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繞城,煥紅增綠 “紅+綠”描繪海南瓊中鄉村振興新藍圖
海南島中部有一座高山——黎母山,常年雲霧繚繞,鮮有人能看到它的真容。黎族、苗族同胞居住在這裡的深山雲霧中,開山墾林,家中多山珍瑰寶,大自然的贈予讓村民們生活富足安逸。
位於海南島中心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島陸路南北、東西走向的交通樞紐,海南“豐字形”高速路網中心,已融入全省一小時經濟圈。
2023年以來,瓊中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圍繞“一心、一帶、多片”的建設理念,在黎母山鎮轄區啟動“紅色黎母 咖香橙韻”鄉村振興項目。項目主要以標準化熱帶柑橘種植示範基地建設為載體,以熱帶柑橘産、學、研發展為手段,充分發揮民族地區人文歷史、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鄉村休閒遊,並通過推進墾地合作、村企合作,帶動和美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為該項目投入4000萬元,目前8個項目已竣工,下一步將以“紅色文化+綠色産業”發展為紐帶,探索一條“內外資源相促進,生態産業齊發展”的路徑,推動項目落地生根。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鄭達峰説,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對黎母山鎮地方發展作用十分顯著,不僅促進農業産業升級、帶動就業和增收、推動鄉村振興,還加快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資金在分配過程中,緊緊圍繞社會公益目標,充分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和預期效益,在使用過程中全程有著嚴格的監管和績效評價,為黎母山鎮的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
紅色文化潤澤美麗鄉村
“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這首國內家喻戶曉的歌中,萬泉河的發源地就在瓊中南麓。
瓊中是白沙起義的根據地、瓊崖縱隊一大會址所在地。早在1926年6月,中共瓊崖地委成立,同年9月23日,瓊崖縱隊誕生。黎母山鎮作為革命老區重點鎮,具有良好的紅色文化基礎。革命戰爭年代,瓊崖縱隊曾長期在此駐紮活動,譜寫了大量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
1947年秋,瓊崖縱隊馬白山部在黎母山、松濤地區建立瓊白邊區,領導當地的解放運動。黎母山鎮先後有28名革命烈士為國捐軀。這些烈士中,有24人是在參軍3年內就犧牲了,年齡最小的烈士參軍時只有15歲,直到今天,當地仍流傳著他們的革命故事。
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的戰役正式打響。令解放軍戰士們感動不已的是,在隊伍順利登島後,他們發現勇猛的瓊崖縱隊戰士中,大部分人打著赤腳作戰,各式各樣的紅軍軍服洗得發白、滿是補丁。
這支苦守海島23年的紅軍隊伍生活十分艱苦。但是,那面鮮艷的紅旗一直高高飄揚在這座海島之上。
走進位於黎母山腳下的握岱村,映入眼簾的是村莊環境潔凈優美,農家庭院錯落有致,特色文化墻隨處可見,處處都呈現出和美鄉村新氣象。
黎母山鎮握岱村駐村第一書記湯王星最近特別忙,村裏有多個場館將在12月底交付使用,烈士紀念館、黨群活動中心等工程都在緊張地收尾。
這些場館都是由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投資的項目,分佈在村子不同角落,但裝修風格統一,淡黃色的外墻配褐色邊線,紅色的大力神圖騰特別鮮艷。在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持續推動下,握岱村委會各村小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握岱村共有5個村小組,橡膠是主導産業。隨處可見收膠站,挖一個水池、搭一個小涼棚,穿著人字拖的收膠人優哉遊哉等著生意到府。膠農一般在夜裏勞作,這時候産量和幹膠含量都較高,輕輕劃開橡膠樹表皮,膠汁沿著引流條流入收集器,流滿一個收集器大概三四個小時。
“我們村現在用水正常了。”握岱村村民王秋香是一名膠農,因為清洗膠桶自來水用量較大,她感慨水管修好後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之前,水管老化經常被堵,導致村民有一段時間出現生活用水難問題。
“橡膠樹需要休息,遇上雨天也不能割膠,平均下來一棵樹一個月能産膠10天。”湯王星説。今年橡膠的價格不高,檳榔的表現卻出乎意料,“到目前沒有低於30元一斤的時候”。但檳榔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不是很穩定,作為海南省科協派出的挂職幹部,他用老本行幫村民增收。
