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吃幹榨凈“一粒豆”(年終策劃·抓牢抓實糧食生産)

2024-12-20 09: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油脂兼用作物。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華北平原到西北內陸,大豆種植廣泛,我國逐步形成食用為主、蛋白和油脂加工為輔的消費格局。

近日,記者沿著種植源頭、加工車間、消費終端,看政策落地實效,探尋大豆全産業鏈升級的有益實踐。

看種植面積:

政策給力、技術到位,一田雙收

今年秋收,在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鎮田間,玉米和大豆“同框”。一排排齊人高的玉米、一壟壟飽滿的大豆交錯排列,大豆專用收割機在前,玉米收割機隨後,梯次有序收穫。捧著金黃大豆,鄉邦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厚志算起增收賬:“發展複合種植1060畝,玉米畝産1200多斤,大豆畝産200多斤,一田雙收。”

增産來自新良方。禹城市已連續3年推廣複合種植,種植面積共13萬畝左右,積累不少種植經驗。“一播全苗是關鍵,做好封地少長草,增加密度創高産,增施肥料保全季,花前一定要化控,農機配套收割好。”這則順口溜,是德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高鳳菊總結的,淺顯易懂,深受鄉親們歡迎。

禹城市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聘請四川農業大學楊文鈺團隊、德州市農科院大豆團隊全程指導。“農技人員手把手指導,心裏有底氣。今年試著把行距擴大、株距縮小,大豆播種密度由去年的每畝6000株左右提高至8000株左右,玉米提高至每畝4500株以上。”劉厚志説。

推廣複合種植,農業機械是重要保障。氣吸式播種機、施肥播種機、噴桿噴霧機……禹城市天明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車間裏,一款款農機整裝待發,用於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機械就已研發出7款。

“鄉親們反映,植保作業是複合種植的一大難題。”天明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工程師徐立寧介紹,公司根據生産需求,精準研發的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採用雙柱塞泵、雙藥箱,不僅容量較大,還能同時噴灑2種不同藥劑,安全可靠,作業效率高。

政策給力,農戶吃上“定心丸”。禹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振剛介紹,禹城設立大豆産業基金2000萬元,在中央、省、市補貼的基礎上,禹城市財政兜底將補貼標準提高至每畝300元;推廣大豆“期貨+保險”模式,每畝種植收益保底1157元。禹城市梁家鎮來鳳村火龍家庭農場負責人信維財説,“今年大豆、玉米畝産比去年增收10%左右,有補貼再加上保險,豐收又增收。”

技術培訓到位。今年,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依託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帶動大豆主産區開展大豆高産種植技術、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培訓,共培育大豆産業高素質農民超過7萬人,大豆單産提升專題培訓1萬多人次,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題培訓1.3萬人次。

數據顯示,今年大豆播種面積1.55億畝,連續3年穩定在1.5億畝以上。18個省份示範推廣帶狀複合種植2000萬畝,大部分地塊實現“玉米基本不減、增收一季豆”目標。綜合種植面積、單産提升等因素,今年大豆産量413億斤。

看單産提升:

良種配良法,增産又增效

前不久,海倫大豆等82個區域公用品牌被納入2024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大豆搖鈴結莢密。今年秋收,黑龍江省海倫市的大豆田裏傳來好消息:大豆新品係“東生1042”畝産達331.2公斤。這一測産結果是黑龍江省大豆平均畝産的2.5倍多。

“東生”系列大豆品種落地生根,離不開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李艷華的心血。“北種南繁,把東北的種子帶到海南去繁育,育種進程縮短3至4年。”李艷華説。普通農戶一年種植1季,李艷華一年種3季。

良種播下,良法跟上。李艷華介紹,“東生1042”是油脂兼用品種,春季整地,旋耕兩次,土壤鬆散,利於紮根和吸收水肥;生長期間,蹚地兩次,苗前苗後各除草一次,再搭配營養液等,科學噴施。

近年來,海倫市深入實施種業振興工程行動,累計培育審定“東生”“北生”系列大豆品種21個,大豆優良品種推廣應用面積達到90%以上,重點推廣1.1米大壟密植栽培技術模式。“大壟栽培增加單位面積保苗株數,可提高單産10%以上。”海倫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劉智穎介紹。

