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展示中國海軍60年

   嘉賓:《滄海》總導演 趙浚凱
   時間:2009年4月14日15:00
   簡介:這是一部海軍60年發展歷程的全景記錄;這一部真炮、真彈、真艦、真艇、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獻禮片;這是記錄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機械化到資訊化發展歷程的力作。《滄海》總導演趙浚凱14日做客中國訪談,講述《滄海》誕生的臺前幕後。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滄海》全景展示中國海軍60年

活動描述

  • 嘉賓:《滄海》總導演趙浚凱
            時間:4月14日15:00
            簡介:這是一部海軍60年發展歷程的全景記錄;這一部真炮、真彈、真艦、真艇、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獻禮片;這是記錄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機械化到資訊化發展歷程的力作。《滄海》總導演趙浚凱14日做客中國訪談,講述《滄海》誕生的臺前幕後。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網,這裡是正在直播的中國訪談·世界對話。今天我們中國訪談將帶大家走進一部即將播映的電視,電視劇的名字叫《滄海》。這是一部全景展示中國海軍60週年的獻禮片。它記錄了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機械化到資訊化發展的歷程,非常讓人期待。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嘉賓就是這部戲的導演趙浚凱先生。趙導您好。

    2009-04-14 14:46:06

  • 趙浚凱:

    你好,大家好。

    2009-04-14 14:50:46

  • 中國網:

    非常歡迎您到來我們節目做客。在採訪您之前我在網上看了一些關於這部電視劇,關於您的介紹。我看到趙導説過這樣的話,“拍一部海軍題材的作品是多年來的願望”。您為什麼對海軍題材的作品一直情有獨鍾?

    2009-04-14 14:51:07

  • 趙浚凱:

    這個要從遠處來講,一個是公司本身對於革命歷史題材比較感興趣。我們前期方面的代表作品就是《亮劍》。《亮劍》位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於這樣的題材,我們一直比較關注。後來做完《亮劍》以後,大家重新選擇下一個能夠和它有同等位置的作品時,一度陷入了困惑。後來一部小説《紅海洋》,大家看了以後都萌生了新的希望,或者是渴望。

    新中國海軍的發展史是一部特別曲折的、粘稠的發展史,我在説這部作品的時候,尤其在剛開始確定它的劇本方向,它的拍攝意味的時候曾經用了幾個詞,到今天的拍攝過程中一直在貫徹執行它。第一,它有特別厚重的東西,特別綿長的意韻和特別粘稠的偉大。這幾個詞用最通俗的話講,中國海軍發展史是愈挫愈勇、屢敗屢戰的,不能説屈辱史,但是也差不多。

    2009-04-14 14:51:38

  • 中國網:

    這是從公司的角度和投資的價值有這個考慮。從您個人來講,是不是也對海軍題材的作品很有感情和想法?

    2009-04-14 14:57:47

  • 趙浚凱:

    對。因為中國近代史都是從海上接受外來文明的挑戰和從海上來的外來侵略,屢次如此。這次反思之後,我們查了大清北洋水師,一直到民國海軍,一直到近中國海軍。海軍的發展史尤其到今天,中國有了自己的經濟實力,中國人有自己的話語權的時候,海軍的位置變得尤其重要。由現在看以前,確實有必要給觀眾闡述一下現在海軍的重要,之前海軍仍然很重要,以及之後海軍仍然很重要的基本道理。

    2009-04-14 14:58:14

  • 中國網:

    真正要開始做的時候,作為導演,您腦海中是不是有大概的印象和感覺,我要把一個什麼樣的海軍的形象呈現在所有的世人面前?

    2009-04-14 15:00:09

  • 趙浚凱:

    肯定是有的,但是在整個的採訪,包括參觀,和海軍將士座談的過程中,我的印象和概念在一直不停的變化。

    2009-04-14 15:00:37

  • 中國網:

    最初是什麼,後來是什麼?

