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本網獨家>

蓋茨基金會官員:平等的夥伴關係是中非農業合作的基石

2023-10-18 13:41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非關係源遠流長。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雙方在外交、經貿、發展合作等領域建立了多方位的友好關係。近年來,中非關係不僅上升到全新的高度,並擴展到前所未有的領域。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農業發展項目副主任歐拜·哈利法(Obai Khalifa)撰文表示,平等的夥伴關係是不斷發展的中非農業合作的基石。——編者按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農業發展項目副主任歐拜·哈利法(Obai Khalifa)

今年六月,我再次訪問了中國,並有幸參加了在長沙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博覽會自2019年開始舉辦,現在已成為推動中非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平臺。會議活動非常豐富,充分展現了中非交流的廣度和深遠目標。其中,農業合作的地位日益彰顯。在這次行程中,我還前往北京拜訪了一些蓋茨基金會在農業科研領域的合作夥伴。這些夥伴正在與非洲的農業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將中國的創新成果因地制宜地推廣到非洲。看到中國科學家為改善非洲農業生産力做出的鄭重承諾,即便我已投身農業領域多年,也依然備受觸動。

平等是有效合作的基礎,它與創新和專業知識同等重要。我見到的中國科學家和企業界人士都用平等的視角去看待中非合作,這令我很受鼓舞。這不僅是原則問題,也是中非合作實現卓著成效的重要保障。

那麼,平等的合作夥伴關係由哪些要素構成?在實踐中又是如何體現的?我將通過探討小農戶在中國和非洲農業中的核心地位、私營部門的角色以及尊重農戶想法的重要性等三個方面來回答這些問題。這些要素在蓋茨基金會支援的中非水稻種植合作項目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個項目充分詮釋了先進的技術、本地化的商業合作以及互相尊重的原則是如何有機結合以確保合作最終取得成效的。

中國和非洲的農業發展均以小農戶為核心,這也是雙方開展互惠合作的基礎

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核心支柱,在非洲一半以上的國家中佔GDP的比重高於17%,而全球平均比重僅略高於4%。據估計,非洲60%的勞動人口從事農業,其中80%是小農戶。他們正面臨資源獲取困難、融資途徑有限等嚴峻挑戰,因而無法享受農業科研突破帶來的成果。這導致非洲國家的農作物和畜牧業産量遠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除了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以外,氣候變化、經濟下行、地區衝突和政治動蕩更讓非洲小農戶的處境雪上加霜。

雖然中國和許多非洲國家在氣候、地理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別,但是在農業發展中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點,即以小農戶為中心。2019年中國公佈的農業普查結果顯示,小農戶佔全國農業從業人員的比重高達90%。他們耕種了全國70%以上的可耕種土地,是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過去40年,中國農業轉型對經濟增長髮揮了關鍵作用,憑藉僅佔全球8%的可耕種土地,保證了全球20%人口的糧食供應,為7億人的脫貧奠定了基礎。

正因如此,非洲熱切希望學習中國過去幾十年來的農業發展經驗。自2008年以來,蓋茨基金會一直致力於促成這方面的合作,並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了合作關係,支援他們為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研發適合當地的“綠色超級稻”。中國農業科學院進而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和非洲水稻中心開展了合作。截至2019年,這項合作成功研發了78種氣候適應力強、抗病害、産量高的水稻品種,惠及亞非18個國家160多萬農戶。該項研究還推動了節水抗旱稻的研發並在中國多個省份成功示範種植,實現了國際協作的互惠互利。

在這一長期合作的基礎上,我們還推出了一個新項目,即支援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尼日利亞穀物研究中心合作,在尼日利亞和馬利開發並推廣新的水稻品種。這些新品種能夠抵抗威脅全球水稻種植的頭號病害——稻瘟病,並能適應因氣候變化而更為頻繁發生的乾旱、洪澇、土壤鹽鹼化等問題,以幫助當地小農戶應對諸多挑戰。該項目以對“綠色超級稻”在尼日利亞的種植情況進行評估為起點,借鑒了對該品種以及其他品種試種的經驗教訓,採用先進的分子育種技術,增強了尼日利亞最常見的兩個水稻品種的抗性。2022年旱季,這兩個品種在四個示範點種植,其産量比當地流行的品種平均高出30%和50%。