通過對接資源,做好産業發展鏈條和種植技術保障,握岱村的檳榔林下,埋進了一包包“土疙瘩”。這些“土疙瘩”是虎乳靈芝菌包。
握岱村于2022年設立虎奶菇食用菌種植試點基地,以“農戶+村集體+企業”的經營方式,試種虎奶菇、虎乳靈芝、秀珍菇、竹蓀等菌種,並於2023年4月開始推廣種植。
截至今年9月,握岱村共有26戶農戶參與種植,種植虎乳靈芝24萬餘個,種植面積80余畝。
記者在多家村民家門口看到晾曬的虎乳靈芝,“煲湯特別美味喔!”一位大姐熱情地推薦。今年,該村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估計今年産值能達200萬元。”湯王星説。
現在村裏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有的檳榔種植大戶年入可達百萬元。
黎母山鎮鄉村公益基礎設施提質改造項目,還進行了污水管網和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鄉村振興讓每一位村民都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瓊中綠橙書寫甜蜜事業
已經退役7年的王有華依然愛穿海魂衫配藍迷彩褲,他曾是潛艇兵,扛得住壓力,忍得了寂寞,多次執行重大任務。
在和幾位戰友共同創立的海南翔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王有華一進門就帶大家走到一個玻璃展示櫃前,上面細心地纏著紅絲帶,“裏面陳列的是遼寧艦模型。”王有華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退役自主創業,輾轉多地後,他選擇了黎母山鎮。恰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他一心紮在農業領域。
瓊中境內的黎母山、五指山、百花嶺、白馬嶺等地處熱帶季雨林地帶,構成了瓊中獨有的山區風貌,物産也有其獨特的個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瓊中的綠橙也有著和別處不一樣的特點哩!”説起自家的綠橙,翔爾的果農們難掩心中的驕傲。別處的橙子成熟時,表皮大多呈金黃色,而瓊中的綠橙成熟時,表皮則呈青綠色。
瓊中地處三江源頭,年平均氣溫22.8℃,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利於綠橙糖分沉澱,所以果橙偏甜。同時,瓊中地區處在北緯18°左右,光溫條件充足,影響了葉綠素的分解和類胡蘿蔔素、花青素的合成,導致果皮中葉綠素含量高,就形成了如今的瓊中綠橙。
也正因此,綠橙的“綠”有著兩層含義,一是果皮外觀的綠色,二是綠橙生産環境的“綠色”。
將成熟綠橙切開放入口中,一股清甜沁人心脾,豐富的口感令人回味無窮。這便是瓊中綠橙歷久彌醇的誘人魅力。從外地引進後,經過近50年的不斷培育、改良,瓊中綠橙因肉質細膩、清甜多汁、化渣率高等特點,成為海南省的“中國地理標誌産品”。
“瓊中綠橙酸甜適中,口感清爽,多吃幾個也不會膩。”王有華説,有的橙子特別甜,可能吃幾口就不想再下嘴了。
説起瓊中綠橙知名度不算高的話題,王有華笑了,“綠橙種植面積有限,産量就那麼大,島內差不多就賣完了。”有一些賣到外省,也是親戚朋友之間的饋贈,或者吃過綠橙復購的人群。
現在瓊中也在不斷擴大綠橙的種植規模,翔爾提供優質種苗,指導農戶種植後收購,現在正是成熟季,聯繫王有華前來送貨的種植戶絡繹不絕。
種苗是翔爾的産業核心之一,落實“振興民族種業、打好種業翻身仗”的要求,翔爾為綠橙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提供技術支撐,進行研發改良,發展柑橘新品種,實現優良品種更新換代,並逐步擴大優良品種示範種植,一步步擦亮“瓊中綠橙”品牌。
綠橙的品質把控十分嚴格,個頭不能長太大,果徑7.0-7.5釐米左右口感最佳,因此,在中央公益彩票金的支援下,瓊中購入一條分揀線。偌大的車間裏,工人並不多,一箱箱綠橙倒入生産線後,就會自動依據大小掉進相應規格的整理框,工人再針對表皮狀況進行二次分揀。
熟練工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橙子好不好吃,挑選出最優質的果才會貼標裝箱發走。“上個月線上銷售僅京東一個平臺就有1.3萬單。每單都是10斤裝,售價是每箱148元。”王有華説。
為了保證綠橙種苗的品質優良,翔爾還同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合作,成立了瓊中綠橙科技小院,學生分批次入駐,開展科研攻關。
在翔爾的辦公區,挂著一張去年10月至今年9月的黎母山鎮農村低保分紅名單,上面66位低保戶獲得的金額從八九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每年9月底我們都會主動給他們打到賬上”。王有華説,這是翔爾對這片土地的感恩回饋。
