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盛:用鏡頭記錄汶川歷史

    嘉賓:國際著名攝影家 李振盛
    時間:2009年6月2日14:30
    簡介: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週年紀念日。在過去的一年裏,全國上下乃至國際社會都注視著四川災區重建的進展,大災之後的人們能否走出心理陰影、他們面對今後的生活有著怎樣的態度?中國網特邀國際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先生共同回訪災區,用鏡頭記錄下震後一週年的四川災區。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李振盛:用鏡頭記錄汶川歷史

活動描述

  • 嘉賓:國際著名攝影家 李振盛
            時間:2009年6月2日14:30
            簡介: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週年紀念日。在過去的一年裏,全國上下乃至國際社會都注視著四川災區重建的進展,大災之後的人們能否走出心理陰影、他們面對今後的生活有著怎樣的態度?中國網特邀國際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先生共同回訪災區,用鏡頭記錄下震後一週年的四川災區。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剛剛過去的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週年紀念日。一年以來,全國上下乃至國際社會都對四川災區的重建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現在他們的生存狀態怎麼樣?大災之後的人們能否走出心裏陰影?他們面對今後的生活抱有怎樣的態度?近期,中國網特別邀請到了國際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先生同我們的記者一起重訪災區,用他們的鏡頭記錄下災區的現狀。今天我們也特別將李振盛老師請到了演播室,讓我們大家一起跟隨他的鏡頭去了解一下四川災區的現狀。

    李老師,非常歡迎您的到來。

    2009-06-02 14:28:17

  • 李振盛:

    謝謝。

    2009-06-02 14:29:18

  • 中國網:

    您剛剛從四川災區回來,去年您也去過四川的災區,而且當時您説,可能以後就來不了這裡了。這次重訪災區心情怎麼樣?

    2009-06-02 14:29:35

  • 李振盛:

    去年地震以後,我作為新聞媒體的志願者、一個老新聞人的志願者自費去四川災區記錄了那個實況,為歷史留下一點資料。今年我曾經想有沒有機會再去,正好中國網和我聯絡,説希望能夠做一次回訪。今年去了以後感覺到心情很不一樣,去年是在一種非常悲苦的心境中,看到的是慘狀,家園被毀和人民愁苦的狀態,我跑了幾天。

    今年去看了以後,發現情況有很大的變化。一個是人們的居住條件有的地方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一些正在改善之中。人們的精神狀態變化是最大的,這一點給我的影響最深刻。所以能夠通過中國網向廣大的網友介紹一下我前後兩次四川的災區行,讓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圖片。

    2009-06-02 14:29:50

  • 中國網:

    今天見到李老師的時候,覺得您真的被曬黑了很多,可見這次的行程是比較堅辛的。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這次到四川的行程?

    2009-06-02 14:32:43

  • 李振盛:

    去年去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交通的問題,是道路不好走,有很多時候車輛趕在夜間行車,我們曾經遇到了0.5秒的生死時速。夜間行車,完全沒有燈光,就靠車燈照明,突然發現前面的路斷了,當時開車的是救災英雄陳岩。他一個急剎車,看到離前面的斷崖處就3、4米,再有半秒鐘就衝下去,下面就是滔滔江水。這種夜半驚魂的事情大家都很後怕。白天行車要隨時注意余震造成山上的塌方,埋沒車輛和砸毀車輛。今年給我們開車的是一個藏族同胞,他去年在副駕坐著,隨時看著旁邊山的情況,經過生死線還有警車給我們帶路。

    今年道路情況好多了,去年我們為了從成都達到汶川,映秀不通車,繞過很多的路,繞兩、三天才到。今年很順暢,路況很好,但是堵車很嚴重。路通了,車也很多。去年路上看到大量運輸救災物資的車輛,今年是各種車輛都有,有貨車、旅遊團的車,還有個人的自駕遊。這説明路況很好,也給人們的出遊提供了方便。

    我們去的第一天本來是三個小時的路,從成都到汶川要3個小時,結果用了12個小時,就是堵車。最嚴重的一段是燒火坪的隧道,隧道才450米,但是我們在那裏堵了整整一個小時。現在那裏的交通情況很擁擠,而且是我此生見到的最嚴重的塞車了。

    2009-06-02 14:33:15

  • 中國網:

    比大都市還塞車。

    2009-06-02 14:41:28

  • 李振盛:

    大都市的車總是在動,那裏一停下來有的時候是幾個小時。中國網的胡迪給我拍的照片,我覺得很能體現塞車的狀態。我在半路上的時候,從後備廂拿出電腦,從電腦裏拷東西。一般在北京怎麼塞車也不可能到後面打電腦,所以我和胡迪説,這個照片是無意之中記錄了塞車的嚴重狀況。這次走的路線,把我去年走過的路線又走了一遍,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共同展示一下。

    2009-06-02 14:41:41

  • 中國網:

    您説過一句話:“攝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記錄歷史。”這次您一定也拍了很多珍貴的,反映了當代歷史的照片,我們請您著重給大家講述幾組特別有歷史意義或者特別有故事的照片?