    2009-04-14 15:01:01

  • 趙浚凱:

    曾經一度感到自豪,中國海軍經過這麼短的時間能夠發展到現在的樣子,非常壯觀,我看了一些數據。後來實際採訪過程中又出現一些困惑,比如我們現在真正的實力,我們的力量對比,包括有一些常規武器和世界強國的差距,也有過一些困惑和迷惑。到後來的時候,有些細節打動了我。我去大連艦院的時候看到一些士官正在接受訓練,是非常密閉的訓練,他們的訓練方式超過我們普通人所想像的。因為涉及到一些內容,我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一種精神。他們是特別年輕的人,我大概問了他們的年齡,年紀小的21歲,年紀大的不到25歲。他們在執行海軍殺手锏的任務,但是他們身上忘我的犧牲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給我帶來很大的震動。我覺得只要有這批軍人在,有我們的海軍將士在,我們的海上長城是不會倒的。

    2009-04-14 15:01:12

  • 中國網:

    趙導帶著很深的個人感受投入到影片的拍攝中。《滄海》被大家稱為講述海軍發展歷史的史詩。這麼一部大的作品拍攝起來一定很難,您當時怎麼樣確定拍攝的主線,有哪些故事可以融入到《滄海》當中?

    2009-04-14 15:03:20

  • 趙浚凱:

    這個首先要感謝海軍軍旅作家翟曉光,他有一部非常基礎的小説《紅海洋》。那部小説完成得比較早,是1996年。在那部小説裏他基本上已經完成了電視劇目前的主體部分,包括事件的選擇、人物走向和基本的人物狀況。後來真正要在拍之前,實際上重點彌補了從1996年到2009年新一代軍人發展的基本狀況。

    但是從小説到電視劇畢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小説很多時候採取倒敘的手法,它選材的角度可能有很多個人化的感受,這些在劇本改變以及在拍攝過程中做了相應的調整。現在呈現給觀眾的,我們是借助於四個家庭、兩代軍人,把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大事記盡可能的按照它的歷史先後順序和對海軍發展所做的貢獻來羅列,加以篩選,最後把事件和人物按照我剛才所説的六個字的氣質統一起來。尤其是在80年代前期,涉及了海軍重要的歷史,比如劇中説的是金馬島,實際上取材于金馬海戰,我們的戰士雖然英勇奮戰,但是結果幾乎是全軍覆沒,那個時候給當時的新中國的領導人很大的影響和震動,與大力發展海軍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

    2009-04-14 15:03:52

  • 趙浚凱:

    第二個,我們取材于當年的86海戰。86海戰俗稱小艇打大艇,我們的主人公剛開始起步的時候,特別側重於在這方面展示在當時的條件下,我們實行截彈防禦的時候所採取的不可缺少的措施。

    第三個階段原本是直接想寫核潛艇的建設。從今天來看,當時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毅然決然、下定決心研製核潛艇,今天看來是非常明智的舉措。本來想把這個內容呈現出來,但是裏面有涉秘的內容,我們選擇了它這個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長波臺”。實際上它是潛艇入海的通訊方式的概稱,這是長波臺建設。然後把文革中間掏空,到80年代的時候,當舉國上下全力發展經濟的時候,海軍人確實做了很大的犧牲。到90年代,從96年開始,我們造艦,大量的考察和選購、研製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一直到2002年,我們大力發展海軍,一直到最近提出的“走向深藍”,整個是這樣的過程。

    2009-04-14 15:07:01

  • 中國網:

    您剛才為我們介紹了,這個戲的核心有一個字就是“真”,您剛才講述了很多都是根據真實歷史進行改編和再創造。還有一些“真”,比如這部戲用了真炮、真彈、真艦、真艇,真實的海景場面拍攝。收看我們節目的有很多軍事迷,他們想通過趙導了解一下,在這部戲中他們能看到哪些先進的武器、先進的裝備?請您介紹一下。

    2009-04-14 15:09:58

  • 趙浚凱:

    這一點來講,可能會使我們的觀眾稍微有些遺憾,這也是我們在拍攝時的遺憾。因為這部戲重點講述的是60年的發展史,其中老一代人身上所秉承的精進、奮鬥、忠勇的精神是激勵後一代的。我們在寫這一段的時候,當年的炮艇很多已經找不到了,我們只是節選了一些和它類似功能的,現在還在服役的炮艇來完成拍攝,這是沒有辦法完全復原的歷史概念。

    拍到90年代以後的艦,如果這裡涉及到159艦,它現在仍在服役,是我們主力的導彈驅逐艦。但是為了拍攝,我們把導彈輻射架遮罩掉了,後來又恢復,這是在拍攝手段上解決的,但它畢竟是80年代末、90年代服役的,不是最先進的。可能有兩點可以讓觀眾有點期待,或者説可以告慰他們的,就是一個是實景拍攝,而且和官兵的拍攝非常好就是我們的169艦,我們首批參加索馬利亞護航的那艘艦。當時看新聞聯播,很多人是我們當時拍攝的演員,感覺非常親切。

    還有一個,我們拍攝了國內相對來説比較先進的核潛艇。這是首次的展示,雖然鏡頭不多,但是如果從武器裝備的角度來講,從中可以略見一斑,看到我們的發展水準。但可以負責任地説,它肯定不是最先進的。

    2009-04-14 15:10:45

  • 中國網:

    但是已經盡可能的在還原這段歷史,能拍的,可以展示的在劇裏面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剛才我們講到有真炮、真艇的拍攝,也有很多大的海上場景的拍攝。這麼多場戲當中,趙導對哪一場覺得印象深刻,覺得拍得有困難,有挑戰,最後是怎麼完成的?講講拍攝的經歷。

    2009-04-14 15:12:04

  • 趙浚凱:

    説實在話,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拍海上的哪場戲都不容易,因為有生理問題要克服,就是暈船。

    2009-04-14 15:13:15

  • 中國網:

    是不是第一場是最難的?

    2009-04-14 15:13:33

  • 趙浚凱:

    從頭到尾都在暈,相對來説拍大艦的時候還能夠忍受。大軍艦出海相對平穩,場面最大的是在南海,為了完成本劇當中的最後一組鏡頭。當時南海艦艇調動了連主力戰艦、補給艦、直升飛機,前後有6艘艦,包括一艘潛艇,來完成所有的編隊、航拍和實戰演戲。但是頭一天去的時候因為下雨,直升飛機起不來,所有人都特別焦急的等待。我們帶隊的副支隊長説今天看天氣預報夠嗆,我們看明天吧。第二天,又是如此,出去以後還是陰天,所有人的心裏都很陰霾,我心裏覺得如果沒有這組鏡頭,海軍60年的發展到最後是終結不了的,沒有辦法向觀眾交代今天到底發展生什麼樣。老天爺真的很給面子,到中午12點的時候天上突然開了一道縫,然後就晴天,直升飛機飛起來,我們完成了拍攝。

    在北海艦隊拍攝的時候,主要是完成海軍發展的前半部分,所以使用的都是炮艇、拖船,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暈船。我幾乎是一齣老虎尾口岸就開始吐,到最後完全拍不了。那天風浪太大,我們就返航。我上岸以後臨時決定下次拍的時候在岸上,把所有的戲走完,第二次再拍的時候看演成什麼樣,我們回來再慢慢挑。那個印象很深。

    2009-04-14 15:13:47

  • 中國網:

    這個困難擺在前面,其他的困難顯得不是那麼不能克服了。

    2009-04-14 15:15:31

  • 趙浚凱:

    其他的就是技術問題,這是實拍的時候解決不了的。比如我們的兩艘艦從攝影機的有效控制範圍來講,在沒有直升機配合的時候,按照它的數據講,它最好能拉到五鏈以內,但那是危險距離。前面兩次拍的時候沒有拍到編隊,距離太遠。後來海軍戰士們真的是非常的配合,也想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最後拉了比較近的距離,還是比較滿意的,完成了拍攝。

    在我們外人看來,好象感覺不到有太大的難度,後來我深入了了解,那樣的操作作為帶我們出去艦隊的指揮和每一艘艦長,以及艦長下面的每個操作者都是很嚴峻的考驗,因為在海上有風浪的話,船的距離非常不好控制,容易發生碰撞。

    2009-04-14 15:15:45

  • 中國網:

    對於這種考驗,您在拍攝大場景時是不是經常遇到?

