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從手藝人到“守藝人”, 看雲南雪山腳下山村“蝶變”
新華社昆明8月8日電(記者熊軒昂、陶一萍、丁怡全)連綿起伏的雪山、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一座雪山下的小山村映入眼簾。
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傳統建築風貌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一座座納西族傳統民居錯落有致地點綴在玉龍雪山下,石墻青瓦與周圍的雪山和溪流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這是玉龍雪山腳下的玉湖村一景。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玉湖村現在的旅遊業態非常豐富,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成為了遊客們來麗江旅遊的重要打卡地之一。”玉湖村內一家名為“滇雲手造”文創體驗店的主理人杜寒梅向記者介紹,玉湖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也得到了許多旅遊從業者的青睞。
7月31日,“滇雲手造”文創體驗店內的特色文創産品。新華社記者 熊軒昂 攝
石頭從山上搬、木材在林中撿,從事文旅行業多年的杜寒梅和兩位朋友一起打造了這間原生態的文創手作體驗店,顧客可以在庭院裏、閣樓間體驗製作傳統的納西族東巴紙、白族扎染,也可以嘗試製作時下頗為流行的漆扇、琺瑯飾品。
舂料、抄紙、曬紙……杜寒梅正指導來自外地的顧客製作東巴紙。在庭院內晾曬乾後,顧客們揭下紙張,在上面蓋章、模倣書寫東巴文。東巴紙採用蕘花樹皮作為原料,使用納西族創制的古老的造紙工藝,有著防水抗蛀、能長期保存的特點,是東巴文化的重要載體。
“比起只是購買手工藝品,我們更希望顧客體驗到傳統的手藝。”杜寒梅説,越來越多的遊客願意去了解東巴文化,目前每天都有10組左右的遊客來店裏體驗不同的文創項目,感受“紙壽千年”的魅力。
7月31日,遊客在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湖村的一處納西族村民家中體驗當地特色文化。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從傳統的手藝人到融合發展的“守藝人”,杜寒梅等一批創業者的故事在玉湖村不斷上演。
走出杜寒梅的文創體驗店,沿著傳統的石子路漫步在村中,道路兩旁林立著風格各異的咖啡館、村民們在家打造的鄉村民宿以及充滿民族風情的特色餐館。村民們傳承了納西先祖們留下的技藝,將現代與傳統在這個雪山腳下的村落完美融合。
然而,玉湖村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並非與生俱來。在過去,由於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等原因,玉湖村曾一度陷入貧困的泥潭。
“通過保護好生態、做精文旅産業,我們玉湖村煥發了新生。”玉湖村黨總支副書記和新華介紹,過去村民們砍伐樹木、挖砂石,破壞了生態環境,日子卻沒多少起色。近年來,玉湖村抓住鄉村振興發展的機遇,將村莊規劃與産業發展結合起來,引入了優質業態,採取“政府搭臺、企業助力、農民唱戲”的産業發展模式,帶領村民們走上了一條“生態文旅”的致富路。
7月31日,遊客在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湖村的一處納西族村民家中體驗當地特色文化。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走進玉湖村的納西文化體驗館,54歲的和傑林正帶著遊客們參觀自家的老宅,體驗磨豆花、穿納西服飾等民俗活動,介紹院子裏蘊含的納西文化。
四年前,和傑林將家裏傳統的納西民居翻新改造成為村裏第一家納西文化體驗館。遊客們在和傑林家中可以體驗“做一天納西人”,深入了解納西族的習俗和文化,品嘗納西族的傳統美食。
“生活比以前好得多,腰包也鼓起來了。”和傑林開心地告訴記者,目前家裏依靠經營納西文化體驗館,一年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
和傑林的女兒和玉月從國外留學回來後,看到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決定留下來和父親一起運營體驗館。“我希望和父親一起傳播納西文化。”和玉月説,她通過社交媒體分享村裏的生活,吸引了更多遊客慕名而來。
7月31日,遊客在雲南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麗江天氣涼爽,很適合夏天旅行避暑。”來自廣西的姑娘藍夢婷帶父母在麗江開啟一場生態與文化之旅,這裡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7月31日,廣西遊客藍夢婷一家在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湖村的一處納西族村民家中體驗當地特色文化。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據統計,今年1至7月,玉湖村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35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500萬元。隨著村裏的文旅業態不斷豐富,預計全年遊客人數將突破8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將達到5000萬元左右。
“玉湖村要建設成為老百姓的幸福家園。”和新華介紹,玉湖村在開發時堅持以生態旅遊為引領,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保持納西傳統民居的風貌特色,將納西族文化與旅遊産業深度融合,讓村民們在綠水青山間安居樂業。
玉龍雪山巍巍,山腳下村落裏的人們,正譜寫一曲鄉村振興的新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