    2009-06-02 14:42:05

  • 李振盛:

    您剛才説得很好,攝影的功能是記錄歷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我本人是1963年從長春電影學院畢業,在報紙裏從事新聞記者的工作。我現在大半生的攝影都以紀實為主,去年能夠去災區也是為了記錄中國歷史特大的災難,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2009-06-02 14:42:38

  • 中國網:

    這也是出於新聞記者的本能吧?

    2009-06-02 14:42:56

  • 李振盛:

    我已經不是新聞記者,後來做了新聞教師,現在又退休了,但是我覺得是一種職業的習慣,覺得應該去記錄。今年一週年的重訪很有特殊意義,看看這一年的變化是什麼樣的。下面我用圖片展示一下此行的內容,當中把去年和今年的圖片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2009-06-02 14:43:21

  • 中國網: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009-06-02 14:43:40

  • 李振盛:

    第一組照片是在蘿蔔寨,是一個羌族的山寨,據説它有4000多年的歷史。從這個圖片看,前面的小山村就是蘿蔔寨,這是今年的照片。去年是這樣一個情景,同是一個山村,去年是臨時的救災帳篷,這種帳篷遍地都是。當時救援、應急很有效,能夠陣風擋雨,但是不適合居住,夏天裏面像蒸籠,冬天又很冷。現在看的這兩張照片是去年的情景,遠處是蘿蔔寨的村莊,近處全是藍帳篷。今年已經變化了,看上去並不美,但是很實用。房頂用黑色的用油氈紙釘起來的,用各種能夠遮風檔雨的東西修起了臨時居住房,這個居住房是夏天也不太熱,冬天還挺保暖。

    2009-06-02 14:43:55

  • 中國網:

    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好看,但至少很實用,至少是一個房子了。

    2009-06-02 14:45:35

  • 李振盛:

    至少可以在裏面生活了。去年我看的時候,帳篷看著很漂亮,這是去年我拍攝的一個黨支部的帳篷,裏面有電視、沙發、椅子,但裏面空空的,沒有人。我問為什麼不去看電視?大家説好熱。可能到晚上或許好一點。去年災民的情況是這樣的,羌族的女性特別勤勞、特別能幹,在搬家,從廢墟裏面搬出大沙發。這是蘿蔔寨的情況。這是去年的照片。

    我們再看一下今年的照片。這個老婆婆在去年我拍的照片當中她是背著一個背簍,今年背著一個小孫女。

    2009-06-02 14:45:47

  • 中國網:

    前面我們好象有看到這個老婆婆的照片。

    2009-06-02 14:46:40

  • 李振盛:

    對。去年我是這樣碰到的,她從蘿蔔寨的臨時住房走過來,背著很多揀到的廢紙。當時看到她眼睛上貼著綠色的樹葉,覺得很特別,我問她:老婆婆,你為什麼貼著樹葉?她説很上火,貼這個能夠清熱去火。今年她變化了,她的背後是一個小孫女。她和我們講,她有5個兒子,本來是6個子女,有一個去世了,現在有10個孫輩的孩子。

    2009-06-02 14:47:07

  • 中國網:

    她比去年好象長胖一些了。

    2009-06-02 14:55:08

  • 李振盛:

    是的,她的精神狀態好多了,去年和今年的狀況完全不一樣。

    2009-06-02 14:55:23

  • 中國網:

    那種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2009-06-02 14:55:37

  • 李振盛:

    現在看一看他們的新居,蘿蔔寨這個地方規劃得非常好,他們把原來的廢墟在將來要修建旅遊點,不在原地修居住地。我感覺羌族的人們非常熱情,這個女士聽説我們要到蘿蔔寨來,她就主動給我們帶路。

    這是在蘿蔔寨的街頭隨便抓拍的照片,一家人很快樂,大人和孩子都很健康、快樂。我想説一句,我們在災區以外的人們總是想著災區的人還是生活在痛苦當中,其實不然。那裏有一句話是:四川的人們、災區的人們依然很堅強,依然很快樂,依然很有希望。像這個奶奶和孫子,雖然在臨時的帳篷裏面居住,但是他們用四川話講,很安逸。

    這是我們進到一家羌民新搬家的房子裏面,有一個客廳,有一個沙發,房子的裏面是臥室,後面正在蓋廚房。這裡體現了災區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很明顯,從硬體看,他們的居住條件正在改善,可能以後會越來越好。再往下看一組照片。

    2009-06-02 14:55:46

  • 中國網:

    我覺得剛才看了這組照片,真的是反映出去年和今年的變化,而且很多變化是我們不在災區的人想像不到的。我是四川人,我今年特別想回四川看一看,在我的想像當中覺得災區的生活應該是很艱苦的,但是看了您的照片以後我心裏放心多了,對老鄉們的生活狀況放心多了。

    2009-06-02 14:56:28

  • 李振盛:

    作為災後的重建也有一段艱難的歷程。他們現在的生活還是艱苦的,但是比去年更有希望了。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變化是他們覺得更有希望了,走出了陰影,他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通過艱苦的生活才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2009-06-02 14:57:11

  • 中國網:

    我們接著看下一組照片。

    2009-06-02 14:57:36

  • 李振盛:

    這一組照片是在漢旺拍攝的。那裏有一個東汽中學,去年損失特別慘重。這張照片是去年陳岩駕車帶領我們看了東汽中學,他指著這個地方説他在這裡救出了一個馬小松(音)的孩子,去年他救出很多孩子,其中一個女孩就是他從這裡救出來的。作為個人來説陳岩是一個救人最多的英雄,他是國家救援隊編外的人員,穿著花格子的襯衫和穿紅色工作服救援隊的人在一起共同救人。在四川他一共救了29個孩子。

    2009-06-02 14:57:52

  • 李振盛:

    這是當時漢旺的樓倒塌的狀況。那個時候人們正在清理廢墟。這張照片是兩個人在廢墟上進行清理,後面有一個著名的,在全世界從電視和照片上看到的漢旺大鐘樓,這個鐘樓在地震的瞬間停止了,鐘錶永遠停在了午後的14點28分。我今年和去年都圍繞著鐘樓拍了一些照片,這是通過廢墟看到的鐘樓。大家請注意,原有的大廣告板在地震中全部撕裂了,露出了鋼板。

    這是在民族的第三醫院,這是他們當時的宿舍樓。今年已經大變樣了。去年我當時很感觸的是在這次大災之中,有一個女士還坐在街邊上看書,我就覺得這裡面體現了人們如何對待災難。這麼大的災難來了,人們還在照常生活、工作、學習。我發現這個以後,我覺得這個很説明問題,在這個時候還在那裏讀書。

    2009-06-02 14:58:16

  • 中國網:

    這是一種心態。

    2009-06-02 15:07:37

  • 李振盛:

    是的,是一種非常健康的心態。這張照片是為了表現這個鐘樓。去年的時候,任何困難都難不住英勇的中國人民。這是陳岩救孩子的中學,就是東汽中學,陳岩在這裡找一些孩子的紀念品。從這張畫面看,前面幾張看到了鐘樓是那麼一種環境和慘象,這是今年拍攝的照片。原來是廢墟的地方現在豎起了“捐出一片愛心”的廣告牌,這個鐘樓本來就是漢旺的地標,通過地震以後,這個地標被全世界人民知道了。

    2009-06-02 15:07:54

  • 中國網:

    是的,時間永遠停留在那一刻。

    2009-06-02 15:08:11

  • 李振盛:

    今年在廢墟的地方修出一條路來,通往一個新修的東汽博物館。去年看到了廢墟,今年成為了停車場。去年看到這裡的廢墟上有一個樓,今年廢墟上的樓已經被拆掉了。這説明整個災區在重建之中。這是鐘樓對面的,在漢旺那裏有很多樓在等待著拆毀和重建,這個工作需要一段時間。

    這是鐘樓下面,我們發現很多人在那裏遠遠看豎起的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做得很精緻,設計得很好,“5·12汶川之痛、華夏之哀:沉痛悼念遇難同胞”上面記錄著2008年農曆4月初八,星期一,這是一個整塊的石頭雕塑出來的碑,它成為人們在鐘樓下紀念的景觀。

    2009-06-02 15:08:23

  • 李振盛:

    鐘樓在現在和將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地標。在鐘樓對面的馬路上我們發現了人們生活的狀態,沿著這個路邊、人行道的邊上,政府給鋪好了水管,在後面的臨時居住區裏住,人們在這裡統一做飯、洗菜。下水就是街邊的下水,本來是疏導雨天的雨水,現在成了人們的生活用水疏導管。

    人們現在都説我們現在住在這裡,很快就搬到統一修建的規劃好的小區裏面。這個人一邊走路,一邊打著手機,好象一切都沒有變化,就是人們在正常生活著,儘管環境艱苦一些,老年人在這裡坐著聊天。這裡很有趣,幾個人在轉呼拉圈。

    2009-06-02 15:08:39

  • 中國網:

    不僅有正常的生活,還有娛樂休閒。

    2009-06-02 15:08:58

  • 李振盛:

    這是在健身,小孩在學習。從照片可以看出災前和災後的生活狀態是正常的,但是環境是不同的,這一點教會我們的就是怎麼樣對待災難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正確對待災難了,才能夠對未來充滿希望。這個人做了一碗肉,他説一個禮拜吃一次肉,後來他自己在鍋裏面炒。這張照片裏的老人生病了,在煎藥。這一切好象和我們在北京或其他城市生活的節奏、狀態差不多,除了居住條件不同以外,其他好象沒有什麼差別。這個人也很快樂。我們問他:你的胳膊是不是在地震當中受傷的?他説:是,截肢了。他在弄蠶豆,還讓我們過來嘗嘗。所以這就是人們現在日常的生活狀態。這是一個大的居住社區。

    這兩組是關於人們去年的狀態和現在生活的變化,居住條件的變化,有的已經變化了,有的正在變化之中。

    2009-06-02 15:09:16

  • 中國網:

    主要是從硬體上看,大家可以直觀的看到一些變化,以前居住的是帳篷,現在至少住進房子了,大家從這些變化當中也能感受到精神和生活上的變化。

    2009-06-02 15:09:39

  • 李振盛:

    接下來我再放一組照片。大家都知道汶川發生了大地震,這場地震叫“汶川特大地震”,也知道地震都會有震中,就是發生地震的中心地帶,震中當中還有震源點,大家都知道汶川大地震震中在映秀鎮,映秀鎮裏面的震源點是哪呢?就是這裡。去年沒有辦法進去,除了央視和中央有關的新聞媒體記者可以進去以外。

    去年,我在紐約看到很多關於震源地區的照片,但是這片地方,就是這個灰白色的三角地震,叫牛眠溝。去年看到的照片是站在震源裏拍震源,就是拍前面一個大石頭,説這個石頭像臥牛的樣子。後來我們説為什麼叫牛眠溝呢,是不是像石頭臥倒的像?所以站在這裡拍震源不能表現它的全貌。

    這次我們站在和牛眠溝的震源點相對應的一塊巨大的飛來石拍攝的,當地的朋友和陳岩都説這個表現得很好。大家知道這麼一場世紀性的大災難,就是源自這個地方。我們在這個地方對著拍。這塊石頭是一塊很奇特的石頭,在地震的時候,山上的石頭崩裂下來,很多石頭越過公路,飛到江水裏面,前面是閩江。

    這一塊巨大的石頭飛下山來以後,倒插在閩江邊上,這不是人工的,這是自然形成的,就是滾下來以後扎到這個地方。現在在這上面刻字,5·12震中映秀,剛才説的牛眠溝在它對面。現在這裡已成為一個景點,人們到這裡都要在這裡留影。

    2009-06-02 15:09:55

  • 中國網:

    很有紀念意義。

    2009-06-02 15:10:20

  • 李振盛:

    我們走在映秀的時候,有一個大的廣告牌吸引了我們,這上面寫的是“加快恢復重建、儘早搬進新居”。因為是在臨時居住的帳篷裏面豎的牌子,我們走進去以後和當地的居民聊一下,我發現四川人民和中國各省的人民一樣,都很熱情、很實在。這個老太太請我們到她家裏看,這是他們夫婦給我們講述他們當時經歷的大災難,他們本來住在山的後面,發生地震以後,他們搬出來和大家一起住。這裡的居住條件並不好,是臨時房,但是人們生活得很快樂。老太太説我的子女很孝順,和她的女兒拉著手,可以看出親情。

    這個老太太是一個人,她和兒子、兒媳婦過。我們去的時候本來看到她在門口端著碗吃飯,後來我們問可不可以進去看看,看到桌上擺著四個菜,一個人吃飯,咱們有時吃飯都做不到四菜一湯,她在這裡坐著吃。她説她愛好一天喝點酒,就是這個桶裏裝的,4塊錢一斤的酒,打一桶能喝一個月,每餐都喝一點。她手指著玻璃杯上,一天喝一兩多。

    2009-06-02 15:10:32

  • 李振盛:

    我當時覺得,一個老太太生活在這個環境裏面還能這樣快樂,這樣的一種心境真是很難得,城裏的老年人有的還得抑鬱症呢。你看這個是他們的廚房,有一縷陽光,晚上要開燈,白天靠這個光來做飯。從這個生活狀態看,從她的精神面貌看,我覺得災區是有希望的。這個老太太除了喝酒以外,還要抽煙,她除了低保以外,每天揀塑膠瓶。車從他們門前過,一塞車他們就高興了,因為停的時間越多,她揀的飲料瓶就多了。

    我們問他飲料瓶撿完以後怎麼賣?她説18個瓶子可以賣9毛錢。我們從她家離開之後不久又碰到了,我問她撿了多少?她説撿了大半筐,不到兩公斤,就能賣不到2塊錢,把這個錢可以用到自己喝酒和抽煙上面來。《成都日報》的記者遞給她一支煙,她很熟練的從自己的衣兜裏面拿出打火機,很有意思。這張照片裏的還在孩子和城裏的孩子一樣玩著小玩具,這些説明在災區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精神狀態都很好。

    這個照片是一個區域裏面擺攤的,他們説一堵車他們就有生意了,不堵車的話車就快速的通過了,就沒有人買東西,他主要是賣給過路的客人。堵車的狀況是連遊客都下車步行。

    2009-06-02 15:10:48

  • 中國網:

    堵車很嚴重。

    2009-06-02 15:11:21

  • 李振盛:

    是的,車可能一堵就是幾個小時。這幅照片是打著旅行團的旗子,遊客在下面走,遊客走可能看看周邊的景觀。這個照片是説明這個石頭就是從這裡下來的,滾過公路來到這裡,這是鬼斧神工,是大地震造成的,它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標誌。所以胡錦濤在5·12這天去的就是映秀舉辦的全國性的追悼和紀念活動。

    2009-06-02 15:11:33

  • 中國網:

    李老師剛才給我們介紹了很多這方面的情況。接下來您還想給大家展示什麼樣的照片?

