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西安推進科技成果産業化邁出更大步伐

2023-12-27 14:29:47

來源: 西安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駐華外交官現場體驗科創産品。  (記者竇翊明攝  資料圖片)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記者李欣攝  資料圖片)

二〇二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西安舉辦。 (記者雷偉東翟小雪攝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全市持續強化秦創原“一總兩帶”發展引領,建好“雙中心”、做優“秦創原”、做強“硬科技”,推動科技賦能産業形成新優勢、創造新動能,促進科技成果産業化邁出更大步伐,以科技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

全市科技創新碩果纍纍:提前超額完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提出的創新平臺、成果轉化、企業引育等6項量化指標任務;成功舉辦2023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從科學技術化、技術産品化、創新生態化、産品産業化四個方面出臺十條措施,推進硬科技産業化發展;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發佈《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我市超越倫敦、西雅圖、休斯敦,由2022年的第22位躍升至第19位,位列中國上榜科技集群第7位;《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發佈,西安在“全球科研城市”的排名由2022年第29位,躍升至2023年第20位,首次進入前20序列……

數據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發佈《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我市超越倫敦、西雅圖、休斯敦,由2022年的第22位躍升至第19位,位列中國上榜科技集群第7位。《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發佈,西安在“全球科研城市”的排名由2022年第29位,躍升至2023年第20位,首次進入前20序列。

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34家,同比增長31%,居副省級城市第5。

認定西安市陶瓷基複合材料産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3家,累計建成市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15個、創新聯合體49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92家。

亮點

西安雁塔未來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中心

作為西部首個大規模人工智慧算力集群,西安雁塔未來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中心堪稱西部“最強大腦”。通過構建基於昇騰全棧國産化框架的人工智慧生態圈,該中心正在助力西安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樣板城市。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中心已與全國196家高校院所和企業開展合作,輸出涉及多行業解決方案212個;與各高校院所共同開展科研項目18個,舉辦技術峰會、開發者大賽、初創企業對接等活動230余場。2023年6月,西安雁塔未來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中心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是西北首家入選此名單的單位。

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

近年來,碑林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圍繞“四個面向”和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求,與市科技局聯合17所高校院所共建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2022年6月作為首批3家國家級創新街區試點之一正式啟動建設。圍繞創新街區“6+1”産業方向,搭建6家市級以上秦創原“三器”示範平臺,累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87家,培育新增3家國家智慧財産權優勢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5家企業入選市級上市後備企業名單,9家企業入選省級上市後備企業。目前,該街區形成了以“高校集聚型”為主要形態,以西北工業大學“三項改革”、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研究院+研究院公司”等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轉化特色模式。

創新街區被納入陜西省、西安市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體系,現已建成國家級創新創業載體和平臺13個。2023年新獲批3家省級大學科技園(西北大學科技園、西安工業大學科技園、西安科技大學科技園)和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聯合西工大科技園、匯智空間、長安3號數字文化産業創新中心等14家單位共建“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立體聯動孵化載體”。

這一年加快培育壯大科技企業

秦創原“速度”助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近日,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入區企業新拓三維技術(西安)有限公司從1346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2023金磚國家工業創新大賽總決賽,其自主研發、國內首創的Tube Qualify管路三維光學線上檢測系統榮獲智慧製造賽道優秀項目獎。

彎管零件在汽車製造、軌道交通、航空航太等行業均有廣泛應用,由於彎管零件形狀複雜、容易變形等特性,在保證彎管品質的前提下進行高精度的測量,一直是彎管加工行業面臨的難題。新拓三維此次獲獎的Tube Qualify管路三維光學線上檢測系統由公司自主研發,是國內首創,採用多相機柔性空間標定、圖像識別、三維立體匹配等先進技術,可快速重建出管路管件的三維模型,實現管路、線材的非接觸式光學三維線上檢測,解決了管路線上檢測的“卡脖子”難題,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該系統僅需2秒即可完成檢測,相較傳統的檢具檢測方式,大大提升了檢測效率和精度,並可快速出具圖文檢測報告,不僅適應于單一的管路檢測,在管路逆向、彎管機調試、非標準管檢測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前景,並可搭配機械手、上下料架、上位機控制系統等,實現高效率的自動化彎管檢測。”新拓三維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國內最早研究三維光學測量檢測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拓三維的創新技術應用領域廣泛,目前,彎管光學測量設備解決方案已走進汽車彎管生産、航空彎管製造以及各類彎管生産單位及企業,並且成功走出國門,在多個金磚國家推廣應用和落地,成為彎管檢測指定供應商,簽訂批量供貨合同。