現在有不少旅遊團、酒店等聯繫,希望組織採摘活動,但王有華一直沒有大規模開展,一方面是橙子確實不愁賣,更重要的是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翔爾的綠橙産業園正對著雲霧繚繞的黎母山,自然風光得天獨厚,要想給遊客留下好印象、打造好口碑,必須有餐飲、住宿等相關設施做支撐。這已經納入翔爾即將到來的2025年計劃。
項目全面落成後,黎母山鎮熱帶柑橘産業體系結構將進一步完善,一二三産融合、墾地融合將得到進一步加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母山咖啡孕育滴滴香濃
前不久,2024第27屆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産品冬季交易會(下簡稱冬交會)如期開幕,雖然天氣陰冷,客商、市民、遊客逛展的熱情依然高漲。海墾控股集團攜旗下明星品牌“母山”咖啡亮相會場,紅色的咖啡機前人頭攢動,咖啡師專業的沖泡技藝和濃郁的咖啡香氣不斷吸引更多的人前來。
“您好,請品嘗我們純手工的母山咖啡,咖啡香氣特別濃郁,喝完之後整個人有種嚮往遠方的感覺,很舒服愜意!”展臺前的咖啡師熱情地介紹。參展事務繁累,不少其他展臺的參展商也時不時跑來蹭兩杯咖啡緩解疲勞。
海南是中國咖啡的重要産地,主要有五大産區,瓊中位列其一,以種植羅布斯塔咖啡為主。兩大品牌之一的“母山”咖啡,有著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其前身“瓊豐”牌咖啡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榮獲“農業部優質産品獎”等殊榮。日前,母山選送的咖啡生豆在“中國之選”全球咖啡生豆大賽,獲得了羅布斯塔組季軍。
海南農墾母山咖啡有限公司負責人手捧咖啡豆介紹:“大家看到這個羅布斯塔品種的豆子不是最大的,但是它絕對是低海拔種植的咖啡當中很有特色的。這是‘大豐一號’,咖啡醇厚,帶著豐富的巧克力味。”
一粒小小的咖啡種子,究竟如何成為點亮舌尖的美味?
咖啡風味好壞,咖啡豆的品質是決定性因素。母山咖啡種植園位於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黎母山下,處在全球咖啡種植的黃金緯度,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和空氣品質均居全省之冠。而且常年氣候溫潤、雨量充沛,是咖啡種植的理想地。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加上選育優良的羅布斯塔中粒品種,讓這裡生長出品質上乘的咖啡鮮果。相比其他地區種植的咖啡,香味更濃、味道也更醇。
母山咖啡豆在青山綠水間孕育生長,綠色天然,取名源於黎母山,充分展示了咖啡的來源優勢,更容易讓海南人民感到溫馨。
母山咖啡在消費市場上持續釋放品牌魅力,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冬交會是很好的産品展銷交流平臺,母山咖啡在今年冬交會同客商、消費者分享了母山精品咖啡,同時也展出了新産品榴蓮咖啡、益智挂耳咖啡、人參挂耳咖啡等,現場達成生豆銷售2噸。
“我比較喜歡喝母山咖啡,香氣兼顧的同時口感比較飽滿。”遊客劉女士説,剛才逛展也喝了其他展區的咖啡,但她更鍾愛母山咖啡。還有不少遊客尋香來到母山咖啡展區,品嘗後直接下單購買。
能生産出品質有保障、風味更獨特的咖啡豆,不僅是因為背靠黎母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更得益於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智慧農業種植的現代化手段。
在黎母山鎮大豐一隊,有一處鄉村振興示範項目。負責人介紹,這是公司200畝咖啡標準化種植基地,由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投資建設,相關的監控,檢測都在這裡落地,“包括電導率、pH值,都可以通過對土壤的數據採集進行分析。我們通過監測,把AI分析好的綜合管理措施分享給農戶,確保咖啡增産保産。”目前,瓊中黎母山咖啡鮮果年産量可達3000噸。
母山咖啡“大豐1號”還經常舉辦環島品鑒交流活動,從基礎的咖啡知識,到“種子和杯子”的分享,用不一樣的角度向人群播種“咖啡苗子”,去耕耘“咖啡文化土壤”。
“以點帶面串聯起全鎮12個村和海南農墾的豐富資源,幫助農戶種植出優質的咖啡,咖農採摘的咖啡鮮果由公司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同時為附近村莊提供140多個就業崗位,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促進農民增收。”黎母山鎮黨委書記高永川説,下一步,瓊中將以“咖香橙韻”項目為引擎,培育宜居、宜業、宜遊、宜養“四宜”特色村鎮,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據介紹,“咖香橙韻”項目計劃通過系列項目建設,帶動黎母山鎮12個村委會、96個自然村經濟發展,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為全面打造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奠定基礎。項目全面落成後,黎母山鎮將成為集體經濟繁榮、居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良好、鄉風治理有效、功能佈置合理、配套設施完善、主題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型生態小鎮。
