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行走中國:汶川地震半年回望
活動描述
- 嘉賓:中國網行走中國特派記者 成衛東、張曦、程聖中
時間:11月20日15:30
簡介:11月4日中國網在成都正式啟動《行走中國——望川十日》大型採訪活動。特派記者在十天當中分赴成都、北川、綿陽、德陽、綿竹、都江堰、汶川、映秀等地,在寒冷的冬季,為災區帶去溫暖的問候。我們都想知道,半年了,你們好嗎?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汶川地震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深重的災難,災後重建更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持續關注。當聚焦震區的目光漸漸遠去,中國網在震後半年的節點上正式啟動《行走中國—望川十日》大型採訪活動。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到了本次活動的幾位參與者,他們是資深攝影記者成衛東老師,中國網編輯張曦,中國網編輯程聖中!
我們首先想問一下,“行走中國”的品牌欄目為什麼會選擇震區作為年度的活動呢?
2008-11-20 15:36:45
- 成衛東:
“行走中國”這個欄目是我們中國網經過一段時間的策劃以後,很慎重地推出的一個品牌欄目。它的開始就是以去年的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的時機為切入點,也是中國網沿著青藏鐵路,把青藏鐵路一年來的變化,周圍的地理地貌、歷史文化古跡、生態環境、野生動物等等通過這個品牌展示給大家。
這次這個品牌要繼續做下去,中國網集中了一段時間。這個欄目內容的切入就是一定要找一個好的時機、好的切入點。大家都關心的汶川大地震已經半年了,而且也即將入冬,之所以在這個時間《行走中國—望川十日》欄目出現,就是借這個時機要了解災區的情況、災民的情況,他們的生活、安居、孩子們,以及對羌族文化遺産保護等諸多方面,經過半年以後是什麼情況,這是廣大網友和國內外很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另外,冬天到了,災區的災民入冬情況怎麼樣,這是我們的最主要意圖。
2008-11-20 15:39:51
- 中國網:
這次回訪的行走路線是怎麼樣的,能給大家説一下嗎?
2008-11-20 15:42:22
- 成衛東:
大家都知道,汶川大地震的波及面比較廣,但是相對來而言,在地震最集中的地區,我們基本上是按照這個路線上走。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圖,我們從成都出發,而後經過綿陽,從綿陽到北川,因為北川是地震重災區。然後從北川又返回綿陽,在這裡採訪了北川中學。離開綿陽去了綿竹,綿竹裏比較嚴重的災區就是漢旺。也許網友們還有印象,一個深刻的記憶就是一個鐘永遠停留在那個時間段,那就是綿竹的漢旺鎮。
離開那裏以後,我們從綿竹到了什邡,什邡也是重災區。從什邡又返回到成都,原計劃想,如果有可能就從北川直接到茂縣,但是這個公路已經不通了,至今也不通。因此我們只好從什邡返回到成都,從成都再往都江堰走,從都江堰到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鎮。
所以這次大地震的命名以“汶川大地震”命名,其實它的震中就在映秀,映秀屬於汶川的一個鎮。然後從映秀再到汶川縣,從汶川再到茂縣,再從茂縣到理縣,然後從理縣在地震半週年,也就是11月12日這一天,計劃回到映秀。因為地震整整半週年就是這一天,我們這一天來到地震的震中—映秀,我們所採訪的內容會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映秀到都江堰進行了短暫的採訪以後,又返回了成都。所以整個路線是成都、綿陽、北川、綿竹、什邡,返回成都、都江堰、映秀、汶川、茂縣、理縣,然後再到映秀,再返回成都。所以望川十日,我們的路線就是這樣的。
2008-11-20 15:44:05
- 中國網:
聽起來這10天的行程安排非常的緊密。我知道一個情況,成衛東老師和程聖中是第二次到災區採訪了。張曦是第一次,我想聽聽你的感受。因為你第一次去災區是在震後半年的時候,你自己有什麼感受?
