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甘肅農業大學:“科技之光”助推特色農業發展

2024-12-03 09:07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原標題:甘肅農業大學:“科技之光”助推特色農業發展

採挖、分揀、搬運,光滑飽滿的馬鈴薯翻滾而出,順著農機履帶滑入編織袋。嚯!平均畝産達5812.51公斤!

日前,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下沙子村,這是甘肅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對1860畝“甘農薯7號”進行實測實收的結果。

不僅産量高,品質也好。“這一品種在抗低溫糖化和耐貯性方面表現卓越,低溫貯藏6個月還原糖含量低於0.20%,不容易出現褐變,非常適合炸片炸條加工。”甘肅農業大學省部共建乾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峰在現場興奮地説,該品種能夠打破國內加工型馬鈴薯長期依賴國外品種的局面,對甘肅馬鈴薯産業延鏈、補鏈、強鏈具有重要意義。

甘肅是我國馬鈴薯的重要産區,去年馬鈴薯總産量超過1500萬噸,居全國第二,但高品質加工型馬鈴薯佔比較低,其中面臨的一個瓶頸問題就是種源。

自2010年起,張峰就帶領甘肅農業大學馬鈴薯團隊的科研人員,開啟了漫長的馬鈴薯育種生涯。區別於玉米、水稻等主糧作物一般有兩套基因組,馬鈴薯普通栽培種有四套基因組,遺傳背景複雜,雜交後代選擇難度大,穩定性很低,因此難以育出突破性新種,育種週期常以十年為單位。

失敗了再開始,跌倒了再爬起。團隊先後選育出了“甘農薯6號、7號、8號、9號”系列馬鈴薯新品種,其中,“甘農薯7號”表現搶眼。“到今年10月,甘農薯7號已在全國12個主要馬鈴薯産區推廣,累計種植面積超過43萬畝,授權種薯生産企業增至9家,累計授權費用超過300萬元,我們期待它能夠成為咱們國家主流的加工品種。”張峰信心滿滿。

近年來,立足西北地區乾旱缺水、年平均氣溫低的自然資源基礎,甘肅農業大學主動回應區域糧食安全、品質農業和生態安全需求,聚焦乾旱生境主要糧油作物、中草藥、蔬菜和飼草作物發力,為甘肅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針對冬油菜越冬的關鍵技術瓶頸與抗寒機理等重大技術理論問題,甘肅農業大學孫萬倉教授帶領團隊展開了長達40年的科研攻關,年行程2萬多公里,將上萬份油菜種質資源帶回實驗室,在一遍又一遍的實驗中,取得了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突破性進展。他們先後培育出能抗極端低溫的冬油菜品種18個,推動冬油菜種植區域由北緯35度北移至北緯48度,結束了北方旱寒區不能種植冬油菜的歷史。

甘肅農業大學彭雲玲教授長期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她帶領團隊育成9個抗旱、耐密、宜機收玉米品種,其中“甘農588”憑藉高産、適應性廣的特性,成為甘肅、陜西、寧夏、內蒙古旱作農業區的主栽品種之一,帶動了玉米品種更新換代。

眼下,來自甘肅農業大學的一支支科研團隊,緊盯甘肅“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農業産業,將智慧和汗水灑向田間地頭,為寒旱特色農業發展注入“科技之光”。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