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産量增加20%!“梨樹模式”夯實“東北糧倉”
最近,吉林省公主嶺市470萬畝糧食作物陸續進入收穫期。種糧大戶王成家的玉米今年長勢良好,估算畝産能達1800斤。
這兩年,王成把自家的收割機進行了升級換代。以前收割機只能收玉米棒,升級後,這款收割機能自動將玉米棒脫粒,剩下的玉米芯在機器裏直接粉碎,跟隨秸稈還田。
玉米棒直接脫粒不僅提高了效率,每公頃還能節約500元到600元的人工成本。
吉林是玉米種植大省。位於松遼平原腹地的梨樹縣被譽為“東北糧倉”。最近,這裡的300多萬畝玉米也進入了收穫期。田間作業的收割機能夠把玉米的外皮直接剝掉,並跟秸稈一起粉碎還田。
合作社負責人宮雪告訴記者,收割機的後面就是還田機,現在他們採取了高留茬的“梨樹模式”進行秸稈還田,防止大風刮走秸稈。
黑土地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十分珍貴。過去,農民種一季玉米,地要反覆整、壓4次,這種種植方法對地力消耗很大,導致黑土層逐漸變薄、有機質下降。為保護好黑土地,當地研究出“秸稈覆蓋、機械種植、輪替休耕、規模經營”的保護性耕作——被稱為“梨樹模式”。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康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楊青魁:增加有機質,能省20%化肥。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強盛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宮雪:我們合作社用梨樹模式這種方式種植已經6年,現在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加了,現在在地裏隨便用手一摳就能看見蚯蚓。通過秸稈還田,培肥了地力,配合合理密植,現在的坰産比五年前要增加2000斤。
同樣的土地,不同的模式,玉米産量比從前增加了20%,宮雪打心眼裏高興。多年來梨樹縣示範推廣面積由2007年的200多畝,發展到今年的330萬畝,玉米産量常年穩定在40億斤以上。
從2021年開始,吉林省糧食總産量一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今年吉林省將地力提升投入資金佔比由原來的5%提高到20%以上,一共有1098萬畝的高標準農田發揮增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