2008-11-20 15:46:58
- 張曦:
《行走中國—望川十日》的活動是中國網新聞中心承辦的,去年做的是青藏鐵路,今年選擇這個節點,因為就要入冬了,所以我們一行人去探訪一下。主要是因為中國網曾經派出了7組報道組,一共19人,在5月12日到6月期間在地震災區做報道,所以我們探望的意義很重。
我是第一次去,在半年前我很遺憾,身負其他職責沒有去成,所以成為一個所謂的旁觀者,我現在一定要把這個帽子摘下來,所以我堅決要求跟著大家一起去。這次我的主要職責是司機、後勤保障人,包括發即時報道消息和前後方的溝通。
第一次到成都感覺是一派祥和,根本沒有地震災區的感覺。但在當天晚上往北川走的時候,感覺到原來地震給這裡帶來這麼大的災難。北川縣城我們是徒步進去的,那個縣城遭遇地震之後,又遭遇了泥石流,現在是三分之一的縣城沒有了,三分之二的縣城是垮塌的,沒有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
第二,感覺到當地重建的積極性。因為我們走訪了很多板房,很多羌寨,老百姓生活的是有吃、有喝、有住,還是比較好的。
第三,我們自己很艱苦,一路上沒有吃的。到汶川以後,第一想法是這個縣城還能住人嗎,房子都是破舊的。後來終於找到一個危樓,裏面也沒有水,還停電,我們對付了一個晚上。
總之這次到那裏第一感覺是震撼,第二是驚喜,第三是疲憊。
2008-11-20 15:48:11
- 中國網:
剛才張曦説他第一次去,已經是震後半年的震區,覺得還是非常的震撼,還有很多破損的房屋。聖中,你是第二次去了,你覺得第二次去的時候和第一次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2008-11-20 15:50:04
- 程聖中:
首先看到在原先搶救的廢墟上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有些廢墟已經被重新的平整為平地,然後重建。原來在帳篷裏面住的人搬到了活動板房,有一些在板房裏面的人已經有了自建房,包括永久性住房,有些已經落成了,這是很欣喜的變化。剛才成衛東老師也説了,這次百姓的過冬安置問題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溫暖。
第二,5月13日我們去的時候,有些災區沒有完全採訪到,但這次走的比較全一些,一些沒有去過的地方這次也去了。雖然時隔半年,但是你還是可以感覺到那次地震給當地的人民帶來的災難。剛才説到徒步在北川縣城的時候,在一片地勢比較高的山坡上是一片巨石,隱約的看到只有一個旗桿和一個籃球筐。我很疑問,我問當地的人,他們説那是北川中學的新校區。我們都知道,北川中學損毀非常嚴重,傷亡人員很大,但是相對來講,北川中學的小區還是搶救出了很多的學生和老師,但是新校區不是那麼的樂觀,很少有人能夠活著出去,因為你已經看不出來任何的學校的痕跡。很震撼。
再一個就是走的路。尤其在汶川周圍,無論是理縣、茂縣,還是走映秀,那裏的路都是叢山峻嶺、險象環生,路邊的塌方隨處可見,他們會立一個牌子,提醒你要謹慎駕駛。而且時隔幾百米都會有一個協管員在那裏舉兩個旗子,一個是紅色的,一個是綠色的。他就看現在的山勢情況,如果覺得不危險,伸出綠旗讓你通過;如果是危險的,就伸出紅旗。包括採取臨時管制的措施,我們就開玩笑説,在汶川也看到了單雙號限行。我們更深入地接觸了當地各個年齡層次、不同職業、不同民族的災區百姓,你能感覺到他們內心強大的力量。
2008-11-20 15:50:45
- 中國網:
我記得第一次聖中去災區的時候就寫了很多非常震撼人心的報道回來,覺得當時的畫面給你的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我這次看到“行走中國”發回來的文章,我覺得你更多的是關注災民災後重建的生活。我想問一下成衛東老師,您兩次去災區,您鏡頭下關注的畫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008-11-20 15:54:55
- 成衛東:
剛才他們也談了很多,我在這裡可以很簡單的説幾句話,把這次整個災區的情況再給大家簡要的概括一下。
現在整個地震災區和半年前確實有很大的差別,有明顯的差別就是我們行走的地區。在地震地區現在有三塊隔離區。第一個是北川縣城,用鐵絲網隔離起來,有武警戰士和公安戰士在把守。一個是映秀鎮裏面的其中一片廢墟現在也被完全隔離。第三間隔離區是綿竹的漢旺鎮,完全是封閉的,沒有特許通行證是不允許進入的。好在這次我們採訪組的一行,三個隔離區都看了一下,這是對我們影響最深的,現在地震災區還有三塊隔離區。
第二,印象最深的是,這次去我們確實耳聞目睹了,天冷了,全國人民、各個地方對口支援,包括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的關注確實見到了成效。我們走了很多地方,幾乎沒有政府官員陪同,但是我們見到了發棉被、棉大衣、爐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冬天快到了,災區老百姓的過冬情況準備的怎麼樣?應該説,整體情況不錯,但是有一些不平衡。有一些地震中災區人們關注的更多一些,除了政府把救援物資集中發放以後,有一些地區、單位、公司、企業自己開車把東西送過去了。像映秀,有的家庭有十幾床棉被,但有一些地方會少一些。總的來講,災區的過冬已經有所準備了。
2008-11-20 15:55:33
- 成衛東:
而且我們也很有幸,聖中在汶川縣城碰到了四川省的省長蔣巨峰,帶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的領導在那裏研究地震後的重建和過冬情況,他親自下來調研。聖中在縣城拍到了他們的一行。而我和張曦在一個山上,那是一個典型的海拔2000多公尺的山寨,我們也碰到了一些領導,我們看到他們真是走門串戶。推開地震篷,帶著這些官員和對口援藏的,問他們:你們看這個房子冷不冷,能不能過冬。這都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也就是説過冬的情況,由於全國人民的關注,這種愛心,現在的過冬情況準備的還可以。
