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走近90後大國工匠(民生視線)

2024-12-20 09: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國工匠是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樑,高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産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並專門推出舉措吸引更多青年加入産業工人隊伍,引導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發展體系不斷健全,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技能大軍,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日前,記者採訪了幾位90後大國工匠,看他們如何紮根産業一線挑大梁、謀創新,以實幹踐行工匠精神。

——編  者

産業一線工程師郭東妮——

給智慧工廠裝上“眼睛”

本報記者  申智林

生産線上,新鑄造的零部件經傳送裝置輸送過來,裝上帶有“眼睛”的機械臂,自動識別參數特徵,穩當出手,將零部件轉移至加工平臺,旋即無縫銜接下一道工序……

遼寧大連的一家鑄造企業裏,青年工程師郭東妮又一次連續蹲守生産線5個多小時,不斷收集系統運作的數據,分析各環節可能存在的不足。匆匆趕回住處,她打開電腦,連夜對演算法進行優化,敲下一行行代碼,解決當天發現的問題。

作為湖南中南智慧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泰公司”)機器視覺及人工智慧軟硬體研製項目組長,為了讓客戶放心完成項目交付工作,她一連半個月都盯在車間裏,“當工程師,就得直抵生産一線。”

2017年,郭東妮到湖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跟著導師專攻視覺感知演算法。恰好當時學校與湖南中南智慧共建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的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樂於鑽研的郭東妮選擇前往一線,到中南智慧旗下的長泰公司實習。

從實驗室到生産線,“觸網”的第一個項目,是參與研發“水泥袋裝車”。水泥行業裏,傳統的裝車需要人工完成,把這項工作交給機器完成,涉及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步驟。僅視覺識別這個環節,郭東妮要解決的就包括讓機器識別車廂位置、大小等各類特徵,還需關聯水泥袋裝載數量、碼放位置等諸多細節。

當時,視覺識別技術剛進入工程應用領域,完成這項工作,幾乎沒有先例可參考。郭東妮和團隊扎進實驗室,創造性開發出雙鐳射定位系統——通過預估停車位置,建立前後雙鐳射感測器,測量數據資訊,幫助機械臂完成各類參數的識別。

紙上易,工程難。能不能用到行業裏,還得靠實踐檢驗。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郭東妮和團隊蹲守裝車巷道,在生産線旁埋頭調試,每晚頭盔一摘,灰塵直往下掉。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調試的系統很成功。在智慧設備幫助勞動者擺脫又苦又累的高強度作業環境時,郭東妮看到了自己從事這項工作的意義。

正式入職長泰公司後,郭東妮很快成長為技術骨幹,公司讓她擔任視覺識別技術團隊的負責人。她接連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專項、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項目技術攻關,與團隊共同申請5項專利,並成功獲得了1項授權。

從行業需求中找創新點,郭東妮的腳步沒有停留在實驗室。

紡織行業裏,布匹五花八門。檢查布匹品質,過去主要靠人工,任務重、效率低。“何不嘗試打造智慧驗布識別系統?這正是機器視覺識別的用武之地。”郭東妮説。

又是一連幾個月,郭東妮收集數據、製作樣本、開發演算法,而後一遍遍進行驗證,最終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布匹瑕疵檢測系統——“ZTVT胎基不織布自學習視覺系統”。

“截至目前,該系統誤檢率低於0.1%,優於人工檢測。”郭東妮介紹,全國一批重點胎基不織布製造企業的50多條生産線已經開始採用這套系統。

“有人勸我,説女孩子成天撲在生産線上太苦了。”可郭東妮卻樂在其中,“在艱苦的攻關中找到樂趣,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今年6月,全國總工會發佈《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2024年擬入選培育對象公示》,全國共有200多人入圍,郭東妮是最年輕的之一。“老一輩大國工匠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勵著我,我不僅要做好傳承,還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做好創新。”郭東妮説。

電焊工高級技師高磊——

讓青春在焊接臺上綻放光彩

本報記者  張  棖

操作臺前,焊花飛濺。26歲的高磊頭戴面罩、手握焊槍,對照技術圖紙核對相關參數,焊接起一塊塊鋼板,湊近看,每一道焊縫都極其規整。

在位於內蒙古包頭市的中國二冶集團鋼結構工程技術分公司,眼前這位年輕人,已是公司電焊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身為一名95後焊接工人,高磊已獲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並成立了以他本人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

時間回到2014年。16歲的高磊,從家鄉巴彥淖爾市來到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就讀焊接技術應用專業。“當看到實訓車間挂滿了優秀畢業生的榮譽時,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像他們一樣優秀的高技能人才。”高磊説。

每當下課,別人回去休息,高磊卻留在車間,打磨、固定、焊接、檢驗……日復一日地練習,“焊條、鋼板成本高,我就把用剩的廢料一條條焊接起來,反覆練習,逐漸掌握了平焊、立焊、橫焊、仰焊等基本功。”一學期後,他從全校幾百人中脫穎而出,入選高級技工班,師從國家級技能大師劉文東,備戰全國技能大賽。

“高磊經常練到晚上10點,週末也不休息。有一年除夕前一天他才回家,正月初三就帶著餃子回到車間。”劉文東回憶。

勤學苦練、精益求精。2017年,高磊代表學校獲得包頭市焊工比賽第一名,隨後奪得內蒙古賽區焊工技能大賽第一名。升入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後,他榮獲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焊工選拔賽二等獎。因成績優異,年僅20歲的高磊破格晉陞為電焊工高級技師。

