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網藝雲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提升技能水準 拓展增收渠道——甘肅臨澤縣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觀察

2024-04-26 09:53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日前,一工城村的幾位脫貧群眾正使用點播機播種玉米。

春耕時節,沿河西走廊深入祖國西北腹地——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沃野田疇儘是繁忙景象。途經平川鎮一工城村的片片黃土地時,記者看到拖拉機、旋耕機等各式農機往返穿梭,時不時還有無人機從頭頂低空掠過……了解一番才知道,操作這些農機的“司機”,大多是來自當地的脫貧群眾。

“農機手上崗就有穩定收入,只要脫貧群眾想幹,我們就包教包會。過去‘等靠要’的人少了,大家都想抓住機會過好日子。”本地致富帶頭人魯翠紅,站在田埂上望向遠方、充滿希冀。

如今在這片熱土之上,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充分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已成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多部門、多行業協同發力,一股股為脫貧群眾謀發展、穩增收的發展合力正在臨澤縣匯聚。

培養“頭雁” 激發脫貧群眾致富潛能

“以前在外就是打零工,沒有固定收入,有時候一年收入還不到一萬元。這幾年在魯翠紅的‘傳、幫、帶’下,除了學會駕駛農機,我還負責地裏的定苗、補苗、除草、施肥、灌溉等田間管理工作。”一工城村脫貧戶趙曉英告訴記者,“跟著魯翠紅學了技術,天天有活幹。”現在基地內有長期工10多人,每人年收入在三萬多元,比較穩定。

説起魯翠紅,一工城村的婦女個個都對她稱讚有加。2016年前後,位於一工城村南邊的黃土地還是一片荒灘,魯翠紅在政策支援下,先後開墾土地1500畝,種植小麥玉米、設施葡萄、梨樹等;並依託臨澤縣永盛勞務公司,牽起“巾幗娘子軍”就近務工的“紅線”。

最近幾年,她先後聯繫全鎮各村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蔬菜基地等用工主體,結合不同季節務工需求和脫貧群眾、留守婦女現狀,探索創新“基地+脫貧戶(留守婦女)”的務工模式。

春天整地、播種,夏天除草、施肥、玉米去雄,秋天收玉米、采收水果,冬天大棚育苗……2023年,在魯翠紅帶動下,全鎮268名脫貧群眾進入勞務輸轉産業,年收入增加300多萬元。

“以前他們不知道怎麼幹,現在我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手把手教,讓他們親眼看到、體驗到、操作到,學會後可以留在社內繼續幹,也可以出去自己找活幹。”魯翠紅説。

與魯翠紅類似的“帶頭人”還有蓼泉鎮寨子村婦聯主席白彩娟。2015年,白彩娟成立聚增榮泰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在甜葉菊、小雜糧收購方面每年都有2000畝左右的訂單,常年用工1200余人,解決了當地近30%的脫貧群眾就業問題。

“我在合作社幹了五六年了,工資是一週一結,家裏的活也不耽誤,去年掙了2萬多元。”寨子村的脫貧戶、今年60歲的王希明説,“以前村裏沒工作機會,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

提振産業 營造就業創業氛圍

日前,在臨澤縣平川鎮蘆灣村楊天林的溫室大棚內,脫貧戶楊天林正帶著工人采收剛成熟的茄子。

“我現在有2座1.2畝的日光溫室棚,今年主要種的就是茄子。”楊天林告訴記者,春節後茄子價格不斷上升,最高漲到每公斤9元,從上市到現在已採摘了幾茬,估計每棚能産一萬斤左右,如果全部拉到張掖銷售,收入能達到三四萬元。

近年來,臨澤縣平川鎮將發展特色高效現代産業作為助力脫貧群眾增收就業的關鍵。通過“訂單種植+村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不僅種辣椒、番茄、黃瓜、茄子等應季蔬菜,還鼓勵群眾種植反季節蔬菜。目前,該鎮已建成黃家堡、五里墩、平川等6個蔬菜種植基地,培育蔬菜産業帶頭人10余名,帶動全鎮落實蔬菜種植面積1.8萬畝。

“要不是入股合作社發展蔬菜産業,家裏的生活還是很困難。”劉生祥是平川鎮五里墩村脫貧戶,一家3口人,妻子和兒子均患有精神疾病,隨時都有返貧風險。隨著三年前入股臨澤縣普惠土地股份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産業為他每年增收近2萬元。

近年來,五里墩村黨支部充分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領村社黨員幹部成立臨澤縣普惠土地股份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引導群眾以土地、資金、勞務等資源要素入股合作社,實現收入有保障、脫貧有産業。

蘆灣村和五里墩村成立合作社發展特色産業是臨澤縣打造産業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的縮影。2023年以來,臨澤縣依託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産業園,積極發展富民産業,引導脫貧戶融入産業發展。目前,全縣不僅為396戶脫貧戶投放雞苗8404隻,還累計發放各類幫扶貸款669戶3000萬元,重點用於産業發展,有效拓寬了脫貧戶增收渠道。

“雨露計劃” 強化教育幫扶力度

“感謝政府搭建的平臺,沒有他們牽線搭橋,我很難找到這麼好的工作。”得益於臨澤縣沙河鎮合強村“雨露計劃”,近日,大學畢業生何正寧打點行囊,奔赴蘭州一家科技公司辦理入職,從脫貧學生到科技行業從業者,何正寧走出了人生路上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臨澤縣高度重視脫貧家庭學子就學就業問題,持續健全“雨露計劃+”政策幫扶機制,瞄定農村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群體,精準實施幫扶政策,讓寒門學子不再為讀不起書、缺乏技能、難就業而犯愁。“雨露計劃+”為他們鋪就從家門到校門、從校門到職場的通途。

據了解,“雨露計劃”是為脫貧家庭量身打造,以提高脫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就業為核心,扶持和幫助脫貧人口增加就業發展機會和提高勞動收入的專項幫扶措施。每年,縣裏相關部門都專門組織縣、鎮、村三級開展政策宣傳,充分利用網站、公眾號、公告欄、廣播、網格員走訪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雨露計劃”等支農惠農政策,做到項目家喻戶曉,符合條件的學生都能及時申報。

同時,縣裏還動態關注脫貧戶及監測戶中有接受職業教育意願的在讀生,建立資助資訊庫,為精準落實政策奠定基礎。臨澤縣採取雙迴圈監測法,縣農業農村局與教育局資訊共用後採用資訊化手段篩查適齡在讀學生,反饋鎮村核實上報,駐村幹部和網格員日常排查走訪及時發現上報需要資助學生名單。

“我們建立了《臨澤縣‘雨露計劃’學生就業臺賬》,充分整合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春風行動、縣人社微信公眾號等就業平臺,針對未就業畢業生,相關部門通過提供就業資訊、組織線上線下就業招聘會、推薦工作崗位、跨省組織輸出、省市縣企業招聘、就近就地轉移安置等途徑,確保資助學生畢業後快速穩定就業,有力促進脫貧家庭增收致富。”臨澤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春季學期,臨澤縣“雨露計劃”已資助學生173人,發放補助資金25.95萬元。通過“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85%以上的畢業生實現高品質創業就業。

【責任編輯:楊霄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