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四位見證人共話改革開放30年
活動描述
-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陳棟生教授
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彭紅
人民畫報社副總編輯 王繼雨
北京興百軒黃金珠寶公司董事長 吳溢彬
時間:2009年1月19日15:00
簡介:伴隨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整整30個年頭。30年來,中國在經濟、意識形態等領域都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1月19日,中國訪談邀請到4位改革開放見證人,專家、媒體、經營者共話改革巨變!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今天我們訪談的主題是“對話:改革30年”。本期節目是由人民畫報社和中國網聯合主辦,中聯傳播、北京興百軒黃金珠寶公司協辦。首先向大家介紹今天的嘉賓,他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博士生導師陳棟生教授,歡迎您。
2009-01-19 15:00:00
- 陳棟生:
各位網友好。
2009-01-19 15:08:55
- 中國網:
非常歡迎陳教授的到來。第二位嘉賓是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彭紅研究員,歡迎您。
2009-01-19 15:09:10
- 彭紅:
各位網友大家好。
2009-01-19 15:09:29
- 中國網:
歡迎彭老師的到來。第三位嘉賓是人民畫報社副總編輯王繼雨先生,歡迎您。
2009-01-19 15:09:42
- 王繼雨:
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
2009-01-19 15:09:55
- 中國網:
歡迎王總。今天唯一的女嘉賓是北京興百軒黃金珠寶公司董事長吳溢彬女士,歡迎您。
2009-01-19 15:10:11
- 吳溢彬:
各位大家好。
2009-01-19 15:10:25
- 中國網:
今天非常歡迎幾位嘉賓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對話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我想請陳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在區域經濟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2009-01-19 15:10:38
- 陳棟生:
30年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瞬間,但是在中國過去的30年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它開創了中華歷史的新篇章。這表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我首先從經濟建設簡單談一談。
1978年時,我國這麼一個大國,但是在世界的經濟總量當中只佔1.6%,只有3000多億人民幣。但現在的情況是,07年就達到了25萬7千億,08年初步核算大概在28萬億左右,已經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6%,現在是世界第三個最大經濟體。
2009-01-19 15:11:40
- 中國網:
也就是説,經濟建設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變化。
2009-01-19 15:16:35
- 陳棟生:
這樣一個經濟總量的擴大,在各個方面都表現著。
2009-01-19 15:18:12
- 中國網:
剛才陳棟生老師給大家介紹了這30年來我國在各個方面取得的變化,著重強調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變化。我想請問彭老師,為什麼我國的經濟會取得如此大的變化?請您談一下根本性的原因。
2009-01-19 15:18:59
- 彭紅:
根本性的原因在十七大已經做出了很明確的回答,就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009-01-19 15:19:37
- 中國網:
謝謝彭紅老師。王總,您能不能站在一個記錄者的角度談一談。因為我們知道,人民畫報這30年來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走過的道路。請您從記錄者的角度來概括一下這30年中國發生的變化?
2009-01-19 15:20:07
- 王繼雨:
作為一個記錄者,我總結一句話可以概括,30年風雲集會,錄滄桑巨變,365期圖文並茂、展時代畫卷。這是由於人民畫報的歷史定位決定的。人民畫報創刊是在1950年7月份,我們的宗旨是以關注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報告國際民生和熱點話題,反映當代社會變革,時代變遷,全面見證中國的歷史發展。
2009-01-19 15:20:36
- 中國網:
吳總,作為一名經營者,這30年的變化您也是深有體會,請您給大家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
2009-01-19 15:21:31
- 吳溢彬:
改革開放30週年,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很快,我們興百軒和全國各地的民營企業都一樣,受益於改革開放。我的祖輩于1885年在泰國創立了興百軒的品牌,留下的遺願就是在祖國能夠生根發芽。是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們的願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北京的興百軒,也沒有興百軒今天的面貌。
2009-01-19 15:21:49
- 中國網:
有改革開放,才有中國的興百軒。非常感謝幾位給大家帶來的概括性的感受。請幾位從具體方面談一下,這幾十年到底有什麼變化?