今年海倫市226.3萬畝大豆喜獲豐收。海倫市龍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尤雨介紹,“11月以來,企業進入産銷旺季,每天收購大豆達到500噸,訂單量比去年增加5%。”

科爾沁右翼前旗是全國産糧大縣,也是內蒙古大豆主産區。今年當地爭取國家大豆單産提升工程42萬畝,作為全國整建制大豆單産提升示範縣,一批新機械、新技術應用到田間地頭。

科右前旗巴日嘎斯臺鄉水庫村1.4萬畝大豆種植基地裏,智慧農機、自動化灌溉系統、智慧化設備等一應俱全,大豆生長資訊實時監測。“有了大數據,種豆更有準頭,預計畝産能提高40斤以上。”基地負責人李井軍説。

單産提升有力推進。農業農村部深入實施大豆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重點推行精細機播增密度、商品種子加包衣、合理輪作避重茬等措施,初步調度顯示,全國大豆畝均種植密度由1.6萬株增加到1.65萬株,帶動大豆單産提升。在13個省份66個縣,實施大豆單産提升工程400萬畝,推廣大豆水肥精準調控高産高效栽培模式,預計畝增産20公斤。

農業農村部加快高油高産品種培育攻關。據農情調度,今年全國高油高産大豆面積達到3437萬畝、佔大豆總面積的22%,其中東北四省區2958萬畝、比上年增加631萬畝。

看産業鏈:

加工升級,“一粒豆”身價翻番

位於德州市陵城區的谷神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車車大豆到廠後脫皮、脫臍,變成豆瓣。豆瓣經過低溫浸出工藝加工,得到低溫豆粕和大豆油脂系列産品。

“一粒豆”被吃幹榨凈。“油脂精煉過程中産生的廢油腳,通過提純等工藝提取大豆磷脂産品,可開發保健食品。”企業負責人李世超介紹,低溫豆粕是集團大豆蛋白系列産品的原材料,豆粕制取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濃縮蛋白、大豆組織蛋白等産品;豆粕提取後産生的廢豆渣,還能提取大豆多糖、大豆膳食纖維等。

“大豆分離蛋白是一種優質植物蛋白,産品廣泛應用於乳製品、肉製品等;大豆濃縮蛋白廣泛應用於肉製品、寵物食品等。”李世超介紹。

今年以來,谷神集團30多個大豆深加工産品出口至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谷神集團加強與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合作,研髮油脂、蛋白、精深加工衍生物等産品33大類78個品種。

在山東禹王生態食業有限公司,一斤大豆變身植物蛋白肉,價格從2元變為20多元。“一粒大豆含有約40%的蛋白質、20%的脂肪、超20%的碳水化合物……”公司總經理李順秀介紹,公司研發的植物蛋白肉、休閒素食、低聚肽飲品等4個大類30多種大豆蛋白終端食品已全面投放市場。

龍頭帶動,訂單種豆。谷神集團通過實施“大豆育種—訂單種植—加工—研發—終端産銷”的全産業鏈模式,與種植大戶簽訂購銷協議、包銷合同,高出普通豆價格的5%—10%,每年直接帶動豆農增收3000萬元以上。

數據顯示,大豆主要用於加工油脂及飼料、豆製品和大豆蛋白。從國産大豆加工情況看,約10%用於加工大豆油脂和豆粕,約13%用於加工大豆蛋白,約72%用於加工豆製品,其餘用於種子等,産業鏈不斷延伸。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代碼中心獲悉,近兩年,大豆加工業經營主體數量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10月底,總數達到10.3萬家,較2022年初增加約2.8萬家,增幅超過30%。新增的大豆加工業經營主體中,有1/3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等大豆主産區。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我國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以及豆製品新産品加快開發,豆製品消費在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顯示出不斷增長的潛力。預計未來國內外市場蛋白類、功能食品類、精細化工類等大豆精深加工産品需求將持續擴大。農業農村部利用節慶展會、電商平臺促進國産大豆及豆製品消費,並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公益宣傳,提倡“減油、增豆、加奶”,推動城鄉居民食物消費和供應保障在更高水準上實現動態平衡,挖掘新的大豆消費空間。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