民族智慧助力文旅未來
黎母山自古以來被譽為黎族的聖地、黎族人民的始祖山,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説,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這裡的村民普遍勤勞勇敢、與人為善,比如握岱村的村名“握岱”,在黎語中就意為“能吃苦、重友誼”。
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樸實的民風吸引了不少人,一位90多歲高齡的阿公看到握岱駐村第一書記湯王星,熱情地上前打招呼。老人家年輕時從廣東過來,之後決定紮根握岱,如今滿面紅光、精神矍鑠。“老伴兒年齡還大一些。”湯王星説。據粗略統計,在每年的三月三,有約10萬人來這裡慶祝黎苗傳統節日。
黎錦和苗繡在瓊中隨處可見。在剛結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海南黎錦煥發新生。
火索麻、苧麻、木棉、草棉是海南溫暖多雨的氣候滋養出的優質纖維植物,為黎族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紡線原料。
每年三四月採木棉,八九月採草棉,織女們將收集到的棉花果實入筐,紡線後製作成染料,以純天然的草木灰、泥土、河泥、礦物質作助劑,先染紗線後織布。單色染、混合染、復染、套染等染法也不拘一格。
到了民俗節日或是婚禮盛會,她們三五成群,身穿鮮艷的民族服飾出現在人群之中,成為靚麗的風景線。織就一套盛裝,往往需要花費三四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織什麼、如何織,全在她們的腦海裏。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常用的圖案有160多種,一色一紋、一針一線間閃爍著來自歷史的光芒。
令人稱奇的是,黎族沒有文字,早年間婦女們不識字,完全憑藉靈感編織。她們借助波浪線、三角形、星形等簡潔的圖案,織出了山川景物、日月星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寥寥幾筆卻處處巧思,比如用加粗波浪線顯示大山的壯美,用細波浪線體現河流的蜿蜒與柔美,這些圖案蘊含了民族的知識與情感記憶,傳承了3000多年。
同黎錦相似,苗繡在方寸間也凝結著深刻的民族智慧和真摯情感。
握岱村新建的苗繡展覽館裏,身穿民族服飾的織女們雙手提梭引緯、上下交替,經紗與緯紗一次次相互交織,團團錦繡在經緯交錯間慢慢生成。
握岱村委會苗族舞蹈隊隊長蔣昌麗是織繡能手,“這是滿心紋,這是八角紋,這是蝴蝶紋……”她拿著自己織的苗繡圍巾介紹,這種最古樸的方式將對大自然的崇拜濃縮在一針一線中。
往握岱村深處走,漸漸沒有人工修建的道路了,都是人走多了形成的小路,腳下踩著凸起的樹根,將“盤根錯節”具象化在眼前。
黎母山不缺水源,在握岱村就有一處深山中的未被開發的瀑布,落差不算大,但清泉汩汩,呆坐在旁邊岩石上,聽著水聲無比愜意。
美麗的黎母傳説,黎苗特色飲食、手工藝、生産生活文化……這些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同樣被納入黎母山鎮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規劃,“新進—握岱—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觀光帶的打造,將為這個小山村的起飛插上翅膀。
現在已經有不少看膩了人工景點的遊客,來瓊中探索原始熱帶雨林。黎母山是海南三大江發源地,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只需20元一張,最初一眼讓人驚艷的原始瀑布,會隨著腳步的深入,多到讓人“審美疲勞”。
這裡不是“無人區”,而是“最嚴格的保護區”。在山間行走,身邊各種蕨類植物生機勃勃,很多植物都帶有紫色,甚至給人一種回到侏羅紀時代的錯覺,“這時候跳出來一隻恐龍我可能都不會太驚訝”。一位來自北京的遊客笑著説。
有人説這片土地在3年後會爆火,因為,2023年海南正式啟動“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産”工作,以熱帶雨林和黎族文化為窗口,向世界展現海南的自然美、人文美、生態美。
被評為世界“雙遺産”的地區,中國僅有4項,不僅要有其獨特的自然生態價值,還要有多元厚重、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價值,評選難度極大,但海南有充分的自信,瓊中作為熱帶雨林和黎族、苗族傳統聚集區,也將一起高飛。(記者劉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