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錨定目標強縣域 村強民富幸福來——湖北省荊州市深入推進強縣工程綜述

2024-11-26 10:04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又是一個豐收年,江漢平原大糧倉核心區湖北省荊州市處處都有秋冬播種生産忙的場景。“合作社種糧要靠規模取勝,破解種田利薄難題,必須讓管理本土化、本村化,緊緊依靠縣、鄉、村三級黨組織,一社聯百村,支部帶萬戶,共念致富經。”監利市尚禾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歐陽斌介紹。

監利尚禾農業創新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始終把合作社、村集體、村民的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鼓起農民“錢袋子”,帶動多方共贏,走出了一條鄉村産業振興的好路子。這是荊州市推動強縣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典型代表之一。

振興經濟、安定社會,關鍵在縣。今年以來,荊州市認真貫徹落實湖北省委關於加快推進強縣工程的系列安排部署,全市上下大力實施強縣工程,開展現代産業體系構建、新型城鎮化、城鄉統籌發展、人居環境提升“四大行動”。荊州各縣域、鎮域經濟實現攻堅突破、改革試點縱深推進、産業振興提速增效、美麗鄉村亮點紛呈……産業強、百姓富、生態美,一首強縣工程進行曲在荊楚大地奏響。

荊州市委書記吳錦表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實施強縣工程為抓手,以“共同締造”為方法,因地制宜培育壯大鄉村産業,提升鄉村建設水準,提高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能力,加快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整體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因地制宜——

立足資源稟賦,打造特色産業鏈

34位村黨支部書記輪番上臺“打擂”,亮家底、出奇招,參加路演推薦;7名專家評審逐一打分,決出20個經濟效益好、示範帶動強的項目,各自捧回50萬元發展“紅包”。這是松滋市2024年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評審會上的場景。

“看到別的村都在報項目,我們也要爭取,只要幹得好,集體、個人都有獎。”在松滋市,村黨支部書記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擂臺賽已開展5年,調動了各村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增強了“造血”能力。

參加“打擂”的松滋市八寶鎮勝利村黨總支書記李晶晶介紹,勝利村旱地多為沙壤土,適合種西瓜,但露地種植瓜熟時剛好是梅雨季節,品質和銷售都受影響。於是,村“兩委”實施“果蔬生産基地建設”大棚項目,效益很快顯現出來。如今有了啟動資金,帶動周邊村共建“瓜瓜椒、菜棚膜經濟帶”。

“強縣工程,支點在強鎮,落腳點在強村。只有書記打得了擂臺,村集體經濟才能更強健,才能讓村幹部主動想辦法、找路子,一改有資源不會利用、有集體資産不會經營的現象。”松滋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松滋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農村基層黨建頭號工程,以項目推動特色農業發展,一大批村鎮産業實力邁上新臺階,八寶鎮連續3年入圍全國千強鎮。

“秋風起,蟹腳癢。”金秋時節,荊州市公安縣陸遜湖大閘蟹迎來豐收季。産業振興是“強縣工程”實施的基礎和關鍵,大閘蟹這樣的特色生態産業發展模式,正在荊州各地蓬勃生長。在“中國小龍蝦第一縣”監利,大力實施全域水體連通工程,稻蝦種養基地全部實現清水灌田;在江陵縣三湖農場,延伸黃桃産業鏈,全産業鏈深度融合;在“魚米之鄉”洪湖,打造“洪湖蓮藕”全省區域公用品牌,推進電商與農業全面融合……

培育壯大淡水漁業、優質稻米、菜籽油、生豬4條市級重點産業鏈,支援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這些年,荊州認真解答“讓該幹什麼的地方幹什麼”這道考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促進農民就近就業,讓産業成為鄉村振興最強引擎。

宜居宜業——

以縣域為突破,加快高品質“蝶變”

強縣必須強縣城。縣城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如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推進就地城鎮化?

以品質塑城,加快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石首市充分發揮交通對城鎮化空間格局的優化完善作用,以創建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為抓手,對外打通大動脈;對內暢通微迴圈,城區推行窄馬路、密路網、小街區,加快建設鄉鎮與高速入口、中心城區快速通道,建立完善市鄉村三級配送體系。

加快縣城功能品質提升。公安縣黃山頭鎮以“擦亮小城鎮”行動為抓手推進城鎮功能品質提升。一方面,圍繞以荊江分洪工程——南閘為代表的多元文化空間,開發水利文化精品旅遊線路,依託月亮湖省級小微濕地公園,全面展示黃山頭鎮歷史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開展幸福渠硬化亮化工程,疏浚灌溉溝渠,檢修泵站涵閘,著力完善集鎮範圍內的房屋外立面改造。

加快公共設施提標擴面。荊州區以創建湖北省旅遊名鎮、名街、名村為抓手,不斷豐富文旅內涵,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優化商業佈局,改善交通,著力提升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遊覽觀光,激發消費活力。

以公共服務留人,推進高中進城、初中進鎮“雙進”。荊州全市納入教聯體建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佔比達90.43%。加強醫療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1+6”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初步建成運作,縣市實現三級醫院全覆蓋。

大力推進就業創業擴容提質,構建城區15分鐘、鄉村5公里就業服務圈,培育33個勞務品牌,18個入選省重點勞務品牌資源庫,2023年,荊州就業綜合指數居全省第一。持續優化提升養老供給能力和服務水準,全市特困老人自願集中供養率達到100%。

共同締造——

集群智匯民力,和美鄉村入畫來

調動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和有效的基層社會治理單元,是實施強縣工程的重要抓手。

江陵縣資市鎮青山村的幸福密碼,就藏在紅墻黛瓦中。該村依託楚王行宮遺址,打造“共用農莊”,將閒置糧倉蛻變為“青山獵雲居”,在廢棄荒地上建起“楚王遊獵場”,把村裏事變成家家事,全體村民共用收益分紅,昔日的落後村成了如今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網紅村。

青山村是荊州實現村民共建共治共用的一個縮影。松滋推進農村小型項目“三個三”等6項試點,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嚴格執行22條措施,持續為基層賦能減負,構建了“3+11+N”多元解紛體系,成功創建“平安湖北建設示範縣”,2023年群眾安全感測評位居全省前列;沙市區推行老舊小區改造與治理“四個三分之二”工作法,讓群眾成為社區治理“主角”,同時推行“一樓兩長”+“三進”機制,選派樓棟黨小組組長、樓棟長7221名,推動組織進小區、黨員進樓棟、服務進家門,服務居民20萬餘戶。

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荊州探索出一條創新的鄉村治理路徑。從環境面貌之變到群眾精神面貌之變,從幹部作風之變到基層治理格局之變……“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催生新氣象,提升了群眾可見、可感、可觸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縣域興則國家強。荊州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從國表示,荊州將加快實施強縣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更好服務“三農”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城鄉融合發展為關鍵,奮力書寫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篇章,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貢獻荊州力量。

【責任編輯:楊霄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