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視頻>

河北鹽鹼地的蛻變:中國經驗到南南合作

2024-10-17 10:48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曾經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鹽霜,一年收的麥子只夠春節包頓餃子吃。1973年,中國農業大學的老師們來到曲周,將鹽鹼化最嚴重的張莊村400畝地作為“試驗區中的試驗區”。在這實施了打淺井、地成方、樹成行、道路通、排水暢五個措施,探索鹽鹼地綜合治理之道。1977年,治理後的張莊糧食總産量比歷史最高水準增加約兩倍。

如何儘快複製這一成功經驗,早日擺脫鹽鹼之苦?1982年9月,作為改革開放後首批農業外資項目,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正式批准“河北農業發展貸款項目協定”,讓農大老師們的成功策略能夠迅速複製。整個曲周北部農村舊貌換新顏,糧食産量、灌溉面積、林木覆蓋率、農民收入等核心指標大幅提高。

2009年,農大又在曲周建起了全國首個“科技小院”,開展實用新技術研究和推廣,有效解決農業技術“最後一公里”難題。15年來,這一模式被迅速推開。中國已經有157家科研機構成立1800多個科技小院服務鄉村。

2019年,中非科技小院項目啟動,旨在為非洲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青年人才。截止目前,已為非洲12個國家培養了90余名青年人才。剛剛揭牌的“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將以馬拉維為中心輻射非洲。

農大師生50年來持續接力締造的曲周模式,正在深刻影響非洲農業技術的推廣進程。

曲周縣從荒蕪到肥沃的旅程,見證了人類韌性和國際合作的力量。

【責任編輯:白韻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