2009-01-19 15:23:54
- 陳棟生:
經濟建設從總量上看,我們經濟建設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我從1955年就到北京生活,我們知道,過去要糧票、油票,一個月最多是半斤油。因為我們在1978年以前,油料的産量平均一個人才十斤,就是它的原料,還不是炸成的,只有一半,所以只能夠限量供應。
我們現在每人平均的油料産量已經達到40多斤,是4倍。我們每人平均的水果1978年只有10斤左右,現在達到將近300斤,提高了20、30倍。這不光是吃、穿、用等方面,最集中的表現在城鄉居民的收入。78年,城鄉居民的收入才340塊錢,現在達到14000塊錢。78年,農民的收入才134塊錢,而且當時有2億5千萬人是貧困人口。現在,我們絕大多數,包括中西部都已經實現了總體小康,08年農民每人平均收入能夠達到4700元。在義烏等地方,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已經超過了1萬元。
2009-01-19 15:24:11
- 中國網:
從經濟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説到這一點,幾位嘉賓都有親身感受,都經歷過那個時代。請幾位回憶一下,30年前咱們的生活狀態,從自身來説,可能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你們還記得30年前自己的生活水準是什麼樣的嗎?
2009-01-19 15:26:28
- 王繼雨:
30年前和現在比,好多方面是沒有辦法比的。從人的生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來説,吃是溫飽問題,大家還沒有基本解決。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就是從農村出來的,我當時正準備考大學,在上高中,那個時候吃的問題是比較困難的。再一個就是穿,老百姓穿的也相當困難。住就更不用説的,出行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從整體的生活上和精神面貌上,現在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生活都非常的豐富多彩,當時應該是比較貧乏和單一的。
2009-01-19 15:27:22
- 中國網:
彭紅老師還記得當年自己的生活狀態嗎?
2009-01-19 15:29:19
- 彭紅:
當時我在一個工廠掙40幾塊,和現在沒有辦法比。那個時候到飯館吃一頓飯,一年吃一次都是很大的事情。現在吃在城市裏面已經不存在問題了。過去還有一個比較深的體會,過去開上自己的汽車就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那是天方夜譚的事情,考一個駕駛本都是不可能的。現在汽車仍然是奢侈品,但是普及的程度大大超過我們當時所能想像的。
2009-01-19 15:29:38
- 吳溢彬:
我在要結婚的時候,能有一台縫紉機都是很了不起的。我小的時候也是在農村,我的姨媽從泰國寄了一台縫紉機,已經非常高興了。後來發展到有了電風扇、錄音機、電視機,改革開放以後,現在老百姓要買鑽石,要買三金,還要買金項鍊等。
2009-01-19 15:30:54
- 中國網:
30年前都不能想像這樣的東西。從傳媒來説,30年前根本沒有網際網路。30年後我們有了網際網路,還有如此規模的演播室,真的是當時不可想像的。非常感謝幾位嘉賓的分享。剛才大家説了很多,還想請彭紅老師從根本上給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這30年來産生的變化?
2009-01-19 15:33:52
- 彭紅:
剛才講了根本原因,用幾句話概括這種原因,恐怕也不是很容易概括的。應該説,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是從黨的三中全會開始的。1978年,我們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的新時期。在這之後,黨一共開了六次代表大會,我想從這六次代表大會的主題講一講。
第一次是十二大,鄧小平的開幕詞就是十二大非常重要的一點,他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二次是十三大,主題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第三次是十四大,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第四次是十五大,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2009-01-19 15:34:24
- 彭紅:
第五次是十六大,主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第六次是十七大,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我們通過這六次黨的代表大會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全部貫穿一條主線,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在改革開放以後所堅持的這一條路線,是一條非常正確的路線,找到的道路是非常正確的道路,我們高舉的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旗幟。
我剛才講十七大歸納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從黨的六次代表大會的主題和主要的思想脈絡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09-01-19 15:36:17
- 中國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走得非常正確。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的觀念、思想發生了變化,因為我們解放了思想,所以我們才走上正確的道路了。
2009-01-19 15:38:05
- 彭紅:
現在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不斷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我們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們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它是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這就是剛才説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小平同志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後,我們的黨又新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後,我們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所以我們的黨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不斷創新的黨。在一個總體理論的框架下,又在不斷創新,所以能夠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政治上的成就。
2009-01-19 15:38:36
- 中國網:
王總編,您能不能給大家詳細談一談這30年以來,您從記錄者的角度看到的一些變化?