畢業後的高磊收穫眾多企業青睞,在外打拼一陣後,他作為引進的專業技術人才回到包頭市,進入如今的公司從事焊接工作。

剛上崗,他就參與建設了一項重點工程——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該橋全長1250米,主塔高115.5米,屬於特大橋工程。在焊接生産中,經檢測發現一處橋梁箱體內部有焊縫缺陷,需仰臉焊接,難度極大。箱體內空間狹小,人縮著進去沒法轉身,煙大排不出去,起初沒人願意接這項工作,高磊便主動請纓。焊接時,他時常熱得呼吸困難,最終還是以品質等級一級的全熔透焊縫順利完成任務,焊縫的品質讓在場專家讚嘆。

2022年,高磊帶領10名焊工赴福建參與大東海精品鋼鐵工程施工項目,奮戰1000多個小時,焊接承壓管道、高爐管道等上千道焊口。“我們每焊好一排焊口,檢驗員就進行焊縫內部檢測,結果顯示,焊縫檢測一次合格率達到99.5%。”高磊自豪地説。

近年來,傳統鋼板已不能完全滿足橋梁設計及施工要求,研發強度、斷裂韌性、焊接性等方面更優的高性能橋梁用鋼十分必要。

為此,高磊再次擔當重任,通過大量試驗,探索焊接工藝,匹配各種焊接材料,經過3個多月研究,成功做出了高性能鋼的工藝試件,一次合格率達到95%以上。去年,這套工藝還應用於包頭市的快速路工程。

2020年“一帶一路”嘉克通用技術杯國際焊接大賽二等獎、2021年第十五屆全國工程建設系統職業技能競賽焊工個人單項金獎、2023年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優勝獎……30余場國內外技能大賽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經驗,其中“梅花樁”障礙焊接技術操作要求極高,高磊的該項技術已達到一流水準。

“作為青年技能工人,我將繼續紮根生産一線,在焊接臺上綻放光彩,為高品質發展貢獻産業工人力量。”高磊的話語充滿自信。

數控編程工程師唐鋮——

為航空製造貢獻技能力量

本報記者  姚雪青

一架大型商用客機由數以百萬計的零部件組成,每個零部件都要經過極其嚴密的精確測量、生産製造。每一次平安飛行的背後,離不開技術人員的全力以赴。

1993年出生的唐鋮,是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普美航空製造(蘇州)有限公司的一名數控編程工程師。確保每個部件設計精準、不差毫釐,是他的工作職責。雖年齡不大,他卻已成為全國技術能手,在高端製造業企業中擔當“頂梁柱”。

早晨8點,唐鋮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打開軟體,輕點滑鼠,記者看到一款形似唱片機的新零件3D結構圖。“這是機翼上的關鍵結構件,其中的大孔用於減重,小孔用於連接其他結構件。”唐鋮介紹,他要用電腦模擬生産過程,編寫加工指導文件,幫助機械師製造出標準化産品。

零件設計生産的第一關是精度,要求控制在0.001毫米以內。“唱片機”的原材料是一個金屬方塊,生産製造時,每道工序都要設計不同夾具,保證夾穩原材料,方便操作。“夾力過松原材料會跑動,過緊則易變形,力度大小要通過一次次測試來調整。”唐鋮説。

刀具選取也有學問。加工高精度零件,要選用不同刀具切削——太粗窄處進不去,太細又強度不夠……記者數了數,製造這個新零件,唐鋮選用了30多把刀具。

達到超高精度只是航空製造的基本功,對於唐鋮來説,他還能將零件做得又好又快。

“優化刀路,最大限度節省切割時間。”唐鋮解釋説,大刀切得快、小刀切得細,以往兩類刀具的工作量是1:9。為提升效率,他在螺螄殼裏做道場,通過人為設置一些“護欄”和“圍擋”,將原本只適合小刀走的“羊腸小道”,拓展成大刀也能走的“高速公路”,將大小刀具工作量比分配至3:7,令零部件加工切削效率平均提升60%。

2018年以來,唐鋮不僅為國內外客機開發新零件211款,還通過變更夾具、刀具、切削參數,優化零件28款,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平均每年增産約7萬個零件。

在公司,唐鋮還負責新員工入職培訓、職業技能大賽培訓,以及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培訓。過去一個月裏,唐鋮結合自己的技能知識、比賽經驗以及在校時作為考評員的經歷,開發出10門課程,給大家培訓指導,幫助提升技能水準。公司共有36名機械師具備考證資格,其中35人考上了中級工。

“近些年,技能人才成長有了更多政策,産業發展有了持續動能,個人也有了發光發熱的舞臺。”唐鋮感慨,獲得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一等獎,為自己帶來了兩次破格,改寫了人生際遇:一次是2022年由技師升格為高級技師;一次是2019年獲評全國技術能手,根據蘇州市《關於在工程技術領域推進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試行)》,2020年他獲評高級工程師。

“有時乘著飛機坐在雲端,知道這個機型一些零件是自己做的,心中有種説不出的自豪。”唐鋮説,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年輕的技術能手正在努力奮鬥、承擔使命,隨著國産大飛機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將有更多機會為航空製造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