第三,我們更關注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未來得希望是在青年、學生、孩子,我們也把很多的精力和鏡頭對準了他們,就是關注在災區的孩子們。還有一點,因為北川是我們我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它有一大片的羌族聚集區,我們把關注點放在羌族文化這一塊。我們10天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張曦本次是編輯記者,但是本次承擔了司機的工作,因為在這裡沒有交通車,只能自己想辦法,同時他也利用自己的手機、電話來及時把一些滾動資訊傳回來。另外映秀到汶川這一塊,因為路況不好,要保障道路暢通。因為它現在實行了交通管制,叫雙日下、單日上,所以我們只好在這個時間來安排採訪時間。
2008-11-20 16:02:31
- 成衛東:
應該説,概括一下我們這10天來跑的點很多,看到的很多,採訪的內容也很多,也是其他媒體比較羨慕的。比如我們在那裏碰到了《人民日報》,他也跑了很多,但是有一些地區他們沒有進去,像北川、映秀的隔離區就沒有進去。因為沒有進去就沒有那種比較,地震剛發生時什麼樣,現在怎麼樣,都沒有辦法做比較。所以我們此行在這方面比較欣慰的是,文字、圖片,不管是隔離區不是非隔離區,我們的人都到了,也就是説我們都在現場。這一點也是比較欣慰的。
當然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地震半年了,我這次是第三次進來。地震半年前,我曾經走過這幾個點,地震當中我又來到了災區,這一次我第三次來到災區,所以感受深一點。但是有一點感受強烈一些,現在的災區不像地震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的精神狀態、人們的表情、現場的氛圍,現在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這一點也讓我很欣慰。雖然災民生活狀況很簡陋,有一些可以説是艱苦,但是我們所見到的孩子們、婦女本、老人們、甚至是年輕人,給我們的感覺都是比較平和,心態比較平和。我們所見到的除了大環境,除了他們居住的條件以外,看不出來這裡曾經發生過8級大地震,地震給他們的親人、家庭帶來的災難。從他們的言談話語和平時的感覺來看,看不出來。也就是説,災區人民的心情比較平靜。因為生活有了保障,有一些地方國家每天補助一斤糧食,過冬的板木房方面國家給補助幾千塊錢。我們耳聞目睹的感覺和那地震剛結束相比已經變化很大了。有一些地方我是第三次進入了,但是我的心情比半年前也平靜了很多,雖然也很關注、想念、牽掛,但是心態平靜很多。
看到現在在去的情況,從一個攝影人,從我們的責任來講,可以告訴廣大網友,關心、關注災區的人們,現在災區的變化很大,這是從物質條件和人的心理。整個綜合來講,我覺得給我的影響比較深。
2008-11-20 16:11:20
- 中國網:
剛才三位都介紹了很多內容,下面請成衛東老師展示一下您拍的圖片。第一組是大家比較關心的災區人民過冬的圖片。
2008-11-20 16:15:10
- 成衛東:
網友可以跟著我們的照片,再一次跟我們在災區走一次。第一點可以展示災區孩子們他們現在的生活怎麼樣;第二是即將過冬了,災區的災民是什麼樣的準備情況;第三是關注一下地震災區的羌族文化的保護;第四我想還是通過有一些照片的對比,讓我們銘記這一次的汶川大地震。下面我簡單展示一下。
這一張是我們在北川縣城被隔離區以外,我們在那裏看到臨時搭建的臨時建築木板房,這是北川小學。我們趕到這裡的時候,孩子們正在集中上課,校長正在講事情。但是給我們的感覺,孩子們起碼有讀書的地方了,老師盡職盡責,看到孩子們的穿的,背的,孩子們的精神狀態都很好,我們還是非常欣慰的。這些建築和學校都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援,包括海外內、包括港澳臺支援,這個北川小學就是中國科學院援建的一個小學。這個小學也給隔離起來了,為了讓孩子們更安靜的讀書。大地震半年後孩子們上學的表現就是這樣的。
2008-11-20 16:16:27
- 中國網:
這張是北川小學的。我問一下程聖中,因為之前我們採訪三位來自災區的兒童,我聽説你們這次在那邊見到了其中的一位,是在北川小學這裡嗎?
2008-11-20 16:17:56
- 程聖中:
不是,她是北川中學高二六班的劉怡雪,她在6月份做客中國訪談這個節目。當時我們在位於綿陽長虹培訓中心,北川中學臨時所在的小區裏面,她在課間我們聊了一下。她説一同做客的兩個孩子已經考上大學了,她也要向另外兩個同學一樣,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我們當時注意到,她們在黑板上寫上正在討論的話題,很新穎的,也讓我們意外。第一是汶川地震震後的專項規劃的一個發佈,是之前一天的消息,很及時。再一個是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出訪消息,也是很新的。更重要的,當天美國大選奧巴馬勝出,她臉上充滿陽光的説,奧巴馬太帥了,我很喜歡他。
2008-11-20 16:18:23
- 中國網:
其實她除了關注自己的學業生活,其實她還是關注這個世界。
2008-11-20 16:19:24
- 程聖中:
用北川黨委書記的話説,地震之後的新北川中學,連它的教學方式都融合了全國各地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以前大不一樣。
2008-11-20 16:19:46
- 中國網:
謝謝聖中給我們帶來的小故事。請成衛東老師展示更多的照片,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很多的故事,成衛東可以講一講您拍攝的原因。兩位中國網的編輯可以談一下,你們在這張照片之後經歷的故事和事情。
2008-11-20 16:20:14
- 成衛東:
剛才這個照片有一點打亂,其實應該首先展示的是災民的過冬情況。下面我先展示過冬的情況。我們在地震災區所到之處,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到了政府和有關國際社會對災民的關注。比如説這一張,老阿媽抱棉被,我們看了以後是北京順義區的發的棉被。大家圍在一起,喊到哪個災民,災民會寫字的就簽字,不會寫字的就按一個手印,就可以拿到一個棉被。除了棉被以外,每個人還有一個棉衣,這是在什邡,無論是大人、小孩,有棉被,還有棉衣。這是我們在路上拍攝到的。
還有這張一看就是過冬的爐子,這是在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程聖中、張曦忙著找住處的時候,因為那裏住的地方需要找,我們好在找到了木板房,雖然很潮濕,但是還有住的地方。吃的不像城裏那麼好,但是也有餐館。他們忙這個的時候,我正好拿著相機出去,正好看見在給災民發放取暖火爐和煙囪。
我先展示一組圖片。這張照片是在什邡,大批的過冬物資源源不斷往災區運,所以我們想有的人會講一個詞“今年的冬天是暖冬”,暖冬意味著冬天來的晚,另外作為災區,我們希望這是暖冬,因為災區的人們今年過冬會更艱難一點,過冬的準備越充足,他們的冬天會過得越好。
這張照片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少數民族,這就是我們在汶川的蘿蔔寨,這個山寨被稱為“雲朵上的羌寨”,因為它在閩江之上海拔2000米的高度。這就是羌族,我們在他臨時過冬的房子裏面,我正好看到家裏領到了取暖爐,我問老阿媽,這個爐子知道怎麼用嗎?她説我知道,煙囪就往這兒一插,我一下就把它定格在這裡。因為這些東西在有些民族地區很少用,因為他們的傳統不會用這些,這次是黨和國家為了讓他們過冬取暖,所以把過冬的設施給他們運過去了。
這張照片是關於孩子。大家注意看畫面的後面是倒塌的房屋,那就是他們家。這就是我們在茂縣的黑虎羌寨,剛剛進到羌寨,我們看到有一些羌族婦女在背磚頭,她們的勞動方式和我們不一樣,北方可能用車推、肩挑,她們用一個大筐背磚頭,跟著她們就來到了她們家。這是一家人正在蓋過冬的永久性住房
2008-11-20 16:20:38
- 成衛東:
現在地震災區有幾種情況,一種是臨時性的,一種是永久性的,今後一定要建永久性住房。這幅照片是他們正在建自己家永久性的住房。後來我和小程找家裏的主人詢問,蓋這個房子需要多少錢?他説需要5萬多塊錢。問他們政府是否給補貼?他們説他們的房子政府補貼3萬塊錢,自己再籌2萬多,建起一棟五間房子。我們説什麼時候能建好?他們説入冬之前一定會建好。
就在他們家的廢墟前面,我們看到了幾個孩子在那裏跳繩,非常的開心。在那樣一種環境下看到災區的孩子們,他們的心靈仍然是童言無忌、天真爛漫的感覺,另外也讓我們感覺到很陽光。因為這個女孩五年級了,基本懂事了,但是在那種環境下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也讓我們此行感受很深。
特別有一點,我想在這裡先説幾句,後面大家會看到圖片。我們在災區不管是映秀、北川還是其他地方,由於地震給孩子們造成了殘疾,他們有的缺胳膊,有的缺腿,有的裝了假肢,有的沒有裝。但是我們看到的所有的殘疾孩子都有輪椅。所以這一點讓我特別的感動,災區的殘疾孩子不孤獨,同學之間的友誼、師生之間的情誼和周圍人們的關注,這一點也讓我非常欣慰。所有我拍到的畫面沒有一個是在單獨推輪椅的,一定會有同學或老師在他們周圍。這一點讓我感覺到了什麼是愛,什麼是彼此的關注。雖然孩子的年齡不大,周圍都是同學在幫助,這一點讓我感受非常深。
2008-11-20 16:22:02
- 中國網:
謝謝成衛東老師的介紹。我想問一下張曦和聖中,剛才有很多情況是我做訪談之前沒有想到的,我沒有想到半年之後,災區還有那麼多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張曦這次非常的辛苦,還要負責給報道組找住的地方。找住處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當地人的狀態是怎樣的,有沒有主動的給咱們提供一些幫助?
2008-11-20 16:23:45
- 張曦:
我和主持人之前的感覺是相反的,因為我之前沒有去過災區。我印象中災區的路雖然過去半年,但還是毀損嚴重,基本上很多地方不通車,包括北川到茂縣還是沒有通車。我做了最壞的打算,甚至想我的車停在人員集中的市鎮上,然後徒步過去。過去發現他們的搶修非常快,有可能路況不好,有可能沒有鋪上柏油,但是能夠保持路每天通著,大車小車都可以開過去。住宿的地方我之前也考慮過,災民都有板房,我們去了以後賓館都沒有,住哪,後來考慮到是不是要住車裏,都把禦寒的衣服帶好了。
但是去了之後發現,無論是活動板房,還是縣級市,他們還是有住宿的地方。房子是有的,像映秀,我們住了兩宿活動板房。他們有些人的家戶口在映秀,但是他們分到了板房,然後他們在都江堰和以下的城市可以由自己的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房子,所以這些人出去住,用板房辦了小餐館或者小旅社,我們在那裏就有了住的地方。至於當地有沒有給我們提供幫助,我們這次去的時候本身就不想給當地添麻煩,所以我們自備車輛,申請差旅費用,只要自己能辦的地方都自己辦。所以這一行,除了在汶川的第二次住宿由當地宣傳部幫助接待以外,所有的住宿都是自己找的。雖然住的地方有可能是危樓,沒有水,沒有電,但是總之比我們想像的條件好很多。
至於吃的方面,這次我們出去有分工,我主要是保證大家吃好,睡好,休息好,路上安全一些。在吃的方面,我們想吃的好一些,但是當地條件有限,他們不可能和城市一樣有豐富的副食,但是吃飽沒有問題,也有肉、蛋、奶、蔬菜有都是有的。包括很高的羌寨,黑虎羌寨是海拔2400多米,是我們這一次去最高的地方,我們徒步兩個小時上去,那裏的村民自己備有臘肉、山野菜,他們的壯勞力會從山下背著背簍把蔬菜、水果背上去。這些都沒有問題。
我們這次去比想像的條件好了很多,整個工作上沒有因為吃住不方便,或者用電、用水不方便而造成遺憾。
2008-11-20 16:24:33
- 中國網:
聖中,我記得剛才他們説在路上看到的事,我腦海裏就浮現出上次採訪你,你剛從災區回來,你説當時把兜裏所有的錢和吃的分給小朋友。我不知道這次你有沒有相同的行為?
