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綠色發展鑄就鄉村産業未來 生態産業化引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4-05-14 16:10:40

來源: 光明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把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産業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物質基礎和財力保障,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實現鄉村振興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個維度的發展,就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

創新是引領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為農業現代化增動力、添活力,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即通過科技創新和改革創新驅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這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在科技創新方面,一要補短板。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既要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又要大力實施關鍵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推動標誌性機具研發製造和推廣應用。二要固底板。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繼續有力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夯實農業基礎,達到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大於6.5億噸約束性指標,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穩住農業基本盤。三要鍛長板。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業強省種業創新和農機製造優勢,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生産穩産高效。在改革創新方面,要穩步推進鄉村改革的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一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地立足自身特色優勢,做精做優,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加快構建扶持小農戶發展的政策體系,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特色産業格局,打造鄉土特色品牌,收穫特色産品效益。二是構建農業科技支援體系。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以新質生産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創新新興技術推廣模式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三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尊重基層和農民首創精神,在與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相關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等方面,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強化鄉村治理體系,增強鄉村産業發展活力。

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要遵循協調這一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從宏觀上説,一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即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處理好鄉村資源保護與鄉村資源利用的矛盾,具體來説是鄉村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的平衡發展問題,促進産業系統、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的耦合優化。二要做好中央財政對主産區的縱向利益補償、糧食生産區與主銷區的省際橫向利益補償的協調,立足農業高品質發展,實現鄉村産業振興。三要統籌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實現生態産業化、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協同推進。從中觀上説,一要重視鄉村與鄉村的協調,引導鄉村治理主體和經營主體細分市場、錯位發展。二要處理好現代鄉村産業體系的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並舉、種養加一體、産加銷貫通、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問題,樹立“大農業觀”,形成內涵豐富、類型多樣、錯位發展的鄉村新産業、新業態。三要處理好單一的糧食生産和多元化的農産品生産之間的關係,樹立“大食物觀”。從微觀上説,一要保障好政治權力主體(基層黨組織)、行政權力主體(基層政府)和自治權力主體(村委會)這農村三維權力主體之間的協作機制。二要協調好新型農民、新型社會組織、龍頭企業等鄉村治理主體之間的關係。三是平衡好治理權力和治理權利這兩種治權的關係,形成鄉村振興合力。四是根據鄉村的自然稟賦、發展定位、政策合力,做好農業、農産品空間和城鎮化、工業化空間的資源配置協調,促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必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要使鄉村産業既有“綠色”顏值,又有“金色”價值,就要不斷推動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在産業生態化方面,要大力推進綠色農業高品質發展。第一,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大綠色生産技術投入。保障耕地品質,著力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不斷提高糧食及重要農産品的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依靠科技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的增産增收和綠色安全,提高農産品的生産效率。第二,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生産方式,實現農業生産和污染治理的減排降耗。支援並推廣秸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發展種養迴圈農業,使用生物防治、有機施肥等手段,推動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實現增産不增污,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污染防控率,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三,發展智慧化、清潔化農産品加工業,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增值鏈。在産地綠色化的基礎上實現産品優質化,充分發揮加工業對鄉村産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優化農業生産力佈局,重點打造綠色安全優質的産品生産與銷售基地的金名片。在生態産業化方面,要推動自然資源向自然資本的創造性轉化和高品質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最大優勢,鄉村要依託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産業,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資源,統籌部署自然山水、農田地域、産業佈局、民俗風情,把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作為産業發展的重要要素,按照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原則,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對綠水青山進行産業化開發和經營,如農旅融合、康養農業等,實現鄉村産業從生産走向生態、生活功能的拓展,盤活生態資源,構築“金山銀山”,實現生態資源保值增值,讓綠水青山成為農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支撐點。

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要建立開放的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廣泛聯合各種要素,多業態打造、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發力、多模式推進推動鄉村産業開放發展。一方面,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樹立對農村第一産業的開放發展思維,實現産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提升,銜接産加銷環節,不斷激發第一産業“接二連三”的增值效應,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經營體系和生産體系,促進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農業與加工流通、休閒旅遊、文化體育、科技教育、健康養生和電子商務等産業的深度融合,實現對外合作經營,發揮産業融合的乘數效應,從而克服集體內部資源要素不足的困境,努力助推鄉村産業興旺,實現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另一方面,要漸進式推進擴大農村開放性的改革,由點及面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産産權制度改革。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堅持集體所有制基礎上適度擴大集體産權開放性,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達村等有經營性資産的村鎮可先行改革,進一步完善創新激勵機制政策和投融資模式,明確改革路徑,細化推進步驟和時間節點,積累改革經驗後進行推廣。各地要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趨勢,促進城鄉各種資源要素合理流動,開放視野探索多種發展路徑和方向,因地制宜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並分類有序推進,逐步擴大農村開放性暢通城鄉經濟迴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城鄉産業融合發展,既要明確農村集體資産所有權、強化農村集體資産財務管理,又要以開放的態度進行市場化運作和多元化發展,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作新機制,促進集體資産保值增值,暢通城鄉經濟迴圈。

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本質要求。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農民作為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建設者和直接受益者,讓農民全過程參與鄉村産業建設,既是對農民主體地位的尊重,又能充分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實現鄉村産業的共建共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就要充分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全部工作中的組織基礎和根本保障,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的戰鬥堡壘,提升黨組織組織力,發揮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領導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對基層自治組織發揮引領作用,不斷探索農民自治新的實現形式,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活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二要進一步推進鄉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制度、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實現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落實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鼓勵通過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進一步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成村集體與農民“聯産聯業”“聯股聯心”。將土地流轉的焦點更多轉向公平,要通過量化到人、確權到戶等手段,落實集體經濟成員的産權界定和利益分配,使農民在務農和外出務工收入的基礎上,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多措並舉為村級和村民提供穩定及多元的收入渠道,實現村富民強。三要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系的統籌規劃,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協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和積極探索聯農帶農機制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創建區域公用品牌、促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發展等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讓農民分享産業鏈增值收益,為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和實現富裕提供機制保障,讓農戶獲益度在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大,讓廣大農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楊臻煌:福建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冠南:福建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