    2009-04-14 15:19:04

  • 趙浚凱:

    從理論上是這樣的,後來沒辦法我調了4台機器,從各個角度不停的拍,盡可能的抓取我想要的東西,盡可能減少有這些危險的機會。

    2009-04-14 15:19:28

  • 中國網:

    您説的場景,包括拍攝的成果我們拭目以待,不久以後就能夠看到這部戲了。除了場景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劇中的人物,也有網友發來提問:早年的《甲午風雲》是一段讓中國人感到恥辱的歷史,但是作品中的人物和海戰場面又讓人難忘。《滄海》怎麼樣塑造出像鄧世昌、王國成讓人有深刻的印象,又和他們不同?

    2009-04-14 15:20:10

  • 趙浚凱:

    我們單獨談人物可能有幾個方面,一個是人物與生俱來的個性,第二是他所面臨的情景,第三個是他在大背景下所做的帶有鮮明色彩的選擇。這三點綜合來看,肯定是我們筆下的王山魁、盧信泉、馬建成,包括後一代的王海軍的這一代軍人和鄧世昌那個年代所面臨的情景和歷史背景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他們身上有共通的地方。因為海軍和陸軍有最大不一樣的地方,在我自己比較粗淺的理解來説,我覺得可能有兩點。

    第一,海軍真的是一個現代化的戰略型兵種。一個是它自己與科技的密切結合,還有它自己與經濟的密切結合是其他軍種無法比擬的。

    第二,我們經常説一個詞“同舟共濟”。我上船才知道在茫茫的大海上只有一個可以安身的地方,而在這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是你的親人。而我們要真正開動一艘船,使這艘船具備作戰能力,它的每一個戰位上的戰士都要各盡其職,其中有一個人稍有忽視,會導致全船人都跟著受損失,甚至是艦毀人亡。

    因為這兩點的特性,所以海軍和其他軍種有不一樣的地方。因為這一點,我覺得在塑造整個的人物過程中我們特別突出海軍發展中與經濟的不停博弈。第二個就是每個人都有背靠背的依賴關係。這在所有的海軍題材裏大家都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果就個例來説,説鄧世昌一代的中國海軍和現在筆下説的新中國海軍人,他們身上共通的精神可能是我們這個民族所賦予的精神靈魂,比如他們忍辱負重、精忠報國、忠勇奮進。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鄧世昌是民族主義者,他是為民族而生存、奮戰的。相比較,我們筆下的新一代軍人有更高的信仰,就是新的中國,當然這個中國的背後也是我們的民族。所以我覺得可能相通的地方多,不通的地方就因為它的歷史背景、個人選擇做得不一樣。

    2009-04-14 15:21:42

  • 中國網:

    您介紹了電視劇講述了兩代海軍四個家庭之間的故事。這兩代海軍之間,我們所想像當中的老一輩可能比較保守,但是忠誠。新一輩很創新,但是有的時候有一些多元,有一些不切實際。不知道在您的鏡頭下展現的兩代海軍人有什麼特質,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2009-04-14 15:25:50

  • 趙浚凱:

    您概括得很準確,因為那是一個共性,但還是有區別。首先,要探討兩個概念,第一保守,保守指什麼?因為我們的老一代軍人最讓我敬佩的地方,是他們從一窮二白,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們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他們知道在當年的國力下,在那樣的經濟背景下,在那樣的國際形勢下,採取什麼樣的手段能夠使我們的海軍得以最適當的、最大限度的發展,這個他們非常清楚,而他們也這麼做了。我在劇中特別詳細地展示了那個年代因為我們的國力非常貧弱,對他們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制控,在這個基礎下,他們仍然沒有放棄一絲的希望,仍然在努力。