2008-11-20 16:25:37
- 程聖中:
我個人理解的慈善是這樣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就像你在開篇詞當中講到的,因為整個震區的重建是非常漫長的過程,那種痛可能是你眼中看不到或者看的不夠完整的。比如看到汶川縣城,剛開始會覺得失望,汶川縣城沒有毀損,樓房都在那裏。但是你會發現,其實對它的傷痛是內傷,房屋基本不能入住了。人其實也是這樣,忙碌的時候會覺得它很正常,閒下來的時候心裏的傷痛就會再次出現。
這次我們的基層幹部,包括教師等角色,他們在災後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和職責。直到出現很多極端事件,比如一些基層幹部跳樓或者服毒,這個時候大家才意識到他們原來也是普通的災民,他們需要心理關懷。還有成衛東老師提到的殘疾的孩子們,我在這裡想給網友講一個很小的故事。我們把最後一站選擇了成都假肢廠,我從來沒有去過,聽著好像很可怕。但是去了以後,假肢廠裏面有三四個剛裝了假肢的孩子在唱歌,其中有一個小孩郭冬梅16歲,她天真爛漫的,應該是左腿截肢,在我看來她好象右腿也截肢了,因為她太瘦了,只有53斤。
他們特別陽光,我們聊的特別好。在我回來寫完稿子以後,我們沒有聯繫了。突然在昨天晚上她給我發了資訊“小程哥哥,北京降溫了,注意保暖。”我特別感動,當他們有意識關心別人時,就能説明他們的內心很強大,回歸到正常狀態中。
2008-11-20 16:26:00
- 中國網: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感覺對災區的兒童放心了一些。我們就請成衛東老師繼續給大家展示一些照片,讓我們更加形象的了解他們現在的狀態
2008-11-20 16:27:09
- 成衛東:
剛才講到了在黑虎羌寨一家人,跳繩的孩子,這張照片就是他們一家人,用5萬多塊錢在今年年內建成永久性住房。這張就是他們一家人在一起,後面就是他們要建起的永久性住房。
這一張是災區發放過冬的衣被,這位老大爺滿臉白鬍子岔,他拿了三床棉被,可見家裏是三口人。我都不知道他叫什麼,他們領棉被非常開心,就像過年發年貨一樣。
剛才那張是在什邡拍攝的,這張又是在汶川的羅卜寨,這位大嬸拿了四床棉被。這位老漢扛著爐子,這是映秀魚子溪居民安置點,這個點溫總理曾經來看過,這裡面曾經有過故事。我問他你家在哪兒?他説我家還要往後走。大家都很高興,看不出來他們由於天冷很憂愁,沒有。
這張照片是一組過冬的情況。我現在還想更多的接著聖中講的災區的孩子們。他剛才講到了在假肢廠,我在這裡給大家展示。這張圖片是在地震的震中,也就是汶川的映秀鎮,時間是地震後半年的11月12日。當時大地震是14點28分,這可能就是14點30分,在映秀小學孩子們在上體育課。我看到孩子們穿的、精神狀態非常好,特別是後面飄揚著五星紅旗。
這張照片不是這次拍的,而是汶川大地震之後在汶川的蘿蔔寨上面,當時孩子只有三個月大。時隔半年,我又找到了他,現在孩子8個月了。前面這張是地震之後他們臨時搭的地震棚,半年之後我又見到了母親和她的孩子。我説你還認識我嗎?她説我看你挺眼熟。我帶著當時的畫報,我跟她講,這就是又是我,又碰到你了,我又拍了一張。這就是他們的變化。
這張照片是我前面留下的一個伏筆,溫總理來到了映秀鎮的一個安置點,當時走到災民中用手撫摸孩子的小臉,説“會好的,黨和政府會關心你們的。”這次我又找到了他們,照片上左邊第二個的孩子,這就是當時的孩子,他的媽媽抱著他。半年前是我拍的,現在我又找到了他們,他們生活的非常好,也有住的地方,她的母親又懷孕了。通過這些小事情,可以看到災區的災民有些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狀態,但並不完全。
2008-11-20 16:27:39
- 中國網:
而且很震憾的是他們臉上的表情真的和半年前不一樣。
2008-11-20 16:31:34
- 成衛東: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綿陽的北川中學,這兩個學生都是被地震奪取了腿,現在都坐在輪椅上。這次在拍攝的時候非常難為情把鏡頭對準他們,因為我有一種心理,怕傷害了他們。所以在拍她們的時候我事先徵求了他們,我説“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北京的記者,看到你們這麼陽光,我想給你們拍照片。”他們説沒關係,你拍吧,所以我才按動了快門。
另外,所有殘疾的孩子們沒有一個是單獨推車的,都有同學幫助。
2008-11-20 16:32:20
- 中國網:
衛東老師拍攝的照片非常多,這次給大家帶來了非常精采的照片,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接下來想請成衛東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下有關羌族文化保護遺産的情況。在衛東老師挑選照片的時候,你們二位能不能介紹一下那邊的文化遺産損毀的情況以及搶修和保護的情況?
