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重慶墊江:推廣再生稻穩糧促增收

2024-11-19 09:29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重慶11月18日電 題:重慶墊江:推廣再生稻穩糧促增收

新華社記者唐奕、張子彧

立冬時節已過,在重慶市墊江縣普順鎮紅岩村再生稻示範基地,田間仍是一片金黃,一台臺收割機在稻田裏來回穿梭,轟鳴的打谷機將稻穗變成飽滿的稻粒,三輪車滿載著成袋的稻穀在田間飛馳……

地處重慶東北部的墊江縣是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擁有耕地面積108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98.96萬畝,産量41萬噸。近年來,當地逐步推廣再生稻10萬畝。眼下,其中6.5萬畝再生稻陸續進入成熟期。

11月14日,在重慶市墊江縣普順鎮紅岩村,農民駕駛收割機收穫再生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再生稻是種一季收兩茬的水稻,頭茬水稻收割之後,二茬隨即開展管理工作,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再長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稻穀。最近幾天,趁著難得的晴好天氣,普順鎮紅岩村種糧大戶雷中方招呼村民忙著搶收第二茬水稻。

“再生稻第二茬賣得起價,兩元錢一斤,今年能賣36萬元!”站在打谷機旁,雷中方給記者算賬,加上第一茬水稻畝産值1680元,今年他家的300畝水稻有86萬元總産值。

黃濤是墊江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副站長,幾天前,他與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工作人員在雷中方的再生稻示範基地內進行了測産,結果顯示示範基地再生稻平均畝産302公斤。“7月中旬對同一片頭茬水稻實測的平均畝産640公斤,兩季畝産合計942公斤。産量已接近實現‘噸糧田’目標。”看著豐收的稻田,黃濤笑容滿面。

11月14日,在重慶市墊江縣普順鎮紅岩村,農民將收穫的再生稻裝袋。新華社記者張子彧 攝

墊江縣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區,山間的平原耕地資源珍貴。“沒有辦法增加耕地面積,我們就只有在畝産上想辦法。”黃濤介紹,2020年墊江縣開始引進試種再生稻,過去4年裏,經過對稻種的篩選、培育和改良,以及對種植技術的不斷升級,目前再生稻畝産量接近1000公斤,平均每畝能為種糧戶增收1000元。

有了效益,種糧戶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種植面積在50畝以上的再生稻種糧大戶我們鎮上已經有30多戶,全鎮再生稻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00畝。”普順鎮黨委宣傳委員殷明華説,再生稻少了種子、耕地、育苗、插秧、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成本,又具備風險指數低、銷售價格高等優勢。經過不斷地試驗和推廣,發展再生稻已成為普順鎮種糧戶提高單産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

在普順鎮鳳林村再生稻田旁,有一間大型廠房。殷明華告訴記者,這是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為推廣再生稻種植配套建設的烘乾房,5台烘乾機可以同時烘乾30噸稻穀。“今年11月份雨水多,烘乾房為再生稻的種糧戶解決了後顧之憂。”殷明華説。

11月14日,在重慶市墊江縣普順鎮鳳林村,農民將收穫的再生稻進行烘乾。新華社記者張子彧 攝

“發展再生稻,品種選擇是關鍵、全程機械化是基礎、水源保障和促苗肥是保障。”墊江縣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尹明説,近年來,墊江縣積極響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方針,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水利工程和生産道路等基礎設施,為水稻種植提供了更加優越的生産條件。

尹明表示,墊江縣下一步還將以點帶面,全面推廣如再生稻這樣的水稻種植新技術和優質新品種,不斷提升水稻種植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進種植、管理、收穫全程機械化,發揮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對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