    2009-06-02 15:11:45

  • 李振盛:

    我想説一個我一直都牽掛的王老漢的故事。他住在汶川縣雁門鄉索橋村,去年我們趕往蘿蔔寨的時候,在路上乘車看到一個人在公路上走,這是大地震發生不久的時候,人們開著車下山來,他每天提著東西上來。後來我們和他聊起來,把他請到車上來,我們送他回家。我和《深圳特區報》的記者講,正好咱們載他一段,他也可以帶我們一程,到他的小村看一下。

    這是去年,那個時候余震不斷,我們和他談話時候就不斷的發生余震。他説這些都看慣了,他的臉上好象有憂愁,但是好象已經習慣了。後來我們的車一路和他走,他帶我們去他的小山村,這是完全垮塌的。我問他為什麼從縣城過來?他説:他們住在汶川縣的救災帳篷裏面,他每天要步行幾十里,回來喂他的兩頭豬和十幾隻雞。這是他家原來居住大院的大門,他自己跨入自己的大門,完全是有框無門,是一片瓦礫。

    2009-06-02 15:19:20

  • 中國網:

    也就是形式上的大門了。

    2009-06-02 15:19:47

  • 李振盛:

    他站在自己家門的院子裏面和我們敘述。

    2009-06-02 15:20:00

  • 中國網:

    門也看不出裏外,院子也分不出裏外。

    2009-06-02 15:20:13

  • 李振盛:

    完全是一片廢墟了。透過倒塌的院墻,就可以看到遠處的救災帳篷。他推開門讓我們進去,他説很危險,你們要注意安全,因為大梁隨時會倒塌下來。這是他的客廳,他在房間説毛主席像也在地震當中毀了。他在廚房裏面找出幾件食具來,看看能不能用,其實剩下的都是碎的。

    這是他拿著自己的門牌,索橋村一組12號,他在和我們訴説。他的狀態是心裏很複雜的感情,等於在痛説地震災難,好好的房子現在毀於一旦。他本人過去當了八年公安武警,我以為他的年齡比我大,後來一聊,他説是1940年出生,一問月份比我小一個月,我原來叫他老哥。今年我們老哥倆第二次相見。

    2009-06-02 15:20:24

  • 中國網:

    您今年又找到他了?

    2009-06-02 15:20:37

  • 李振盛:

    找到他了。將來我會寫部落格、文章或者災區行,這個人物是主要的一點,我一直很牽掛他,王金雲老漢的故事。

    2009-06-02 15:20:46

  • 中國網:

    他今年生活得怎麼樣?

    2009-06-02 15:20:56

  • 李振盛:

    他的房子正在建。這是他去年正在喂雞,他從縣城回來在這裡做飯。他説這兩頭豬是他家剩下的唯一的貴重財産,房子都沒有了。後來和我們招手再見。

    今年我們去那裏,拿著去年拍攝的照片給他,他當時正在講述他的房子被砸毀的狀態,村民聽説有人來訪問這個老漢。我們是5月9日到那裏去,他説前一天,去年和我一起去訪問的《深圳特區報》的記者也趕來了。去年我把拍到的照片發在網上,他也成為了新聞人物。他的兒子和我們講,你的照片我們都從網上下載了,放成大照片。我説照片一定是虛的,因為網上的精度不高。他説是,都很模糊的。

    今年的狀態是他的房子正在修建中,不像原來的木質和泥巴的墻了,現在是磚瓦房了,有很多的水泥,而且房子建得很好,墻也很厚實。這個房子正在建設當中,現在透過房頂和窗子可以看見遠山和景物,看到這一切也等於看到了希望。説起來房子的事情,他自己也喜笑顏開,他説:“我在70歲的時候能住上這樣的房子,我很高興,這也是老來富。”

    人們對災和不幸有不同的看法,舊的房子倒了,有了新房子,他説自己是老來富。這個心態讓我很感動。這是他的大兒子,在他爸爸新建的房子裏面交談著,當時他給我們介紹,鄰居們要把房子收拾乾淨,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再建一個房子,把這個地方將來變成耕地。因為在廢墟上再建不容易,都在一個小地方建,再把這個地方清理出來,政府要求到明年這裡要變成耕地了。

    2009-06-02 15:21:07

  • 中國網:

    還是很有希望的,不僅有自己的房子,還有自己的耕地。

    2009-06-02 15:21:40

  • 李振盛:

    因為農民的土地是有限的,不能無限的擴張房子,那麼怎麼來耕種和生活呢?現在看這裡,不僅是水泥磚瓦房,還有了二層樓,都是小樓房,現在正在建。這是水泥攪拌器,上面在修著。看到這裡確實感覺到人們的生活在發生著變化,而且變化是巨大的。

    這個羌族婦女做羌繡,現在網上人們説做義賣,支援災區。我在紐約收到過電子郵件,説是廣東組織過義賣活動,我説這次我們可以到現場去了,在那裏看一下羌繡。

    這是王老漢和他的兒子,在他家原來的大門前訴説著,也在對未來暢想著。這個房子裏面現在的狀況是房子裏面放著兩口棺材,是王老漢和他老伴的棺材。因為屋子垮了,現在用油氈紙蓋著。他的大兒子的房子已經建起來了,我敲一敲大門,是防盜門,雙門的,每個門都有一個貓眼。

    2009-06-02 15:21:53

  • 中國網:

    感覺比地震以前的房子更好了。

    2009-06-02 15:22:12

  • 李振盛:

    當然,這是在廢墟上重建的。這是和大兒子交談,他説我們現在的房子還沒有裝修起來,裏面都是水泥的,裏面還要裝修,等裝修好了以後請你們再來做客。這是一家已經建好的房子,四壁還沒有裝修,地上已經鋪了瓷磚。人們在看電視,電視很清晰。我問他們能收多少臺?他們説40多個臺。還有家庭影院,人們在沙發上看電視。

    所以災區人民的生活遠不像我們災區以外的人想像的那樣很悽慘,包括那些在地震當中有人遇難的家庭現在也都平復了。這是王老漢和他兩個兒子的照片。我説這是兩個老漢的故事,是王老漢和李老漢的故事。我在紐約的時候,有人説:你這樣平實的表現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很有意義,比那些喊口號的好很多。

    這是上百年的大槐樹,在這個村的前面是著名的垮塌的山景。這是今年的王老漢和去年的王老漢,從他的面部表情看,對比看一下,去年的王老漢只是一念之差,那個時候是地震剛剛發生,他既在恐懼之中,又在憂慮之中。今年完全不一樣,他笑逐顏開。

    我想和廣大的網友説,災區人民最大的變化是精神面貌的變化,精神狀態的變化。後來我們離開他的時候,看到他們人們在打基地,原來打基地是沒有水泥的,現在打的非常結實,也用鋼筋了。他們説現在的房子非常好,應該不怕地震了。

    2009-06-02 15:22:27

  • 中國網:

    剛才王老漢的兩個表情真的反映了很多,第一張大家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焦慮、擔憂、徬徨的感覺,眼睛裏透露出的都是擔憂。第二張喜笑顏開,充滿著一種幸福的感覺。

    2009-06-02 15:22:54

  • 李振盛:

    我們拍照的時候沒給他任何干預,因為我最反對拿起相機對拍攝對象説“笑一笑”,我覺得要表現一種真實,他的悲苦是真實的,他的憂愁是真實的,他的歡樂也是真實的。

    2009-06-02 15:23:11

  • 中國網:

    這張照片感覺都是剛剛説完話,是抓拍的狀態,非常的真實和自然。李老師,非常感謝您講述的您和王老漢之間的故事。除了他以外,您今年還有沒有特意回訪一些人,或者對您去年在災區認識的朋友進行拍攝呢?還有沒有其他的故事要跟我們講述的?

    2009-06-02 15:23:22

  • 李振盛:

    這是我們的車子要離開的時候,看到索家村的羌族婦女上山,開始我們不知道她們幹什麼,以為她們山上幹農活,後來知道她們去修路。這條路的暢通和她們的維護有很大的關係,哪有坑,她們就填平。後來問她們,每天給你們多少工錢?她們説一天50塊。我們後來議論,50塊不少啊,一個月1500。在北京下崗職工都願意幹啊。

    2009-06-02 15:23:33

  • 李振盛:

    她們的工作也不累,也不是開山。我們看了以後,你看山區道路的暢通,災民一邊是重建家園,一邊是維護公共設施,使交通暢通。這個景觀是非常重要的,是當年自然之手改變的山河,重塑山河。

    現在再看一下別的情況。我們還去過了著名的北川中學,這是去年拍攝的北川縣城,今年進不去,因為今年開放的3天只允許當地居住憑身份證進去,媒體都不可以進去。這是去年拍攝的北川中學的現場,那個時候沒有欄杆,還可以進到裏面,只拉了一個簡單的繩子。

    2009-06-02 15:24:14

  • 中國網:

    這是在廢墟上紀念親人的香?

    2009-06-02 15:24:37

  • 李振盛:

    這不是在廢墟,而是在廢墟上撒了大量的石灰,消毒,防止瘟疫的。去年的照片就是這樣。今年北川新城的地方立著大口號的標牌,“牢記總書記囑託,一定把北川建設好”北川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今年的北川中學加了鐵欄杆,就是不讓人們走上廢墟,後來也加了鐵絲網,因為有很多人想進去找找自己孩子的遺物等。因為有很多師生至今都在土堆裏面,沒有挖出來。

    這是從香港來的無國界社工,他們去年來了,今年又來了,他們悼念死難者,幫助失去親人的家屬。這是幫助老太太燒香,他們都含著眼淚,老太太的表情説明災區人們的悲痛已經深深地埋在心底,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巨大希望。

    2009-06-02 15:30:52

  • 中國網:

    手裏拿著一張面巾紙説明剛剛哭過,可是臉上還充滿著笑容。

    2009-06-02 15:31:06

  • 李振盛:

    這個很説明問題,不像網上的網友説的,在那裏不許笑,其實完全相反。在家裏想像的東西是靠不住的。

    2009-06-02 15:31:18

  • 中國網:

    這張照片志願者也在哭。

    2009-06-02 15:31:29

  • 李振盛:

    志願者聽了他的故事也很悲痛,相互在安慰、勉勵。這是胡迪拍的照片,我在和他們交談,了解他們來的情況,他們都是自費過來的,不是基金會出錢的。所以大愛無疆,也是不分海內外,不分種族,除了華人以外,包括一些老外也在這裡祭奠。