2008-11-20 16:33:13
- 張曦:
這幾個羌寨我們基本上都去了,我們印象比較深的是理縣的桃貧羌寨,這是一個96年開發的旅遊區,有上千年的歷史,裏面有三座碉樓。這次地震中,這個老寨子基本上沒有問題,開發旅遊的新寨子毀損的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在老寨裏待了一天,走訪了一下。可能有些老房子有點松了,國家第一期文化保護工程已經完成了,把房子加固了。這件事的功勞必須要説一下,和成老師很有關係。他在那邊拍完照片之後,回來緊接著在北京做了好幾個活動,這幾個活動獲得了國家文物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他們立刻對這個羌寨進行搶修和保護。
2008-11-20 16:33:51
- 程聖中:
黑虎羌寨海拔2400多米,我們徒步上去,那裏只有100多人,幾十戶,羌樓有6、7座左右,基本上地震毀損嚴重,他們還在等文物保護部門出臺意見,可能會進行搶救性的修護。那條路在山腳下就上不去了,這條路在援建下年底會開通,開通以後會對當地的旅遊有一些影響。
我再提一個很小的故事,能夠反映羌寨人的生活面貌。我給一個老阿媽拍照片,她開玩笑的説:你沒有經過我的允許拍照片,我也是見過世面的。因為她們那裏開發旅遊時間很長,他們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我們遇到博物館的主任,他説我們這兒的人每個人都有手機。你會看到一個穿著羌族服飾的老阿媽手裏拿著兩個手機,背著背簍,那種感覺很奇妙。
有一個老阿媽,至今都有一個細節唸唸不忘。她説有一年來了一個大老闆,請她們跳鍋莊舞,跳舞以後老闆非常高興,每個人給了幾百塊錢小費,她對此唸唸不忘,她特別希望馬上恢復到震前的水準。
2008-11-20 16:34:26
- 中國網:
目前是什麼情況請衛東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下。
2008-11-20 16:35:35
- 成衛東:
這張照片就是他們剛才講到的理縣的一個寨,現在國家已經準備保護這三個千年碉樓。這張照片就是黑虎羌寨進僅存的碉樓,表面上看還在屹立那裏,但是內部結構損毀的非常嚴重,到底下一步怎麼辦,還有待與文物部門鑒定才能作出結論。這張照片展示的是碉樓損壞的情況,一個中年婦女坐在下面,因為這是她的家園。這位中年人在碉樓裏面告訴我,碉樓在歷史上有很多的功能和作用,它的建築也非常奇特,經歷了幾次大地震,至今雖然有些破損,但沒有倒塌,一定在建築學上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
這張照片展示的也是羌族文化的一個縮影,大家注意看,這位白鬍子的老人今年已經85歲了,旁邊是他的老伴。中間擺著的就是羌族的繡花鞋,學名“雲鞋”,上面的圖案就像雲彩一樣。這幾雙雲鞋當中,其中有張曦和小程收藏了,這是他們作為發展旅遊的重要一個方面,好不容易見到有人來了,知道我們是記者,還極力説買一點,回去做紀念吧。張曦和小程都買了。
2008-11-20 16:35:56
- 成衛東:
這是他們手工一針一線做得,這是生活當中的文化,也是值得保護的。所以説,這一點張曦和小程,包括張梅芝副總編輯每人收藏了一雙。這張照片裏面有小程,他拿著錄音機正在錄音,錄的是幾位羌族的老阿媽用傳統的民間小調演唱一支歌曲,詞那裏小程都有。
這張照片是羌族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羊皮鼓舞,他們邊彈邊跳,有的時候是靜態的,有的時候是動態的,抑揚頓挫,這是羌族文化重要的一方面。這張照片老阿媽端著繡花鞋,還有小包包,現在這種文化已經賦予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羌族文化的保護不是空的,它有民居、建築、服飾和民俗等各方面。這就是他們在家裏供奉的神,這是羌民所供奉的方式。
這是做的一些羌繡,等於是一針一線在那裏縫製。這個羌繡也非常漂亮,這是澧縣套品。這個羌秀是黑虎羌寨的,雖然都是羌族,但是由於地域不同,甚至語言、服飾、民居、習俗都帶來不同點。這就是茂縣羌族的民居,所以説羌族文化的保護,現在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這是一個民族悠久歷史傳承的一種方式,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由於時間關係,關於羌族文化保護,我僅僅從他們的服飾、習俗、民居、羌繡方面給大家簡單展示幾張照片。
2008-11-20 16:37:05
- 中國網:
謝謝衛東老師的展示。剛才大家説了這麼多,可能很多觀眾朋友和我的心裏感覺一樣,真的放心很多。就像大家比較關注的一樣,前天我也看到一條新聞,災區有一位木匠由於心理上出現障礙,把自己的妻子殺死,之後也自殺了。大家看到這些的時候,災區也是存在問題的。你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2008-11-20 16:37:46
- 成衛東:
任何一個地方由於它的地域、環境,人們的生活水準,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面因素來促成了這個地方存在決定意識,特別是汶川大地震,應該説給所有的人民都帶來了很大的創傷。不管是家裏有沒有遇難,這次災難給他們的終身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目前怎麼來看待他們,作為地震災區的災民應該怎麼面對,我覺得這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事件來的太突然了,不像有些東西是有思想準備,這個是瞬間家裏的親人一個或幾個沒有了。在大地震發生之後一段時間內,應該説大家都一樣,所以幾乎沒有痛苦。另外,作為我們來講,也不能去觸動這些傷疤,我覺得這一點是媒體人,甚至有很多外來人今後應該注意的。就像我拿起相機看到這些殘疾的孩子,我不忍心按動他們,甚至拍完了不好意思問她們叫什麼,多大年齡,腿是怎麼回事,因為這會揭他們的傷疤。
