李振羽:

    是的。我這一輩子對我的工作從來沒有後悔過,無論是身體不好,或者是其他原因,或者是碰到什麼問題,我從來都覺得我的工作選的特別令人滿意,這一生無怨無悔,我把我的一生獻給了新聞記錄電影事業,拍了好多片子,向觀眾傳達了很多他們想知道的,想要看到的東西。在這一點上,我和我的夥伴一起做到了。

    2009-07-28 15:00:35

  • 中國網:

    今年是祖國60歲的華誕,在您的心中感情肯定更複雜、更別樣。為我們講一講您對今年大慶的期待、祝福和您想説的話。

    2009-07-28 15:01:01

  • 李振羽:

    每次講到60年的時候,我都要看到60年來,以前的那些烈士是如何奮鬥的,戰士是如何奮鬥的,將軍是如何為國家做貢獻的,年輕人應該如何繼承這些光榮傳統。我們這些人應該對社會發揮點餘熱,不給國家,不給人民添麻煩。一個是我們要把身體鍛鍊好,少給政府、孩子添亂,做好我們自己的健康,能夠帶領我們的家庭一步一步的往前走。隨著國家的建設,隨著國家的改變,人民生活的提高,我們也跟著提高。

    因為人總是要老的,在60年的時候,我不能像在50年時打拼,但是我要在我的社區範圍內,需要我做點事的時候,我還是發揮餘熱。比如説奧運會的時候,我也是志願者,是保衛社區安全的志願者。現在我作為社區的代表,只要社區裏有什麼事,需要我出來,我還是要出一份力,發一份光,把分配給我的工作做好。

    2009-07-28 15:01:08

  • 李振羽:

    有的年輕人説老爺爺我想請你參加一些活動怎麼樣,我説好。所以在這個方面,我是挺願意跟著我們這個社會,跟著我們國家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迎接60年的華誕,將來再迎接70年、百年華誕。

    2009-07-28 15:01:22

  • 中國網:

    特別感謝李老。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順著您的講述,從開國大典一路回憶過來,帶給我們那麼多不知道的,或者是曾經忽略掉的故事,那些瞬間。謝謝您,在這裡我們也祝您健康長壽,常到我們節目當中做客,讓我們一同期待祖國60週年大慶的盛典。

    2009-07-28 15:01:32

  • 李振羽:

    謝謝。

    2009-07-28 15:01:44

  • 中國網:

    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2009-07-28 15:03:11

  • 中國網:

    (責編:常海燕/ 主持人:崔鈞洋/ 攝影:楊楠/ 攝像:龐睿、高聰/ 導播:李哲)

    2009-07-29 08:18:32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090715li.wmv

圖片大圖:

  • 原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師 著名紀錄片導演 李振羽

    中國網 楊楠

  • 開國大典當天與周總理見面的趣事

    中國網 楊楠

  • 最遺憾的事沒有給自己留下一張照片

    中國網 楊楠

  • 我的生活是隨著我們國家的建設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我有了很大的變化。

    中國網 楊楠

  • 35週年閱兵突然打出的“小平你好!”標語讓我們攝影師們措手不及。

    中國網 楊楠

  • 50週年的時候是意外的收穫了,我成了紀錄片《盛典》的總導演。

    中國網 楊楠

  • 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 這一生無怨無悔,我把我的一生獻給了新聞紀錄電影事業。

    中國網 楊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