2009-01-19 15:47:52
- 王繼雨:
我大概從三個方面講。
首先,人民畫報是一個有近60年曆史的國家畫報,以圖片報道為主,圖文並茂是它的特色。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不僅自身參與了改革,報道了改革,全面見證了這場偉大的變革。更重要的是,人民畫報社通過它有特色的報道,這個特色就是大量的圖片和語言,來對改革開放這個歷史進程進行全方位的反映和記錄。現在回過頭來,我們可以自豪地講,30年來人民畫報的報道不僅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而且準確、形象、生動,我們所反映的改革開放的歷史,是一部鮮活的、開放的歷史畫卷。
第二,畫報作為國家級畫報,它的定位決定了它肩負著的新聞使命,就是對歷史的負責,對所表現的所有發展過程的真實反映。更多的是一種主旋律的主流階層。我國發生的重要的歷史事件,重大歷史時刻都可以在畫報上看到,有清晰的記錄。比如説今年做了一本掛曆,每個封面都可以看出我們選取的每一個重大事件,對它所體現的人物以及所有的內容,都具有代表性。
2009-01-19 15:48:06
- 中國網:
這些圖片既是人民畫報社30年的道路,也是中國大事30年的道路。
2009-01-19 15:52:06
- 王繼雨:
所以我們對比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直到十七大,每年的兩會,香港回歸、澳門回歸、青藏鐵路、汶川地震、北京奧運,無一例外都進行了報道。我們不僅需要一線採訪,同時我們從這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時刻的報道中,可以清晰地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我們國家、民族發展和進步注入的巨大動力以及帶來的巨大貢獻。
第三,我們強調的是關注人。有一位領導人,好象是鄧小平同志,他説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人的生活的變化,人的變化。人民畫報也關注人的故事,通過個人故事來展現時代特色。我們聚焦民生、記錄民生,從老百姓到領袖,從百姓的餐桌到衣食住行,從以前的單調困乏到滿足豐富,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的變化,30年來畫報都負責任地進行了反映。
2009-01-19 15:52:28
- 王繼雨:
我們一改一貫的嚴肅報道的方式,不光是領袖人物,我們還注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即便在國家領導人的報道中,也改變了一貫的刻板方式。比如説08年在胡錦濤總書記抗震救災的報道當中,就選取他比較個性化的圖片。還有我們有一組冰雪救災時,溫總理去冰雪災區視察,用普通老百姓的視角關注溫總理對百姓的關注,推出了“溫總理的目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從某種程度,這也是給我們的理念帶來了變化。
2009-01-19 15:53:50
- 中國網:
就是説畫報也是從改革開放當中改革了自己的報道方式?
2009-01-19 15:55:32
- 王繼雨:
我們也要與時俱進。
2009-01-19 15:55:51
- 中國網:
吳總,請您從自己的角度談一下改革開放30年發生的變化。
2009-01-19 15:55:59
- 吳溢彬:
變化很大,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像我們興百軒為了慶祝改革開放30週年,又出了一個新的産品,這是給改革開放30週年製作的一套産品,有鄧小平頭像,有太極像,還有太陽神鳥三個産品。
第一,鄧小平是咱們的總設計師,他的頭像是面帶笑容的,他的目光面向前方,這是為了代表咱們今天和諧社會的新面貌,同時也告訴我們改革開放的事業是任重道遠,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像章。
第二個是太陽神鳥。這裡面有太陽神鳥,有56條光線,代表56個民族。還有三層是代表30週年的意思,上面的兩層是19條,下面一層是18條,是代表我國的56個民族,能夠長長久久發展的意思。這個太陽神鳥加起來是60,代表60週年的時候,也是平平安安的意思。
還有陰陽慧眼,也是太極的意思。這是鄧小平帶領56個民族用慧眼看世界,眼望前方的意思,還有年年有餘、平平安安的意思。這是我們給改革開放做出的新産品。
2009-01-19 15:56:08
- 中國網:
你們為什麼會想到做這樣的新産品?