從2023年3月正式落地秦創原,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公司就得到了快速發展。“公司將總部從深圳搬遷到西安秦創原,正是看中了秦創原平臺迸發出的強大科技創新發展動力。在這裡,科技創新資源加速聚集,科創平臺相繼落地,多項政策保駕護航,通過和秦創原的多次對接,在對陜西周邊人才和政策資源進行調研之後,決定將公司主體遷移落地西鹹新區。”企業負責人介紹道,企業落地後在秦創原享受到的服務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秦創原“速度”。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西安市加快培育壯大科創企業。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34家,同比增長31%,居副省級城市第5。認定西安市陶瓷基複合材料産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3家,累計建成市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15個、創新聯合體49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92家。西電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中心、光電子先導院先進光子器件工程創新平臺、奕斯偉積體電路創新中心等相繼建成。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3.9%,首次刷新該領域世界紀錄。

這一年持續激發“三項改革”驅動力

讓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最後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是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重點任務,也是打造新動能強勁的國家創新名城的重要抓手。高校科技成果富集,如何將躺在實驗室中的成果成功推向市場呢?

在成果轉化方面,西安市進一步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速推進“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破解“不敢轉”“不想轉”和“缺錢轉”難題。

“我們是‘三項改革’政策的受益者。去年以來,學校進一步規範項目治理流程,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引導專業技術人員在創業過程中對智慧財産權合理使用,讓我們的職務科技成果能夠順利在秦創原落地轉化。”作為從高校走出來的創業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華山準聘副教授、西安敏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建軍説。

西安敏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敏特科技”)研發的主要産品——共形頻選天線罩以最新科技轉化成果為我國飛行器雷達系統高效運作提供保證。作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敏特科技乘著“三項改革”的東風,自從落地秦創原後,加強校地合作、突破關鍵技術,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

秦創原建設啟動以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迅速行動,制定了30條具體舉措推動落實秦創原建設,明確了支援秦創原建設的具體路徑與抓手;陜西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及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出臺以後,該校在智慧財産權先使用後付費、權益讓渡以及職務評聘、科技人才引進、職務分級等方面大膽探究,倡導以品質為導向的成果轉化資助和獎勵政策。

“落地秦創原,這裡的一站式服務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保證。”王建軍説。近年來,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積極承接陜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成果,設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研院所研發中心,深化校地企合作,圍繞全省23條重點産業鏈,集合創新資源,匹配科創要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産業落地。

據了解,為助力科創企業快速發展,圍繞科創企業成長的全生命週期,全市通過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了一批優質科轉項目走向市場,釋放出強勁的創新活力。截至11月底,培育國家、省、市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55個,建成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39個,打造“科學家+工程師”隊伍65支。組織産學研金協同創新活動113場,累計參與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662項。

這一年著力推進基金體系構建

為企業創新突破提供強大支援

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説,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切實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問題,西安正在著力推進基金體系構建。秦創原科創基金是秦創原基金體系中較為突出的一支基金,是秦創原金融支撐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創新突破、新興産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陜西埃恩束能碳基技術有限公司是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趙玉清在秦創原總窗口創立的一家基於電子束、離子束技術,研發製造高端裝備的高科技公司,其研製出的“離子束非晶碳基薄膜製備裝置”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已成為信泰電子、比亞迪弗迪動力、法士特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趙玉清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從高校實驗室走出的科研團隊,束能碳基的成長離不開秦創原全鏈條全週期服務體系。2021年,束能碳基由高校項目向科創企業轉型,通過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科技經紀人的精準對接服務,獲得了秦創原春種基金100萬元種子輪融資,助力企業邁出創業第一步,後續又得到了秦創原總窗口政策、人才等方面更多的支援和幫助。

為了進一步加快公司發展步伐,發揮資本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束能碳基啟動PRE-A輪融資,人才發展基金、火眼資本、原泉基金為企業發展再添助力,總融資額數千萬元,為企業成立以來的最大融資。“對於科創型企業來説,技術積累、環境政策以及資金的推動,互為助力、缺一不可。入駐秦創原後,公司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得益於陜西省和西安市多項基金支援。”趙玉清説。

目前,秦創原科創基金構建形成了“母基金+子基金”且覆蓋“種子—天使—VC—PE”全鏈條、企業全週期的基金體系,用資本的力量為企業保駕護航,從而實現加速“兩鏈”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得到了資金的支援,眾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種子項目迎來快速發展。為了助力更多成果落地開花,我市持續深化科技金融有機結合,著力推進基金體系構建。西安市“技術交易信用貸開闢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獲貸新途徑”被《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簡報》作為典型經驗刊發。推動全國首單技術産權資産證券化業務在西安成功落地,西安市技術産權(技術交易)資産支援專項計劃通過深交所審核,融資規模達到8.27億元。(記者  關穎)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