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小院科研範式 推進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
農業綠色發展對於實現國家糧食安全、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農業正處於從資源消耗向資源高效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業生産投入高、産量低、效率低、環境風險大等問題仍較為突出。探索新的農業科研範式,以新質生産力為引擎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已成為全國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成為變革農業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支撐鄉村振興的重大需求。
傳統農業科研模式存在的“三個錯位”
一是農業科研模式與新時代需求錯位。新時代的農業發展需要綜合運用農學、生物、生態、資訊技術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以解決複雜的農業問題。然而,傳統的農業科研模式,由於學科的條塊劃分,往往局限于單一因子、單一目標和單一過程的研究,導致許多研究成果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無法有效指導實際複雜場景下“農業綠色增産增效”多目標協同的農業生産。
二是技術創新與末端應用錯位。傳統的農業科研注重理論與技術的先進性和創新性,而忽視了實際場景應用與市場需求。在從試驗田到小農戶技術轉移過程中,農民被動接受科研人員開發的技術與産品,導致技術創新者和末端用戶之間的供需錯位,技術創新與生産場景條件和農民實際需求不匹配,制約了技術的採納與應用效果。
三是技術應用與落地模式錯位。技術成果應用對産業化環境、政策支援、資金投入等有差異化的要求。然而,技術研發者多關注技術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忽視了技術應用的市場特徵和場景特徵,與落地應用的環境不匹配,技術成果轉化難、推廣應用慢、科技貢獻率不高。
變革農業科研思路,構建農業科研新範式
在新産業、新業態的驅動下,農業技術需求呈現場景化、資訊化、整裝化等特點,單項、單環節的技術已不能滿足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新需求。為此,中國農業大學自2009年開始探索建立了“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科技小院新模式,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基於現實場景“在發展中做研究、零距離推動改變”的農業科研新範式。
科技小院師生將科學研究的主戰場由實驗室轉移到“三農”前線,科研人員從大城市的科研院所走向村屯農家和田間地頭,在複雜的一線實際場景中發現農業生産面臨的問題,遵循“從生産中來,到生産中去”的思路,將技術創新與生産實踐、農戶需求和國家農業發展緊密結合,在充分尊重農戶的權利和需求前提下,形成了“在發展中做研究、零距離推動改變”的農業科研新範式,打破單一學科思維定勢,改變了在實驗室研究、地頭成果推廣的“從研究到發展”的傳統思路,解決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難題。這一新科研範式的關鍵在於:
第一,駐紮一線,深入實戰場景研究真問題。秉承問題導向式的科學研究理念,堅持駐紮生産一線,以場景為對象和載體,精準識別關鍵制約因素,與用戶面對面交流,了解真實需求和關鍵痛點,服務於農業生産的實際需求。
第二,共同創新,面向農戶需求和國家戰略。創新場景從實驗室轉移到農業生産中,“帶著知識到一線”,在産業一線場景中,診斷“卡脖子”問題,與用戶一起創新技術,並進行“場景到場景”驗證,改變了傳統的“帶著技術去推廣”的模式。
第三,“四多”協同,實現技術的大面積落地。科技小院秉承“多學科交叉、多目標協同、多過程融合和多主體參與”的“四多”原則,匯聚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智慧解決複雜問題;注重將科技創新與社會、經濟、環境等多目標相融合,確保技術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社會效益。此外,創新按需聯合、優勢互補的“政産學研用”一體化融合模式,實現多主體可持續共贏。充分發揮科技小院的紐帶作用、政府的政策優勢、企業的資金與機械優勢及農戶的生産經驗等,通過四化(技術標準化、物化、資訊化、機械化)驅動,將分散的資源和要素組織起來,打破了技術應用“最後一公里”壁壘。
發揮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引領作用
轉變農業科研範式,以新質生産力為引領推進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創新理論和方法,加強農業科研的體系化建設,推動農業科研範式的深刻變革和新質生産力的形成,著重抓好以下三點:
一是面向國家戰略和重大任務,在一線場景中開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不斷挖掘和培育新質生産力,提升全要素利用率,為農業綠色化、高品質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通過深入研究和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優化農業生産結構,提升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生産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
二是創新“點線面”一體化組織模式,推動全産業鏈升級。根據優勢産區佈局,聚焦産業發展重大問題,以産業體系或縣域為單元,建設科技小院集群,打造多學科聯合攻關、農業技術轉化推廣的綜合性創新平臺。同時,探索産業集群發展,促進産業鏈融合發展,以産業鏈“線”的優化升級,帶動縣域經濟“面”的快速發展。
三是變革教育模式,培養複合交叉創新型人才。鼓勵科技小院複合交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集實踐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為一體,有效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同時,促進知識的跨界融合與應用,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懂農業、愛農民,具備科技、管理、領導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複合交叉型人才,推動未來鄉村振興和農業高品質發展。
(作者:張福鎖,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申建波,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