私營部門合作夥伴對推廣農業創新至關重要

新的産品已經得到驗證,項目到了這個階段似乎可以圓滿收尾。但在現實中,科研突破本身只能部分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將創新成果納入一個正常運作的種業體系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小農戶獲得這些新品種,而這就需要市場發揮作用。

在非洲,吸引農業投資往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前期投入大、氣候風險高以及投資回報週期長等因素阻礙著資源進入非洲農業部門。因此,蓋茨基金會採取了一體化的策略,推動政府和科學界的夥伴與私營部門合作。我們的經驗表明,企業的參與往往是釋放農業發展潛力的關鍵。

中國專家和當地農民在尼日利亞阿布賈的水稻項目示範種植點。(供圖:中地海外集團)

我們與在尼日利亞經營的中國企業合作,他們與當地六傢具有地區代表性的種子分銷商達成合作協議,業務涵蓋種子、農藥、農機、太陽能水泵等多個領域。這樣一個全面的合作框架,結合企業組織的培訓和研討,能夠確保農民在獲得種子的同時也獲取相關科學知識和設備,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企業還會積極推廣新的品種,尤其是面向中國-尼日利亞食品和酒店行業,迄今已銷售和加工225噸以上的産品。可以看出,只有通過企業的充分參與、激發市場的力量,才能持續地吸引和確保小農戶換種新的水稻品種。

尊重農戶的想法是所有農業夥伴關係成功的核心

在這些農業項目中,最大的陷阱是我們自以為是“專家”而忘記傾聽農民的想法,事實上正是他們通過自身充沛的創造力、適應力和韌性親身經歷並克服了種種挑戰。在蓋茨基金會,我們一直在戰略設計和項目實施過程中貫穿這一理念。基金會聯席主席梅琳達·弗蘭奇·蓋茨在她的著作《女性的時刻》中就曾講過一個農業研究人員在開發新種子時只和農戶中的男性交流,結果出現偏差的例子:男性掌握著選購種子的決定權,然而大部分種植和收割的工作是由女性承擔的,而雙方對於種子的評判標準並不盡相同。比如某個品種的稻桿太短,因此女性在收割時就必須一直彎腰,這會讓收割的速度變慢,且更費力。當丈夫從妻子那裏得到這樣的反饋時,他們就不會再購買這個品種的種子。這意味著研究者只能將一切工作推倒重來,很多努力都會白費。

為了幫助農民建立對農具、種子、農業技術等創新工作的信任,工作人員必須來到田間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中國的合作夥伴告訴我一個故事,當時在尼日利亞的示範基地,他們試圖説服當地農民淘汰原先廣為採用的直接播撒種子的方法,轉而採用中國的插秧法,但沒有成功。在詢問了當地農民的意見後,他們才意識到,中國的插秧法雖然能有效提高産量,但是太複雜,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於是,他們和當地農戶一起開發了一種直接播種法,與播撒法相比,既減少了勞動量,又能節約資源、縮短生長期,還能抑制雜草生長。雖然這種方法的産量仍然低於插秧法,但是和傳統的直接播撒法相比還是有顯著的改善。同時,由於這種方法較為簡單,農民種水稻和採用新品種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提高,當地的農業産量和農民收入也隨之提高。

展望未來

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和持續的地區衝突正在加劇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對於非洲國家來説這些挑戰更加嚴峻。只有通過合作,我們才能共同應對。中國在推動與非洲國家農業合作方面已經採取了切實有效的行動。

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將於今年11月在海南舉辦,而2024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也將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為中非農業合作注入更多動力。

蓋茨基金會非常榮幸能夠在尼日利亞和馬利的農業合作項目中發揮作用。我相信,這些項目所展現出的平等合作精神將繼續指引來自中非雙方的科學家、創新者和商業領袖在未來攜手努力,共同造福非洲的小農戶。

文中部分精要觀點將刊發于近期《當代中國與世界》(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World)英文版智庫學刊


【責任編輯:孫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