但有一點,可能這個問題會有一個過程,尤其是將來遇到逢年過節,這個問題會更突出的在很多人的內心中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來。親人遇難,由於環境、生活,由於種種原因的內心壓力、內心創傷,這不是單一的,甚至將來年輕人和孩子面臨逐漸長大,會慢慢懂事,他會對往事了解回憶自己的身世,那個時候對他們的心靈創傷,他們如何解脫自己,社會怎麼關注他們。
現在我覺得物質上的關注是很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從心理上。但是從心理上幫助他們,説是好説,但是做起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我覺得,第一,作為全社會應該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也就是説,他們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和需要心理治療的,可能會在今年春節到來時,那個環境有重大年節假日的時候,或者家裏親人有什麼活動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更會突出的體現出來。
我想在這裡強調除了物質上的關注,心理上的關注更是重要的。唐山大地震1976年幾十年過去了,當這些孤兒和殘疾人回憶往事的時候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有的雖然被收養了,有的雖然成家立業了,但是這種創傷可能要伴隨他們的人生很長一段時間。作為媒體人,我們所能做到的是,第一將來再走進災區,或者碰到災區來的同胞們,甚至家裏有遇難者的時候,我們的談話內容,問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不要再觸及他們的傷口,這樣可能對他們,對我們都會好一點。
2008-11-20 16:41:59
- 中國網:
你們兩個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2008-11-20 16:42:49
- 張曦:
成老師説到我們作為地震災區以外的群眾,我們應該怎麼和他們接觸。在這次短短的十天和地震災區群眾接觸時,我發現他們自己也在試著學會一些東西。比如學會忘記,學會堅強。
我舉兩個小例子。一個是在汶川縣的一個女士,她是一個警察。她説她在地震發生時,她在屋裏午休,就被晃醒。當她下樓之後,就發現街上很多人,滿天都是灰的。從那一刻起,他們就有一個希望,希望這次震中就在汶川,不希望給更多的人傷害。她在談吐中雖然淚光閃爍,但她依然很堅強。
我們在汶川宣傳部的一個幹事,他是負責把我們帶進北川的。他來了很多次,他説我不願意來,但是現在已經習慣了,我能想起的已經不多了。説的時候,淡淡的,有點憂傷,但是感覺他已經可以控制自己了。其實災區的群眾很多人都會有治愈能力,一方面我們需要關心他們,但他們自己要學會的更多一些。這是我初步的感覺。
2008-11-20 16:43:19
- 程聖中:
災區不同的人現在所面臨的傷痛是不一樣的。偶爾也會有幸運的家庭,一家都沒有傷亡,他們犯愁的是重建家園。家裏有親人遇難的,他們還是沉浸在家人失去的痛苦中。包括傷殘的,他們可能會為自己的未來擔心,為痊癒的病情擔心。但是健全人所面臨的重建家園的煩惱,他們也要面對,只不過暫時還沒有想到。這是第一。
第二,媒體和社會上所有的人,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反思一下。很多人受不了因為什麼?那種落差太大了。地震之後,全世界、全社會,所有的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裏,志願者全部到那裏,很多人都到那裏。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從每天感受到很多人的關懷,到現在很冷清,世界已經遺忘了。這個心里落差非常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覺得重建需要從心開始,還需要持續關注。這個持續就像成老師説的,可能是很多年。在跟震區的傷殘人士聊天的時候,我們都會自己在想,我應該用哪種方式和他交流比較好,我這句話該説不該説,我説的話會不會讓他擔心?後來我自己想,如果你掌握一個原則可能會好一點,就是你把他當做一個正常人,而且時間長了以後,他把你當朋友,你把他當正常人,他會非常自然的和你説地震時的情況,他給你講故事的時候似乎在講別人的故事。我覺得你不把對方當做非健全人,這一點也是重要的。
2008-11-20 16:44:53
- 中國網:
今天咱們做這個訪談,時間是有限的,但是之所以請三位來也是想對回望做一個總結。在節目的最後,我想請三位嘉賓各自用最簡短的語言説一下,對這次行程最大的感受和最想對觀眾説的話。
2008-11-20 16:47:21
- 成衛東:
在我的感受之前,最後有幾張照片想給大家展示一下。因為這幾張照片我用兩個字“銘記”,因為它讓我們盡可能不要忘記這些歷史瞬間。大家注意看這張照片就是現在的北川縣城,完全用鐵絲網封閉起來。將來,它可能會成為地震遺址博物館,我想這個應該銘記。
