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鄉村振興案例>

錨定農業強國目標行穩致遠

2023-06-14 09:32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和命脈,農業農村問題持續被關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農業強國”首次被寫進黨代會報告。

隨後,今年2月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意見》再度重申農業農村問題的重要性。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的第一份“一號文件”,也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由中國官方發佈的聚焦“三農”工作的重要文件。文件指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産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農業強國”作為重點提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汪三貴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農業強國”指的是農業生産能力和效率全面提高,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個總領性目標。

汪三貴坦言,“大國小農”是中國的基本國情,長期以來,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種子資源都被國外掌握。而在現階段,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必須建設“農業強國”,把糧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鄉村振興與農業強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業內看來,中央一號文件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出發,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對於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難的一部分。”汪三貴告訴記者,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基本要求。

“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這兩者一脈相承,又各有側重。”汪三貴補充道,鄉村振興是手段和策略,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要達到的目標。鄉村振興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農業強國的先決條件。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加速演進。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此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認為,作為成長型的經濟大國,中國對農産品需求旺盛,消費增長速度遠超越生産增長速度的狀況已持續多年,且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裏這一趨勢還將維持不變。在他看來,儘管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保持增長勢頭,但是由於經濟增長、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等因素帶來的增長性需求,以及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地緣衝突加劇帶來的儲備需求會持續增長,從而使農産品供需緊平衡越來越呈常態化表現。“做好‘三農’工作對於增加國內的確定性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複雜多變至關重要。”他説。

2022年12月,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未來5年“三農”工作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這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

“農業現代化發展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農業強國則是在農業現代化的持續推進中發展而成。”張紅宇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從中央的部署不難看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會是今後一段時期的中心工作,通過鄉村振興工作的持續推進,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從而最終實現農業強國目標。

鄉村振興是實現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和根基。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鄉村振興將要素在鄉村集結。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長期從事農村調研工作,他告訴記者,只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各類要素持續向農村農業農民傾斜,才能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農業強國的硬核內涵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體目標而言,同步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上述提及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科學謀劃和推進“三農”工作,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解決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不搞脫離實際的面子工程。

汪三貴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農業強國要注重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除了要讓農業生産總量有大幅增長,還要引入現代化的農業生産體系,提高生産效率,比如科學的生産技術、完善的組織方式等,從而打造高産、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並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保護好農業資源和生態系統。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五強”要求裏,供給保障強排在首位。此前,保障糧食安全、口糧自給也是中央層面戰略反覆提及的關鍵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充分供給是我國建設農業強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任務。”張紅宇坦言,全球農業發展到今天,衡量農業強國有多重標準和視角。但能否提供最大化的農産品産出,滿足國民所需始終是最核心的標誌和要求。他闡釋道,作為人口大國和農産品消費大國,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型最核心的要求是依靠自己的資源解決自己的問題,依靠自己的供給解決自己的需求問題。

張紅宇指出,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踐中,無論是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還是農産品生産總量、産業産品類型豐富程度、重要農産品儲備供給能力,包括在全球農産品貿易格局中的份額和地位,都決定了我國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然性。

他將農業強國的目標總結為通過先進農業科技、先進生産方式以及強有力政策支援的共同作用,實現極高的農業勞動産出效率、土地産出效率及資源配置效率,並最終表現出強大的農産品産出能力、供給能力,以及在全球農業格局中有充分産品競爭力和強大貿易話語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居民對農産品的需求不斷多元化,總量也在不斷增長,實現重要農産品供需平衡是過去、現在以及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最重要的任務。”張紅宇向《中國報道》記者強調。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馬曉河認為,邁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都實現了農業農村現代化,但只有少數國家發展為農業強國。他指出,對於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來説,外生力量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拉動、內生力量農民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政府支援力量的增強,這三個因素都是關鍵。

“農業大國並不等於農業強國。”在談及農業強國目標的內涵時,張琦指出,高品質發展是現階段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之一,這意味著在實現産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過程中,要打破原有路徑依賴,變革現有農業農村生産生活方式,持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

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

2020年底,中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鄉村工作邁入新階段。公開的數據顯示,這10年間,我國農村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以每人平均收入來看,2013年至2021年,中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約2.1倍,增長速度高於城鎮居民和全國平均水準。

但不可忽視的是,現階段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仍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其刊文中指出,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如果不建成農業強國,在吃飯問題上還會被人“卡脖子”,我國現代化建設就難以真正掌握主動權。中國的自然稟賦決定了人多地少,而農業又是所有産業中的短板之一,從這一角度而言,建設農業強國是一項艱巨任務。

多位專家都表示,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尚在發展階段,實現農業強國建設目標雖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但同時面臨著諸多挑戰。汪三貴向《中國報道》記者舉例稱,現階段,我國每人平均耕地資源有限,有部分土地資源受到自然條件、城市化等因素的限制,難以保護和開發,而在全球範圍內,我國每人平均耕地面積也低於平均水準。此外,我國在農作物的育種、智慧農業等農業現代化方面以及人居環境、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等農村現代化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短板。“鄉村振興工作已經進入第三年,接下來除了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要著力激發鄉村的內生發展動力。”汪三貴説。

今年是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下一步如何做好“三農”工作,事關建設農業強國的良好開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模式。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依託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張紅宇在調研中對此頗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我國農業資源豐富,但每人平均資源短缺,因此更要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在保護中加以利用,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實施綠色發展,處理好農産品生産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生産、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張紅宇表示,基於農業的資源稟賦、産業特徵、經營方式、政策導向和目標任務,我國建設農業強國的路徑選擇區別於全球農業強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軌跡,需要基於我國國情和農情,發揮農業比較優勢,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他分析説,與美國、日本、荷蘭等地的農業相比,我國農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多元化。這種多元化特徵不僅表現在農業資源的多元,也表現在農業産業、産品類型多元。

“走中國特色農業強國之路也進一步順應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在建設農業強國進程中,幫助、提高、發展、富裕小農,促使小農分化和發展,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生産經營從業者的生産積極性,努力促使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張紅宇説。

他建議,通過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小農,促使形成土地承包農戶兼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以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生産方式為全球提供農業經營模式的選擇。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振興。張紅宇對此表示,發展鄉村産業要秉承新發展理念,順應新發展階段,形成新發展格局,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同時,加強規劃引領,統籌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明確不同特色産業發展的目標定位、佈局和任務,注重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形成創新格局,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最終實現農業強國目標。(文章來源:中國報道  記者:邱慧

【責任編輯:王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