    這樣來講,他們在那個年代的忠勇奮進的東西都有。保守可能是指在他們進入暮年以後,就是80年代以後,有些老軍人陸陸續續進入了要交替的階段,可能是他們當年的一些指導思想不完全適合於當下的形勢,才讓人認為他是保守的。實際上不儘然,這個要辯證的來理解,就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必須要依據于當下的準確形勢判斷和你自己的境遇判斷,這兩個判斷缺一不可。老人家在判斷這些東西的時候可能存在經驗主義的傾向。比如我們當年是怎麼來應對這種情況的,但是當下的形勢不一樣,可能會遭到年輕人心裏暗暗的不滿,可能會有這樣的對撞。

    2009-04-14 15:26:30

  • 趙浚凱:

    你剛才説得對,年輕人現在是多元的選擇,我在採訪的時候也採訪了三代艦長,給我的感覺非常深。第一代艦長基本上都是從實際操作當中,比如由副部門長到部門長,到副艦長到艦長,這麼升上來,他們開船的水準非常高,但實際上他們對於海軍的理論和未來的科技發展接受能力有限,這也是實話。第一代海軍人説他們更像“船老大”,這個船上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兄弟,大家以“船老大”為馬首,他説怎麼做別人就怎麼做,沒人想對不對。

    第二代相對於有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先進的操船裝備。有了這些設備就勢必要把之前完全靠經驗、頭腦運算適當的和現代科技相結合,所以裏面出了一些大學生、學生兵,沒有經過太基礎的訓練,就由部門長直接到副艦長,到艦長。但我看了最近的一些艦長,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帥,這個帥指兩層意思,一個是內在的,基本上都是碩士,有的是博士,他們的談吐,對於國際、國內的形勢了解得非常多。我見過一個艦長,他自己精通6門外語,氣質也很好。這就是咱們培養海軍艦長的時候已經注重到了國際形象的問題,而且我也看了他們的儀仗兵,我也拍了,他們的軍姿確實讓你看到了新中國海軍的希望。

    從這一點來講我只是舉了簡單的例子,大家現在考察和選拔一個艦長的時候和看他的眼光同以往不一樣了。

    2009-04-14 15:28:46

  • 中國網:

    不同的職業會賦予每個人不同的氣質,作為軍人也是。拍陸軍和海軍不同,海軍有高科技是必須具備的含量,和經濟也掛鉤。具體到個人的時候,您覺得有什麼特質是這麼多代海軍人身上都具備的?

    2009-04-14 15:32:34

  • 趙浚凱:

    海軍和技術的兵種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對於集體歸屬感的感覺。同舟共濟,無論兩個人有多深的矛盾,一旦駕船出海就是兄弟。你在艦上的時候可能會聽到兩個人之間或者有一些團體之間的不和,但是沒有根本上的矛盾。因為每個人都清楚,到了茫茫的海上,你的生存是取決於別人的,這是很殘酷的現實,這是別的軍種所不具備的。我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他們對於集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是其他軍種不具備的。

    2009-04-14 15:33:54

  • 中國網:

    作為導演,您會不會把這個感受和理解講給所有的演員聽?

    2009-04-14 15:35:19

  • 趙浚凱:

    一個是我説給演員聽,再一個我的演員們很多都是在大連艦院、艦隊都有實際的生活,我們在這部戲沒有開拍之前安排了年輕演員,和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演員,他們實際上已經是軍人了,讓他們去大連艦院深入生活。

    2009-04-14 15:35:39

  • 中國網:

    我聽説有的演員為了等您這個戲等了好幾年,為我們介紹一下這部戲裏面的演員構成,還有您選擇演員的考慮?

