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家校社攜手托起“夢想之翼”

2024-11-06 09:17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原標題:家校社攜手托起“夢想之翼”

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 提出要推動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確保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

早在1952年,教育部便在文件中將“家校(園)合作”作為辦園治校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這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要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

家校社協同育人,實施效果如何,怎樣進一步提升?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1.打造家校共育空間

在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的校園裏,“三分地”家庭菜地計劃實施已有一年。談起實施之初的場景,校長曹君津津樂道:“68塊家庭菜地雖然在校園裏,但不是老師帶著學生種,而是家校共建,以家庭為單位來管護。招募計劃發佈後,家長參與熱情極高,200多個家庭報名,最終通過搖號加公證確定了每塊菜地的歸屬。”

對於菜地,學校不提供託管,僅提供水源和工具收納屋。一位位家長帶著孩子,在農事勞作中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別樣的種植經歷讓孩子明白:一切生活經驗都是從無到有,從實踐中來的。

“這‘三分地’可不簡單,那是親子教育的新陣地,在這裡,可以全員參與創造新的家庭生活。”曹君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收穫了種菜經驗,得到了價值評估。即使蔬菜收成不好,也可以讓孩子明白,不成功是生活的常態,要學會接納和面對結果。這就是過程的教育價值。”

“以前除了家長會等活動,我們很少能走進學校。認領‘家庭菜地’後,現在週末也可以進校。”程女士是該校一名三年級學生的家長,她開心地説,“晚上下班後,也能陪孩子去澆水,碰到老師就會聊幾句。學校打開校門,讓家校溝通更順暢了。”

“教育交流隨時發生,相互支援的關係才能更緊密。以前我們沒找到合適的陣地和載體,家校難免疏離,現在有了打破隔閡、密切交互的可能性。”曹君説。

為了促進家校相互理解,北京市中關村三小除了設立家長開放日外,還開放了一些校內活動和空間,如教師期末閱卷、教研活動、選修課、社團活動、食堂等。家長通過官微預約,每次可安排20~30人入校觀摩。在這些活動中,最受家長歡迎的是觀摩期末閱卷。觀摩的家長每到一個閱卷場地,都會由教研組長詳細講解:試卷的命題原則、命題過程、審核機制、評分標準,以及怎樣指導孩子高效復習等。這樣的觀摩過程,可以讓家長既看到老師的專業性,也感受到老師的不易,進而更加理解老師。

社會力量也在促進家校溝通和理解。2019年,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在全國率先推動家校社共育諮詢室試點建設,致力於提供精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解決家庭教育指導“最後一公里”難題。4年來,已從8個區40個諮詢室發展到16個區120個諮詢室,開展講座、諮詢等活動1.2萬餘場次,服務學生、家長230余萬人次。“這是個很好的探索——政府統籌、部門協同、學校主導、社會支援,共同打造育人合力。”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康麗穎認為。

2.社會課堂放飛夢想

9月21日,“弘揚科學家精神,點亮科學夢想”主題活動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專程從外地趕來,為同學們講述自己走上科學道路的心路歷程,並在會後接受了“小記者”採訪。

“中國科學院始終堅持科研與教育並舉、出成果與出人才並重,通過開展科普工作、打造科普品牌,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引領青少年成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未來力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表示。

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航空實驗小學毗鄰中航沈飛集團、中航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瀋陽航空航太大學,該校黨總支與沈飛集團黨委、瀋陽航空航太大學黨委、學校所屬的牡丹社區黨委不斷交流,碰撞出“航空+”家校社工作思路。

“航空+”專家課堂、“航空+”家長課堂,讓學有專長的身邊人為學生帶來生動前沿的講座;“航空+”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開學第一天,師生和家長在沈飛航空博覽園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中國航空事業110週年紀念日,學校師生代表來到沈飛集團,與中航集團的專家們共同參加航空科普嘉年華活動,全面了解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成就;3D社團的同學與家長來到瀋陽航空航太大學3D列印國際研發中心,開啟家校研學之旅……

在北京,“百校中小學生科普教育高校行”“百場科普教育講座”已成為品牌活動。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1所高校的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等36個場館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各個單位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如首都博物館策劃的“讀城驛站”學校巡展活動,以“探秘北京中軸線”為主題,以展板的形式走進十幾所學校,讓學生們不出校園就可以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沿革、申遺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協同育人越來越受重視。”國家開放大學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系主任王海平説,“建設教育強國,社會機構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按照主體劃分,既有婦聯繫統、關工委系統,也包括少年宮、博物館等機構。社區力量的介入,更增強了全社會共同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托舉‘夢想之翼’的力量。”

3.疏通育才用才堵點

在職業教育領域,社會協同力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

“校企協同對職業教育而言意義重大。具體可分為協同人才培養、協同資源建設、協同文化生成三個部分。”長三角産教融合與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浙江工業大學教授陳衍説。

“人才培養方面,職業院校與企業需要協同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資源建設方面,二者是共用資源平臺的建設主體,體現在資訊資源、設施設備、人力資源、項目資源、數字化資源、研發資源等方面。文化生成方面,企業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將企業文化融入專業教學過程和學生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陳衍介紹。

“部分地方高校推進校企合作之所以進展緩慢,深層原因是其自身服務區域産業發展的實質性貢獻度不高、能力偏弱;部分職業院校之所以難以調動龍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深層原因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匹配性不強。”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羅仲尤表示,職業教育應立足國家和區域産業行業發展實際,通過社會協同力實現産教深度融合,有效激發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形成“産業鏈”“崗位鏈”“教育鏈”“創新鏈”無縫對接,進一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適合性、匹配性。

陳衍認為,校企之外,社會的作用也不可輕忽。“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區域為節點,以行業為支點,引導和支援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為校企協同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援。社會是監督者和實施者,社會機構、行業協會等對校企協同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督評估,確保校企協同的品質和效益;社會還可以整合各種資源,為校企合作搭建平臺,促進資訊交流、資源共用、技術流通。”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