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幫扶資金咋管咋用?——探訪産業幫扶“三用三促”的撫州實踐

2024-12-06 10:30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圖為崇仁縣貫橋村脫貧戶正在採摘蔬菜。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振中 攝

一筆小額信貸資金注入幫扶産業後,脫貧戶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潭港村,食用菌産業基地帶動11戶脫貧戶就業增收、穩定脫貧。

一些銜接資金投入傳統産業後,昔日的省級貧困村如何發展?在宜黃縣大鹿村,用好了銜接資金,當地經營多年的蔬菜産業重新煥發活力,2023年村集體經濟增收34萬元。

一批農業産業發展資金“輸血”給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産業後,縣域經濟發展迎來哪些機遇?在崇仁縣國品麻雞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品公司”),“崇仁麻雞”産業帶動92戶脫貧戶就業,月均增收3000余元。

“幫扶資金要聚焦重點人群、重點任務、重點産業;要按照中央要求優先支援聯農帶農富農産業發展。”在撫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三平看來,無論是小額信貸、銜接資金還是其他鄉村振興幫扶資金,都要用準、用實、用活,讓脫貧戶、監測戶等低收入人群享受産業幫扶的紅利,促進聯農、促動帶農、促成富農。

在“三用三促”的機制驅動下,近年來,撫州市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帶動經營主體5603個,直接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34126戶;全市脫貧村、重點幫扶村建成扶持産業基地1581個,帶動19649戶脫貧戶增收。

選準項目用準資金,促進聯農

要精準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核心是用準幫扶資金、選準項目來精準發展産業,改“漫灌”式為“滴灌”式幫扶。

宜黃縣是典型南方山區縣、經濟欠發達革命老區縣,近年來,宜黃依託山田資源精準發展聯農産業,引導農戶特別是脫貧戶“田裏育種、土中栽菇、山上種茶”。

宜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小平介紹,為了做到“精準到戶”,宜黃縣把資金用在緊要處;結合本地農戶種養習慣、産業條件和市場渠道等因素,對脫貧戶、監測戶發展家庭種養産業的實行重點獎補。比如,脫貧戶、監測戶新增一畝黃茶補1200元、一畝大棚蔬菜補3000元,直補給脫貧戶、監測戶用於産業發展。

當然,脫貧戶最關心的還是資金什麼時候能發到手。宜黃縣結合定對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定目標的“五定”幫扶到戶要求,由各鄉鎮政府以及幫扶幹部確定幫扶對象的産業項目實施後,按標準通過“一卡通”一次性直接補助到戶。

大鹿村村民方志龍脫貧後通過發展茶葉産業,生活本來過得不錯,但由於母親癱瘓、自己一個人撫養兩個女兒。一方面生活開支大,另一方面茶葉産業需要適度規模發展。因此,2022年他想擴種12畝黃茶,種植成本在5萬元左右。

正在他為這筆錢發愁的時候,銀行及時給他發放了5萬元小額信貸,當地政府又給予他新增黃茶面積獎補資金1萬多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茶葉采收到了旺季,一年可以凈賺9萬多元。”方志龍高興地説。

方志龍只是聯農的受益者之一。2021年以來,宜黃全縣發放産業直補資金1864.1萬元,受益脫貧戶、監測戶3567戶次。

選好人員用實資金,促動帶農

“幫扶資金要用到實處,幫助農民特別是脫貧戶等低收入人群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樂安縣副縣長李榮國説。樂安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摘帽以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也相當繁重,因此要把每一分幫扶資金都花在“刀刃”上。

樂安縣把落實小額信貸資金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工作內容來抓,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基地+脫貧戶(監測戶)”的産業幫扶模式,密切經營主體與脫貧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羅陂鄉棠溪村村民羅華志是個讓群眾信得過的實在人。歷經多年奮鬥,肢體三級殘疾的羅華志從一名貧困戶發展成脫貧致富帶頭人,將白蓮發展成全鄉的脫貧增收支柱産業,帶動83戶脫貧戶種植白蓮940畝。而羅華志的“實在”更是名聲在外,隨著當地白蓮産業初具規模,越來越多種植戶將白蓮賣給他。

為提升附加值,方便種植戶就近賣蓮,羅華志申請了10萬元的小額貸款,並加上自籌資金,在家門口創建白蓮加工車間,從發展白蓮基地、收購鮮蓮到烘烤、包裝、銷售,三産融合,打造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土特産”——古百漢華志白蓮。

“我不壓價,讓利給鄉親們。2023年,一共收購白蓮17萬餘斤,共支付種植戶鮮蓮貨款110余萬元。”羅華志説,“今年全鄉白蓮産業種植規模達2800畝,但我還是要先把88戶脫貧戶種的1060畝白蓮賣個好價。今年,脫貧種植戶僅種銷白蓮就可增收近2萬元。”

截至目前,樂安縣已創建帶農功能強、效果好的龍頭企業22個、合作組織368個、家庭農場25個,直接或間接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增收2893戶次;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537人,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增收1975戶,使得脫貧戶等低收入人群學有標桿、做有榜樣。

選對企業用活資金,促成富農

“優質企業帶動脫貧戶增收致富是地方摸索出來的一條途徑。”在崇仁縣副縣長艾啟雲看來,要選對企業,就得將地方所需與企業所長緊密聯合、縣域稟賦與企業規劃相互融合、農民增收與企業增效實質結合。

崇仁麻雞有1400多年的養殖歷史,是中國十大名雞、江西四大名雞之一,全縣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從事麻雞産業。近年來,全縣投入4000余萬元農業産業發展資金,重點打造崇仁麻雞農業産業化聯合體。

創建22年的當地龍頭企業國品公司一直致力於麻雞育種、肉雞及禽蛋生産和禽産品加工全鏈條發展。近年來,崇仁縣依託“産業引領+收益分紅+就業帶動”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制定章程、簽訂合同和協議(契約)等確定各方權責。鼓勵脫貧戶(監測戶)通過小額信貸解決發展生産資金不足難題,以優惠價格向龍頭企業購買麻雞苗、飼料、獸藥,依靠公司過硬的養殖技術,實行託管養殖,合同到期後企業無條件回購託管養殖麻雞。

“哪怕企業少賺錢,也要讓脫貧戶多賺錢。”國品公司負責人周國文説,去年市場行情不好,收購價低到6元/斤,但公司還是按照事先承諾的9.5元/斤保護價對脫貧戶養殖的麻雞進行收購。

馬鞍鎮馬鞍村脫貧戶聶礦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每年養殖2萬至3萬羽麻雞,年純收入在7萬元左右。“加上養鴨等收入,一年也有10多萬元,我現在從負債戶變成了‘十萬元戶’,希望以後也能帶動鄉親們富起來。”言語之中,聶礦明對未來充滿希望。

在聯合體的帶動下,當地脫貧群眾通過養殖麻雞可實現戶均年增收3200元左右;同時國品公司吸納了92戶脫貧戶、監測戶在養殖基地務工就業,每人平均月工資3000余元。2024年以來,崇仁縣共通過麻雞産業發放小額信貸資金1340.8萬元,幫助全縣294戶脫貧家庭增收致富。

【責任編輯:楊霄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