    2009-04-14 15:39:06

  • 趙浚凱:

    您剛才説的是尤勇,尤勇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他之前的一些作品我看過,所以當時我看到《紅海洋》小説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想到了他。當時和他不是特別的熟悉,是通過別的人把小説先給他,他看完以後也非常興奮。他覺得這是非常難得的題材,從演員本身的創造來講,既有歷史跨度的挑戰,同時還有著人物自己發揮的空間。由一個普通的陸軍士兵最後發展成海軍司令,這個跨度已經超越了一個普通人性的跨越。裏面含有很多可説的東西,所以他覺得對自己是巨大的挑戰。為此他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

    所謂等三年,這是我們一拍即合之後,他也參與了劇本意見,包括人物的設定。我和他之間在磨合的過程中還有過其他的合作機會,就是我們拍農村題材《大地》,通過那次,對彼此的工作習慣和性格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實際上我們都是為這個戲做精心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曾經有過一次準備要開拍,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包括那個時候覺得海軍發展沒有完全打點的時候停下來,停下來以後他一直在做著準備,我也在做著準備,大家都共同努力。

    現在呈現的對象從我的角度來講我是非常滿意,我覺得觀眾看完以後應該會看到一個不同於他以往所塑造的所有角色的一個全新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會帶給觀眾驚喜,應該會讓大家滿意。這個我是非常滿意的。

    2009-04-14 15:40:01

  • 趙浚凱:

    第二,當時確定演政委的杜志國。這個人物我在挑選的時候,如果説大家想到尤勇的形象和之前所演戲的氣質沒有太大的異議,但是對於杜志國演政委大家捏了一把汗。按照我們一般的理解政委是儒將,文質彬彬。但是杜志國老師以往的形象從最早的年羹堯,到《突出重圍》的師長給人的感覺都是特別標準的、彪悍的軍官形象,換句話説,在部隊裏他應該是軍事主官,讓他演政委讓人覺得是太硬了一些,實際上不是。

    2009-04-14 15:42:15

  • 中國網:

    您的考慮是什麼?

    2009-04-14 15:45:11

  • 趙浚凱:

    第一,從創作的獨創性來講,我們也不妨試用一下這樣的硬漢出演常規意義上的政委,期望為一些角色和演員個人形象帶來的突破。實際這一點是有的。我的理論依據在於,1949年之前,長達20多年的中國共産黨的軍隊發展史當中,有無數次和無數人都是既做政委,也做軍事主官,換句話説他既能做政委,也能做軍事主官。而不是像現在,從政治學院畢業的去當政委,在軍事學院畢業的是去主官,沒有這個區分。而且那個年代,比如鄧小平之前也是做政委,但他一樣不妨礙指揮淮海大戰。還有很多我們能夠耳熟能詳的將領早年間都做高級政委。從這個意義來講,他是從那個戰爭年代草莽英雄發展起來的,只不過因為他個人有文化,因為革命的需要他就做了政委,這一點從理論依據和歷史依據是可以找到的。

    2009-04-14 15:45:25

  • 趙浚凱:

    第二,我之前也和杜志國合作拍了一部警察戲,叫《夜奔》,我對他的了解是他不僅僅能夠完成鋼鐵的硬漢形象,實際上他身上有特別濃重的柔情和人文情懷。這次能夠把這兩點結合起來,而且他的形象和尤勇兩個人粗看的時候覺得有點靠,實際上性格和個性差異極大。而且我也走訪了幾個政委,那個年代出來的政委和現在不一樣,他有時候發起火,説話的口氣有時候比軍事主官還要硬氣。這個我也想突破。

    2009-04-14 15:47:04

  • 趙浚凱:

    第三個是何政軍。我們在《亮劍》的時候就有密切的合作,他是非常棒的演員。不能説他適合所有的角色,但是他能夠比較出色的完成看起來好象和他不太靠的角色。這次他演的是一個科學家,這和《亮劍》裏的趙剛有極大的差異,而且我們給他身上加了一些色彩的東西,比如他的摳門、斤斤計較、直言不諱等等,他完成得非常好,我覺得也是出乎意料的。我相信觀眾看了這部戲之後,對他所塑造的馬建成第一會有敬佩,我們那個年代的科學家在那樣的一個艱苦環境中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全都是由這樣的平凡而倔強的人完成的,這點他闡釋得非常好。第二,對那個人身上的那種小人物的色彩肯定會認同。

    除了他之外,還有我們的老朋友李幼斌老師。他這次很獨特,一反我們在《亮劍》裏的義薄雲天的李雲龍,來出演在戰爭年代的無畏戰士。但是在後期因為個人的遭遇有些委屈,但一直希望以自己和自己的後代來報效國家,完成自己的夙願,一個可歌可泣的老軍人形象。他一開始穿軍裝,後來就沒有穿了,但是他的軍人情懷和情結我相信也會讓觀眾感動。

    2009-04-14 15:47:48

  • 中國網:

    聽得出來,趙導對電視劇的情節、人物和整個場景都充滿信心。但是不可避免的大家一定會把它和《亮劍》進行比較。作為您個人來講,會不會介意這種比較?雖然您一直説這兩個是不同題材的作品,但是觀眾還是會有比較,您怎麼樣來看待?會成為您的一種壓力嗎?

    2009-04-14 15:50:00

  • 趙浚凱:

    肯定是。這個是在做完《亮劍》以後,我一開始就説公司也在尋找新的突破。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講,在《亮劍》之前,我們的軍旅題材和革命歷史題材在電視劇的種類當中一直存在,但是沒有佔到很大的份額。從《亮劍》以後,才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形成巨大的片種。在這樣一個風起雲湧的形勢面前,怎麼保持《亮劍》的高度?

    後來我們仔細考察,包括我自己本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幾乎不太可能。因為《亮劍》中李雲龍的人物形象突破了以往革命歷史題材中對於英雄主人公的基本定位,它採取了四面開花、全面突破的方式給觀眾一個全新的定位。既然已經全面開花了,我覺得好象沒有多大的空間可以做人物。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後來放棄了在軍事題材裏面,特別是在年代軍事題材裏面重新做人物,做他那樣一個人物的夢想或妄想,很難突破。

    2009-04-14 15:51:03

  • 趙浚凱:

    部隊分很多層次,上到一個將軍,下到一個士兵,中間就像李雲龍這樣的中級指揮官,下面是不是有可以探底的東西。我們後來準備做的時候就出了別的題材,做的人物也很機智,就是康洪雷導演的《士兵突擊》,他已經把底層挖掘得很透徹。我覺得現在軍旅題材單靠做人物已經很難有突破口,我們放棄這一點之後,開始考慮別的問題。我剛才説到,《紅海洋》進來之後,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它可能會和《亮劍》有一拼?就是因為它自己本身的角度,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夠説把一個軍種的歷史闡述清楚,我不知道這部戲能不能闡述清楚,但一直有這樣的期待。

    2009-04-14 15:53:13

  • 趙浚凱:

    第二,海軍和陸軍有很大的不同,由軍種賦予軍人的特質,由軍人的特質賦予我們角色的特質。如果這兩部戲橫向比較,我當然期望觀眾能夠像喜愛《亮劍》一樣喜愛《滄海》。但是它裏面的人物,他個性的鮮明程度可能不像《亮劍》做得那麼極致,但是它有別的東西來彌補。所以如果綜合評比,兩者應該是不相上下的。

    2009-04-14 15:54:12

  • 中國網:

    趙導很實在,我以為您一定會説這部戲肯定會超越另外一部,但是您分析之後,讓我們看到這部戲的特質在哪,角度新穎,兵種不同,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接下來我想知道從您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軍事題材的作品能夠稱得上是成功?