2009-01-19 15:57:45
- 吳溢彬:
因為改革開放30年咱們的生活很不錯,老百姓喜歡聚財,這是給改革開放做出的特別紀念品。
2009-01-19 15:57:56
- 中國網:
剛才吳總説沒有改革開放,也就沒有興百軒公司,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想參與到人民畫報社組織的這個活動當中?
2009-01-19 15:58:32
- 吳溢彬:
是的,這個活動使我們感到特別的欣慰。
2009-01-19 15:58:45
- 中國網:
非常感謝幾位嘉賓的分享。從幾位嘉賓的談話當中可以感受到,改革開放30年以來幾乎人人都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現在要創和諧社會,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數。我想請幾位從這個角度給大家講一下,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去努力?
2009-01-19 15:58:58
- 陳棟生:
我們講和諧發展,就是以提高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人口素質作為出發點,也是歸結點。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特別強調這個問題?因為我們要在前30年更多的進行經濟建設,而且更多的關注GDP的增長。但是在這個快速的發展當中,資源的代價、環境的代價,包括員工的健康代價都是非常高的。我們應該把這些方面的困難克服。
我們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思想路線,正是這個思想路線和教條主義相對敵,因為只有堅持這個思想路線,才能理論創新,才能從過去的社會主義的版本跳出來,才可能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可能講“改革開放”。改革是什麼,就是要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市場經濟嚴格來講就是民本經濟,每一個老百姓都是創業的主體,這個經濟就自然做大了。13億人都動起來,比1、2個人指揮所創造的成果要大,這就很明顯的形成了差距。我們就是應該堅持這樣一條道路。
2009-01-19 15:59:42
- 中國網:
王總編,您有什麼自己的建議?
2009-01-19 16:02:37
- 王繼雨:
從人民畫報的角度講,改革開放30年給我們的啟發,一個是改革開放30年帶來的變化,從經濟生活、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人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個媒體,我們忠實地記錄這一歷史。作為下一步體現幸福指數的考慮,我覺得繼續要發揚改革開放的精神,發揚30年的艱苦創業、大膽探索、努力進取的精神。一方面,我們要從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大局,報道我國發生的各方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媒體更多地關注人在經濟發展、社會變革等前進過程中的歷史定位的作用。我們現在都關注人,特別是現在中央講科學發展,創建和諧社會,綠色發展。下一步,發展是以什麼為最大著眼點和指標?就是人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提高指數來衡量。這是下一步更應該關注的。
2009-01-19 16:02:47
- 中國網:
彭老師,您有什麼自己的見解?
2009-01-19 16:06:09
- 彭紅:
我覺得剛才陳老師已經講了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黨中央在十五大時提出2010年有一個目標,現在又提出2020年的目標,就是實現小康社會。這些目標都很具體,我們感覺到前景也非常光明。而且從前一段進入本世紀以來經濟發展的勢頭看,我們在08年遇到這樣一個地震災害等等,這些充分體現了我們已經有了一種實力,我們的國力是一種非常殷實的國力,這樣我們可以抵禦自然風險,也可以抵禦亞洲金融風波以及現在的世界金融危機。我們有了這麼一個成就,我們往前展望,相信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2009-01-19 16:06:19
- 中國網:
非常感謝幾位嘉賓。今天收看訪談的網友很多,我們關注一下網友的提問:從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到中部崛起,區域性優惠政策好象都過了一遍,下一步應該怎麼走?這一條應該由陳老師給大家回答一下。
2009-01-19 16:07:24
- 陳棟生:
這個題目本身是不太嚴謹的。過去西部大開發十年,今後在若干年內,西部有4萬公里的鐵路要建設,就是現在擴大內需的一方面。東北要加強裝備製造工業,前30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還要繼續前進。所以它不是簡單地過一遍的問題。
但是現在是有一些新的問題。最新的問題就是要利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我們的應對當中怎麼轉危為機,把危變機。就是説有一部分在東部的企業,現在要往中部、西部和東北轉移,而且是雙轉移,包括産業轉移、勞動力轉移。勞動力轉移是指農村勞動力轉向城市轉移,這會給中國的城鄉佈局有一個大的變化。
現在春運期間,國家動員了這麼多的車輛,21億人次來回,外國人根本不懂。這個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現在的産業配置在沿海,但是勞動力在內地,所以有了勞工大量的從廣州往四川、貴州回,春節以後又返回來。這是今後要調整的,要利用這次機會。很多珠三角、長三角的勞動密集型的産業向中西部轉移,他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做了。
2009-01-19 16:07:43
- 中國網:
有一個網友説,請問文獻研究室和黨史研究室的職能有什麼不同?
