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競蔥郁
本報訊(記者王長山 龐明廣 丁怡全)亞洲象、華蓋木等珍稀瀕危動植物種群數量增長、分佈區增加和擴大;金沙江上的烏東德、白鶴灘等水電站投産發電,綠能澎湃;景邁山、元陽梯田等地生態保護與合理開發並進……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雲南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的生態之基。
放眼雲嶺大地,雲南正馳而不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高地,保持優良的生態環境品質,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取得更大進展。
“綠屏”向榮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亞洲像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在我國主要分佈在雲南西雙版納、普洱、臨滄3個州市。近年來,活動在雲南的野生亞洲象群每年都有小象出生。野象數量恢復增長,是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案例。
以雲南為核心區域的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任務,生態區位重要。雲南國土面積佔全國4.1%,各大類群生物物種數卻接近或超過全國同類物種數的一半,許多物種只分佈于雲南。為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和優質的生態環境,雲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據介紹,雲南省林草部門通過組織編制實施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起草、修訂相關辦法加強自然公園管理,全面提高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水準。“自然保護地內重要生態系統功能和品質明顯提升。”雲南省林草局一級調研員子世澤説。
目前,雲南正在按國家要求部署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待整合優化落地後,自然保護地重復設置、空間重疊等歷史遺留問題將得以妥善解決,保護與發展的現實矛盾衝突將得到極大緩解,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的系統性保護水準與生態産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雲南亞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貢山、哀牢山4處國家公園候選區納入全國佈局。截至2024年10月,雲南省劃建自然保護地333處,總面積546.37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4.26%。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構建“三屏兩帶”的生物生態安全格局,系統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
雲南省林草局副局長趙永平説,自然保護地內重要生態系統功能和品質明顯提升,超過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以及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遺跡得到有效保護,為築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物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通過人工擴繁與野外回歸,雲南持續拯救華蓋木這一“極小種群物種”。“因成熟種子少、天然更新能力低,華蓋木種群繁衍能力微弱。此前調查野生華蓋木只有52株,需人工引種栽培,成活後移栽回原生地。”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疇管護分局局長吳代瓊説。
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已實施兩期,調查界定141種植物、50種動物為極小種群物種。有關方面攻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近地、遷地保護等關鍵技術,華蓋木、漾濞槭等30余種極小種群植物得到有效保護,脫離滅絕威脅。專家認為,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策略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施我國首部地方性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率先開展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自然保護地外精準補充建設滇金絲猴等保護小區或者公益保護地、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44個,24種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地外重要棲息地得到加強保護……“健全法規、創新機制、開展合作,推動動植物保護工作,工程化保護恢復綠孔雀棲息地9204公頃、亞洲象棲息地600多公頃、滇金絲猴棲息地560多公頃,促進野生動物野外種群自然恢復。”雲南省林草局動植物處處長李鵬説,今年以來,雲南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投入1億多元,有效緩解群眾生計與野生動物保護矛盾。
“綠能”澎湃
雲南圍繞加快構建以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烏東德水電站位於四川和雲南交界的金沙江幹流河道上,從上游來的江水被水電站大壩攔截,“高峽出平湖”的景色蔚為壯觀。自2020年6月首批機組投産發電以來,截至目前,烏東德水電站累計發電超1500億千瓦時,有力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水風光能資源豐富的雲南,綠色能源崛起,經濟結構重塑,已建成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不斷線的綠色電能正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跨越式發展。雲南瞄準“雙碳”目標,持續深挖能源潛力,加快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建設,一批項目納入國家首批項目規劃,多個保供給促投資新能源項目加速開工。雲南省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省新增開工新能源項目86個、裝機664萬千瓦,新增投産並網裝機672萬千瓦,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突破40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414億千瓦時、增長81.6%,成為枯期電力供應最大增量。
與此同時,雲南持續強化水火風光多能聯合調度,各類電源實現滿發多發,今年上半年,全部發電量達到1970億千瓦時、增長17.4%。目前,能源産業已是雲南第一大支柱産業,澎湃的“綠電”正成為雲南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最有力支撐,一流的鋁、硅企業等市場主體入滇,帶動延長産業鏈的加工製造、配套的原輔料、耗材等向雲南轉移。
從單晶矽棒到硅片再到太陽能電池片,從硅材料生産到産業鏈集群,雲南光伏産業正逐步放大綠色能源效益。目前全省單晶矽産能超120吉瓦,規模全國靠前;雲南加速打造綠色鋁全産業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電解鋁産能633萬噸,居全國前列。
新能源電池産業在雲南異軍突起。金沙江畔,水富市經開區張灘片區,雲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先後投資建成兩期項目生産線,能實現年産13萬噸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産品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儲能等領域。“有充足的綠色電能作為保障,我們對公司前景信心十足。”公司總經辦主任楊旭説。
“綠電+先進製造”新優勢逐步凸顯,今年上半年,雲南綠色能源快速增長,規上發電量增長18%,支撐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10.3%;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3.9%、19.6%、26.6%,“新三樣”持續發展壯大。
“綠值”共用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雲南各族人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藍天、白雲、綠水已成為雲南靚麗的名片。記者從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4年前10個月,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99%、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雲南突出打好長江、珠江、赤水河(雲南段)保護治理攻堅戰,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100%達標,確保“一江清水出雲南”,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2.1%,劣Ⅴ類比例下降到1%。
雲南全面提升生態“顏值”的同時,不斷增加産業“綠值”,讓群眾端上“生態碗”、吃上“綠色飯”。
華坪縣地處金沙江畔,曾是全國100個重點産煤縣之一。華坪縣榮將鎮龍頭村村民李德福曾是煤礦工人,據他回憶,江邊過去多是光禿的荒山,一到雨季,泥土被雨水沖刷,江水渾濁。20世紀90年代起,華坪有序關閉礦井,化解煤炭過剩産能,依託光、熱、水資源,推廣芒果種植,實現由“黑”向“綠”的轉身。目前,華坪芒果種植面積45.9萬畝,産量44萬噸,産值28.6億元。
“種芒果後,山綠水清,錢袋子鼓了。”談起芒果,李德福滿臉笑容。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這句諺語詮釋著樸素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雲南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雲南持續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地方性法規24部,完成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等160項改革任務,累計創建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世界文化遺産“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千百年來,人們圍繞古茶林,對山區土地集約利用併合理佈局,創造出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當地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傳承民族文化為載體,以茶文旅融合開發為目標,創新迭代景邁茶生態産業,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走出一條“林茶共生、人地和諧、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點綠成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目前,景邁山森林覆蓋率達83.14%,3.3萬畝生態茶園獲得有機認證。“茶葉價格上漲,大家收入大幅增加。”布朗族村民恩叭説,保護好村落、山林,茶園,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雲南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核桃、澳洲堅果、林下中藥材、野生食用菌等産業的産量産值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林草産業體系、發展路徑和方向更加明晰,政策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撐能力有效提升,聯農帶農效益日益凸顯。2023年,全省林草産業總産值達4588.50億元,同比增長26.58%,再創歷史新高。
“雲南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充分發揮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作用,大力發展林草資源經濟,突出林草重點産業,加快構建現代林草産業體系。”雲南省林草局局長萬勇介紹,以森林藥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景觀利用等為重點,實施“小品種大産業”培育工程,創新發展模式,建設支撐基地和園區,做優做強林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