    2009-06-02 15:31:54

  • 中國網:

    我們看到一週年的時候,還有這麼多的人在關心他們,也感受到一種大愛的延續,不是階段性的,而是持續性的。

    2009-06-02 15:32:07

  • 李振盛:

    另外,在這裡燒香燒紙的並不都是失去親人的人,很多人都在表達一種哀思。

    我們這次災區的回訪從出發到回來一共7天的時間,這7天我們趕上兩場婚禮,説明在悲痛之中人們又有歡樂,選擇這樣一個日子或者時段結婚。

    我們碰到的第一場婚禮是藏族的康巴漢子,很威武、很英俊。他和一個漢族的姑娘結婚,她説“我是半個漢人”,她的媽媽也是和藏族人通婚,也是漢藏聯姻。我們在酒店裏面看到他們要舉行婚禮,我們説到他們的婚禮場看一下。他們現在的習俗和全國各地一樣,就是很多人來祝賀,有禮金和花車,一點都不遜於城裏。這是在都江堰的大酒店裏舉行的婚宴。

    下面這個人是去年為我駕車,邀請我去災區訪問的陳岩。

    2009-06-02 15:32:24

  • 中國網:

    就是那位救人最多的志願者。

    2009-06-02 15:32:47

  • 李振盛:

    他就選擇了5月12號舉行婚禮,我來訪問了他,胡迪拍了錄影。他説本來上面指定他要去映秀,就是胡錦濤主席去的紀念大會,因為他是英雄,他要參加。他説我面臨著是同總書記見面還是同妻子結婚的選擇,最終我決定不能改變我的婚期。我説這點很好,很人性化。如果太政治了,把自己的妻子放在一邊,因為是總書記就推遲了婚禮,不好。

    5月12號這天,他早上從德陽開車到北川,我們的車子也和他一起走,和他一起去了幾十輛車子。路上太擠,用電話聯絡的時候,他説已經接了新娘,你們往回走吧,我們就回到德陽的賓館等他。

    這次婚禮最大的特點就是他救過的很多孩子都參加了,媒體上報道的最著名的孩子都在這個會上出現了。這是他救過的孩子,寫著“我們是一家人”,現場擺著照片。他在等待新娘出場的時候説到:我等這一天等了37年。他又説:在座的各位等這個時刻等了3、4個小時,因為堵車。這個婚禮很熱鬧。

    2009-06-02 15:33:00

  • 中國網:

    婚禮的場面還挺大的。

    2009-06-02 15:33:13

  • 李振盛:

    這是為死難者默哀,也為生者祈福。這是他的新娘叫彭露,用地震災區旁邊的幾棵小草編出來的婚戒,她在向大家展示她編好的戒指,戴在手上。這個比佩金帶玉好,用災區的小草記錄這場災難,新娘的表妹就是陳岩給救出來的,但最後還是去世了。他們倆也因此而結緣。這個是最著名的“可樂男孩”,也很陽光,現在就是少了一隻右臂。這些孩子有的叫他大哥,有的叫陳叔。

    2009-06-02 15:33:32

  • 中國網:

    感覺到非常的親,“可樂男孩”的狀態也很好。

    2009-06-02 15:33:43

  • 李振盛:

    這是“可樂男孩”和陳岩的妻子。

    2009-06-02 15:33:54

  • 中國網:

    大家也挺熟的。

    2009-06-02 15:34:03

  • 李振盛:

    他們本來就經常在一起聚會。這是陳岩救的一個孩子,腿殘疾了,坐輪椅,但是現在到處做輪椅秀,就把輪椅玩得像雜技一樣,現場表演各種動作。 這是大家留下自己的手印,記住5·12這一天。

    去年陳岩開車往災區走的時候,還穿了手上拿的這件花格子襯衫,這件衣服非常出名。他救人的時候,當時中央電視臺報道説:就是那個穿花格子襯衫的人。今年他把這個襯衫、褲子和鞋子捐給了四川省地震博物館。

    2009-06-02 15:34:33

  • 中國網:

    當場還進行了捐贈儀式!

    2009-06-02 15:34:48

  • 李振盛:

    對,將來會成為他們重要的館藏。

    2009-06-02 15:35:06

  • 中國網:

    我覺得這場婚禮非常有意義,在地震當中生存下來的人,在今天又開始他們的新生活,新人生。

    2009-06-02 15:35:13

  • 李振盛:

    是。凡是去過災區的人們都深刻的感受到這一點。災難已經發生了,災區的人民正確的面對災難,克服困難,進行自救來重建自己的家園,充滿了新的希望。

    2009-06-02 15:35:37

  • 中國網:

    而且從這場婚禮我們能看到這麼多朋友來參加,舉行這麼多有意義的活動,大家都沒有忘記災難,在緬懷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希望。

    2009-06-02 15:35:53

  • 李振盛:

    為了明天,為了活著的人。

    2009-06-02 15:36:10

  • 中國網:

    5月12日,你們主要在拍這場婚禮?

