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福建長汀:把荒山變成“綠色銀行”

2024-12-12 11:38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馬躍華 蘇偉珍

長汀曾經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福建長汀縣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縱深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歷經多年的綜合治理,讓昔日的“荒滿山”變成今天的“綠滿山”。

長汀縣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凝聚全縣人民的合力,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老區優良傳統,在無數群眾的支援配合下,終於換來了今天的綠水青山。在荒山治理過程中,涌現出許許多多參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帶頭人。

帶領村民種植萬畝楊梅的黃金養、把“難坑”變“富坑”的南坑村支書沈騰香、“造林大戶”林慕洪……這些長汀的“愚公”們,用大半生精力,把荒山變成“綠色銀行”。

“長汀哪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窮?朱溪羅地叢。”當地這首民謠是當初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河田鎮村民傅木清的無奈與心酸。

隨著長汀縣水土流失慢慢得到改善,傅木清的膽子也跟著變大。他開始帶著村民大面積承包土地種植水稻。傅木清回憶:“20多年前,這田中泥沙混雜,水稻畝産量只有兩三百斤。”

“現在山上都是綠樹,水源也不成問題,土地的肥力也越來越高。我們慢慢種上了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現在水稻可以種兩季,還能種一季煙葉或者蔬菜。”全國種糧大戶傅木清眉開眼笑地説。

昔日貧瘠“望天田”變成如今“萬畝良田”,周邊集中連片流轉核心區面積3000多畝,是龍岩市連片面積最大的農墾區。當年“最窮”的朱溪、羅地如今都是遠近聞名的産糧大村。

看到父輩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所奉獻的青春和汗水,90後的傅橋也想把自己的夢想與這片土地緊緊係在一起。

2016年,傅橋為夢想取了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長汀縣十八鄉農業專業合作社。長汀縣共有18個鄉鎮,傅橋希望打造一個服務於本土的農業合作社。

2022年,他在長汀縣大同鎮建明村規模流轉230畝撂荒地,經過一個多月的復墾,荒地成良田,第一年就實現畝産900多斤。此外,還在其他村流轉復墾撂荒地,成為長汀縣撂荒地復墾面積最大、品質較好的新農人。

在長汀,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林間,“鳥中大熊貓”海南鳽在這裡生息繁衍。重點治理區維管束植物從20世紀80年代的110種增加到341種,鳥類從100種恢復到321種;林下,套種茯苓、五指毛桃等中草藥,林下經濟經營面積192萬畝,年産值達35.2億元。


【責任編輯:楊霄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