    2009-04-14 15:55:03

  • 趙浚凱:

    這個評價標準不太一樣。

    2009-04-14 15:55:35

  • 中國網:

    談談您的看法。

    2009-04-14 15:55:47

  • 趙浚凱:

    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電視劇本身無非就是三個方面。第一,你有沒有鮮明的人物。第二,你有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第三,你有沒有濃重的人文情懷。如果這三者都具備,它肯定就會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這是評定所有題材都應該共同具備的標準。

    相比較,《亮劍》可能三者都具備了,我覺得《滄海》也具備了。它的人文情懷談到了海軍發展史,我説了六個字,厚重、綿長和粘稠,這是《亮劍》所不具備的。因為《亮劍》是特別明快的,兩者故事同樣跌宕起伏,不過《亮劍》走的是傳奇的路子,《滄海》更寫實,更把人物還原到真實的歷史背景中,共和國的歷史上曾經有這樣一段悲壯的歷史,在這段悲壯歷史中主人公完成了他悲壯的使命。這兩者是一樣的。

    第三,人物的鮮明度一樣,只不過李雲龍在當時的背景下,別的軍事題材還沒有完全出來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怎麼突破的時候《亮劍》出來了,所以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滄海》是在另外一方面,就是陸軍的士兵經過了長達40年的學習、成長和發展,最後成長為一個海軍司令,這裡面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説。這既是跨軍種,也是跨年代的,而且對個人也是極大的挑戰。

    從人物的鮮明度也可以和《亮劍》相媲美。

    2009-04-14 15:56:03

  • 中國網:

    作為導演,現在大戲即將播映,您最期待的是什麼?最期待聽到觀眾什麼樣的反饋?

    2009-04-14 15:57:43

  • 趙浚凱:

    直白一點講,我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部作品,能夠對這部作品感到滿意。當然我更希望聽到的是每個人看完這部戲之後,他能夠明白或能夠理解我們通過這部戲所傳給他的含義,就是今天的中國。我們要想有自己的和平,有自己的穩定,有自己的和諧,我們必須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過去是這樣,今天是這樣,將來仍然是這樣。

    2009-04-14 15:57:54

  • 中國網:

    最後我要代廣大網友問一下,接下來趙導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什麼?又要投拍哪一類的大戲?

    2009-04-14 15:58:14

  • 趙浚凱:

    公司也在和我説這個事情,能不能再拍一部空軍的。

    2009-04-14 15:58:36

  • 中國網:

    有這個考慮嗎?

    2009-04-14 15:58:48

  • 趙浚凱:

    有這個考慮,也在組本。現在不敢斷定怎麼樣,但是如果從海陸空的角度來講,它的考核標準應該是一樣的。就是一樣要選取非常鮮明的人物,一樣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樣要有厚重的人文情懷,才能夠真正的推出來,要不然大家就看別的好了。

    2009-04-14 15:58:59

  • 中國網:

    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天非常感謝趙導到我們的節目中做客,為我們講述了《滄海》的臺前幕後,我們在去看這部戲的時候肯定會有更多的感觸,帶著您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最後送上我們的一點祝願,祝願《滄海》這部電視劇能夠收視長紅。謝謝趙導。

    2009-04-14 15:59:33

  • 趙浚凱:

    謝謝主持人。

    2009-04-14 15:59:50

  • 中國網:

    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

    2009-04-14 15:59:58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9/538_090414b.wmv

圖片大圖:

  • 《滄海》總導演趙浚凱

    中國網 胡迪

  • 訪談開始

    中國網 胡迪

  • 我們前期方面的代表作品就是《亮劍》

    中國網 胡迪

  • 我覺得只要有這批軍人在,有我們的海軍將士在,我們的海上長城是不會倒的。

    中國網 胡迪

  • 鏡頭中的訪談

    中國網 胡迪

  • 覺得拍海上的哪場戲都不容易,因為有生理問題要克服,就是暈船

    中國網 胡迪

  • 我們拍攝了國內相對來説比較先進的核潛艇

    中國網 胡迪

  • 與主持人交流中

    中國網 胡迪

  • 訪談現場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