這張照片也應該銘記,這就是北川中學的新校區,三個花圈和後面不知還有多少遇難者,應該銘記。
這張照片是一個穿城而過的老人,他的家在北川縣城堰塞湖那邊還有十幾公里的路,他必須要穿過縣城。公安特許他通過,因為他有身份證,只能從那兒走。他背著深重的東西,大概還要走4、5個小時才能回家,背的是國家救濟的糖、食品。這個也要銘記。
這張照片大家注意看,是在地震發生的時候,鐵塔下面還有直升飛機,這就是映秀,也就是溫總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這裡下直升飛機降落的。半年之後,這是什麼樣?這就是現在的映秀最中心、房子最好、面積最大,有紅旗的,這是映秀小學。所有的地震災區建築最好的,區域環境最好的,條件最好的不是中學,就是小學。大家應該銘記。
2008-11-20 16:51:07
- 成衛東:
這張是地震後的映秀震中的震中。地震後是這樣的狀況,現在隔離區裏為了保留它,變成了這種狀況。這張照片是在映秀“5·12”遇難者的公墓,也就是説當地震半年來臨的時候,西元2008年11月12日下午14點28分,我們的小程就守在這裡。大家注意看有兩個人在前面默哀,這就是我們的張曦和小程,向遇難者致哀。在大地震半年的時候,我們應該銘記。
這張照片是綿竹的漢旺鎮,這個大鐘永遠停留在下午的14點28分。這張照片也是漢旺鎮,這是隔離區,還擺了幾個花圈。這就是保留的漢旺鎮的一個街道。
所以我想在結束我的談話之前,把這幾張照片奉獻給網友。因為我覺得這次大地震不管從物質上、生活環境上,還是心理上永遠都應該讓我們銘記。我們關心災區,關心那裏的人,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結束之前,我的感受就是當大地震來到半年之際,我們又走回了災區,耳聞目睹,讓我感受仍然非常深刻。因為這場大地震不僅給災區帶來了痛苦,是非常悲壯、非常壯烈的,同時對我的心靈也留下了深深的陣痛,同時讓我感覺到這半年來我們的所作所為使我們的愛心重新喚醒,我們會更加關注災區,尤其是災區的重建、災區的孩子們,因為他們是明天的未來。謝謝。
2008-11-20 16:51:54
- 中國網:
謝謝衛東老師。
2008-11-20 16:52:35
- 張曦:
我説一組數據。這次行程不算北京到成都,從成都到災區是2130公里,一共做了43組圖文報道,共發佈圖片700余幅。我們要非常感謝四川新聞辦、四川新聞網以及成都商報、成都晚報、成都早報的大力支援,他們對我們的活動進行了全程報道。
我們還和新浪“綠絲帶”組織聯繫,聯繫了200床棉被,在什邡進行義捐。我們的報道還在四川新聞網、新浪網、中國文明網、中國紅十字會網等網站轉載,並且境外媒體對我們進行報道和追蹤,比如紐西蘭的中文網,還有加拿大的國家電視臺都在路途中給我們致電,表示願意關注我們的活動。我對關注我們的媒體和我們的朋友,給我們支援的各級領導和朋友表示感謝。
2008-11-20 16:53:25
- 程聖中:
我印象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是堂堂正正的,是頂天立地的,是相互支撐的。我希望震區的人們以超乎尋常的精神走下去,相互支撐,那裏的人們需要很多的幫扶,我真的需要很多人給他們長期的幫助。同時作為媒體本身,作為中國網來講,我們對震區關注的目光還會繼續。
2008-11-20 16:54:04
- 中國網:
今天我們一個小時的時間不足以全面地報道“望川十日”的活動,更不足以全面展示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災區半年以來發生的變化,但是我想之所以幾位嘉賓願意坐在這裡,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活動引起大家更多的關注。像聖中所説的那樣,希望那些曾經關注過災區的目光不要遠離,讓我們繼續、持久的關注他們。非常感謝大家能夠和我一起做這期節目,非常感謝網友的收看,如果大家有更多的需求可以點擊我們“望川十日”的專題,了解更多詳細的資訊、詳實的報道和精彩的圖片。
2008-11-20 16:54:25
圖片內容:
- 在拍攝的時候非常難為情把鏡頭對準他們,因為我有一種心理,怕傷害了他們
- 中國訪談現場
- 中國網行走中國特派記者 程聖中
- 總之這次到那裏第一感覺是震撼,第二是驚喜,第三是疲憊。
- 這次百姓的過冬安置問題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溫暖。
- 中國網行走中國特派記者 成衛東
- 中國訪談現場
- 中國網行走中國特派記者 張曦
- 讓我感覺到了什麼是愛,什麼是彼此的關注。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396_081120c.wmv
圖片大圖:
-
在拍攝的時候非常難為情把鏡頭對準他們,因為我有一種心理,怕傷害了他們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網行走中國特派記者 程聖中
中國網 楊楠
-
總之這次到那裏第一感覺是震撼,第二是驚喜,第三是疲憊。
中國網 楊楠
-
這次百姓的過冬安置問題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溫暖。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網行走中國特派記者 成衛東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網行走中國特派記者 張曦
中國網 楊楠
-
讓我感覺到了什麼是愛,什麼是彼此的關注。
中國網 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