2009-01-19 16:19:22
- 彭紅:
中國文獻研究室和黨史研究室是中央的兩個研究工作部門。中央黨史研究室是研究黨的歷史,中央文獻研究室主要是研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著作、生平和思想,是按人物劃的。
我是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文獻研究室是1980年成立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産物。它成立以後,主要是編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著作。我們文獻研究室就開始編輯了《周恩來選集》,當時黨的三中全會上講,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不是毛澤東一個人的。所以我們開始編周恩來、劉少奇的著作。我們還有一個工作任務,就是從三中全會以來,編輯他們的重要文獻。我們現在已經出版了三中全會以來、從十二大到十七大的重要文獻。我們還出版了一些傳記,像《毛澤東傳》等。
從我們的工作看,充分反映了我們黨成立以來的主要思想和主要領導人的生平。特別突出的是反映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進程,重要的指導思想都編入了。所以網友需要學習,比如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們編寫了三本小冊子,供參考學習。有興趣可以到我們室查一些書籍。
2009-01-19 16:19:35
- 中國網:
通過彭紅老師的介紹,網友朋友應該對文獻研究室和黨史研究室的不同有一些了解了。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節目已經接近尾聲了。在這裡請幾位嘉賓展望一下,未來的30年會是什麼樣子。
2009-01-19 16:21:38
- 陳棟生:
新起點、新征程,堅定不移跟黨走。
2009-01-19 16:22:02
- 中國網:
總結得非常好,非常到位。
2009-01-19 16:22:17
- 王繼雨:
站在人民畫報的角度,我們是以繼承傳統為主要著眼點,我們是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謀劃未來,更大的發展,進一步繼承發揚光榮傳統,並且又注重發展創新,爭取再創輝煌。
2009-01-19 16:22:27
- 彭紅:
我覺得將來人們的生活水準會不斷提高,但是從過來的30年看,國家是富強了。再過30年,我們要走向本世紀的中期,如果回想一下30年前肯定想像不出現在什麼樣。比如説現在説的網路,那個時候根本不能想像,根本沒有。現在發展得這麼快,像這樣現代化的發展,科學的發展不一定有,但是人民的生活,我們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國力的提升肯定是越來越好的。
2009-01-19 16:22:54
- 吳溢彬: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和成就已經證明了,我們只有堅持改革開放,中國才能富強;只有堅持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才能振興中華。新的30年,我們的國家,中華民族必將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更加希望,更加光明。
2009-01-19 16:24:07
- 中國網:
我覺得四位嘉賓都對未來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期望,而且非常有信心。我想這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就是期望中國在未來的道路裏越來越好,我們也堅信這一點。今天非常感謝各位嘉賓做客中國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謝謝。
2009-01-19 16:24:33
圖片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陳棟生教授
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彭紅
人民畫報社副總編輯 王繼雨
北京興百軒黃金珠寶公司董事長 吳溢彬
訪談開始
30年前和現在比,好多方面是沒有辦法比的
30年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瞬間,但是在中國過去的30年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訪談進行中
嘉賓暢談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9/473_090119b.wmv
圖片大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陳棟生教授
中國網 王銳
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彭紅
中國網 王銳
人民畫報社副總編輯 王繼雨
中國網 王銳
北京興百軒黃金珠寶公司董事長 吳溢彬
中國網 王銳
訪談開始
中國網 王銳
30年前和現在比,好多方面是沒有辦法比的
中國網 王銳
30年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瞬間,但是在中國過去的30年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中國網 王銳
訪談進行中
中國網 王銳
嘉賓暢談
中國網 王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