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中國育種新突破!這“三鮮”有了“中國芯”

2024-01-26 08:58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記者于文靜 鬱瓊源)春節臨近,人們的餐桌和年貨購物車裏肉食種類豐富,“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國內外産品花樣繁多。

根據農業農村部和中國農科院最新統計,我國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種華西牛,近三年凍精市場推廣佔比17.8%;自主培育的12個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市場佔有率達到35%;國産白羽肉雞品種市場佔有率提升到25.1%。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中國種子,其實不只是糧食蔬菜,動物種源也是廣義的“種子”。雞、牛、蝦,餐桌上看著普通的這些品種,以前種源不同程度靠進口,白羽肉雞種源甚至100%依靠“洋種子”。

這是為啥?

吃得少、長得快、得病少、生得多,是“洋種子”的普遍特點。發達國家發展現代畜禽養殖時間早,基礎數據和繁育體系強;我國發展現代畜禽養殖只有數十年,雖然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但育種技術和效率還有不小差距。

只有核心種源攥在自己手裏,才能不管國外形勢怎樣,咱老百姓的餐桌有保障。

三件“寶貝”是如何一步步通過自主培育、到百姓碗裏來的?

正如炒菜需要好的食材、炊具、烹飪技術,育種也要有好的種質資源、科研平臺、育種技術。近年來,我國三管齊下,加快産學研合作,步步為營。

以“一隻雞”為例,白羽肉雞適合做快餐、團餐和加工製品,供給量佔我國雞肉市場半壁江山。歷經幾十年磨一劍,2021年底三個國産品種通過審定,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如今,自主培育品種市場佔有率25.1%,去年還出口坦尚尼亞,試水國際市場。

雞、牛、蝦,這“三鮮”的一小步,是中國飯碗的一大步。

2021年我國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以來,著力推動“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

2023年是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第三年。“地上跑的”“水裏遊的”,育種基礎打得咋樣?

成績單挺亮眼。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已經完成,其中新發現帕米爾牦牛等畜禽品種資源51個,採集製作水産資源12萬多份。

同時,國家海洋漁業種質資源新庫建成運作,畜禽種質資源庫加快建設。300個種畜禽場站、101個水産原良種場組成良種繁育“國家隊”,基本實現豬牛羊禽、魚蝦蟹貝全覆蓋。

上述巨大寶庫,是我們發展這“三鮮”、培育更多“鮮”的底氣。

圍繞這些陸海“寶貝”,下一步如何齊發力?

龍頭企業將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種業基地攜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育種聯合攻關,農業科研“國家隊”將強化應用導向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種源市場競爭力。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農業科技的進步,終將體現在老百姓餐桌的一蔬一飯,魚羊為“鮮”。有了“中國芯”加持,中國飯碗、中國味道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