    2009-06-02 15:36:21

  • 李振盛:

    13號就回到了北京。

    2009-06-02 15:36:33

  • 中國網: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李老師展示的照片就展示到這了。您有沒有希望這次去了以後,下次還有機會再去?有沒有和王老漢或者是和陳岩做一個約定?

    2009-06-02 15:36:43

  • 李振盛:

    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我希望能拍到更多照片。可以看一下這兩個照片,去年我們離開北川的時候,我看到路上有這樣一個標牌,“歡迎再到北川來”,下面是“北川人民感謝黨和全國人民的關心與支援”。那正是在災難之中。我很感嘆,我覺得這次離開北川何日君在來?因為去年我已經是69歲了,很難想像。

    這次我在災區得到一個證實,去年媒體説我是到災區訪問的媒體人中年齡最大的。我覺得不至於吧,可能還有比我年齡大的媒體人也有這種激情。今年證實了,我創了兩個“最”,一個是到災區的媒體人年齡最大的,今年是回訪的年齡最大的,當然去年是最大的,今年也保持了。

    在今年車快要離開汶川的時候,我説再照一張照片,牌子還是一樣,下面少了那個標語,前面多了一些紅色的標語。所以你問我有什麼打算,會不會辦展覽,會不會出畫冊?因為我在國際上被評價説是記錄歷史的人,我覺得我記錄了汶川大地震,又記錄了汶川地震一週年的實況,我心裏就很踏實了,在我已經步入古稀之年的年份做了這樣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

    至於能不能辦展覽、出畫冊是未來的事情。現在有地方、有興趣贊成做這個事情,我當然願意做,但是我明天要飛往廣州,那裏有一個國際攝影展,裏面有和我有關的照片,就是當年我撿回來的幾張照片,捐給廣東美術館進行展出。

    18號開幕,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22號我就要去香港,香港要舉辦我的攝影50年的展覽。由於我剛剛重訪災區回來,我建議我的策展人把這次拍的照片也用上一張,將來我的跨度是從1956年的第一張照片到2009年,等於我在香港的時候會和他們説,這張照片就是前幾天拍攝的。

    2009-06-02 15:36:56

  • 中國網:

    非常感謝李老師今天能夠做客中國訪談,在這裡我們也要代表中國網以及中國網所有網友對您表示敬意,您已經創造了兩個“最”,相信您會創造更多紀錄,最後祝您身體健康,希望以後有時間多到中國網做客。

    2009-06-02 15:37:10

  • 李振盛:

    謝謝中國網。

    2009-06-02 15:37:39

  • 中國網:

    謝謝李老師。感謝各位的收看,下期再見。

    2009-06-02 15:37:49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9/879_090515.wmv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圖片大圖:

  • 國際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國訪談,暢談四川災區重返見聞

    國際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國訪談。中國網 胡迪

  • 訪談現場

    國際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國訪談。中國網 胡迪

  • 李振盛老師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國際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國訪談。中國網 胡迪

  • 遍佈蘿蔔寨的藍色應急救災帳篷(2008)

    2008年大地震後,蘿蔔寨遍地都是藍色的應急救災帳篷。中國網 李振盛

  • 蘿蔔寨的臨時居住房(2009)

    2009年,蘿蔔寨居民已經從藍色救災帳篷住進了冬暖夏涼的臨時居住房。中國網 李振盛

  • 撿廢紙的老婆婆將樹葉貼在眼睛上去火(2008)

    2008年震後,這位老婆婆靠撿廢紙維生,由於上火,在眼睛上貼了樹葉來去火。中國網 李振盛

  • 撿廢紙的老婆婆幸福的背著小孫女(2009)

    去年撿廢紙的老婆婆今年長胖不少,現在有10個孫輩的孩子。圖為老婆婆幸福的背著小孫女在院子裏曬太陽。中國網 李振盛

  • 鐘樓(2008)

    鐘樓的指針永遠的停留在了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2008年震後的鐘樓附近成了一片廢墟。中國網 李振盛

  • 鐘樓(2009)

    2009年,鐘樓附近已經修葺一新,廢墟變成了停車場,不遠處就是東汽博物館。中國網 李振盛

  • 震源牛眠溝

    兩座上中間的白色部分是原來的牛眠溝,是震中或者震源,地震時山體滑坡形成了白色的碎石帶。中國網 李振盛

  • 王金雲老漢(2008)

    面對始料未及的災難,王金雲老漢眼裏充滿了悲傷、無奈與擔憂。中國網 李振盛

  • 王金雲老漢(2009)

    王金雲老漢談笑風生。中國網 李振盛

  • 王金雲老漢與被地震損壞的家(2008)

    王金雲老漢拿著自家的門牌號,背後就是被地震損壞的家。中國網 李振盛

  • 王金雲老漢正在建設中的新家(2009)

    王金雲老漢正與兒子為新家的建設而忙碌。中國網 李振盛

  • 救人英雄陳岩(二排左五)的婚禮

    2009年5月12日,救人英雄陳岩舉行了自己的婚禮,圖為陳岩夫婦(二排左五、左六)與部分參加婚禮的來賓合影,其中包括那些曾經被他救過的災民。中國網 李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