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農産品批發市場行業年會暨天鵬集團70週年慶典隆重召開
11月29日,以“變局之機,共謀共生”為主題的2023中國農産品批發市場行業年會暨天鵬集團70週年慶典,在江蘇無錫隆重開幕。
本次大會由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主辦,無錫市商務局、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政府協辦,江蘇省農産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無錫天鵬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商務部原副部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原國務院參事、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葛志榮,原國務院參事劉志仁,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傅龍成,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等嘉賓出席會議。
本次大會由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理事會理事、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亞太地區工作組主席馬增俊主持,共設置6大板塊和5個主題論壇,來自全國農貿行業、專業院校及研究機構的500多名各界精英,圍繞數字化時代農産品批發市場的趨勢與創新、RCEP全面生效後農産品流通體系的新趨勢、預製菜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進行了熱烈而富有成效的交流探討,共研中國農産品批發市場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變化是時代主旋律,農産品批發市場如何轉型升級
房愛卿在題為“變局之下,農産品批發市場如何主動求變”主旨報告中著重指出,創新是農産品流通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我們有市場規模優勢,有産業基礎優勢,有管理體制優勢,對於未來必然充滿信心,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內生動力不足、産業升級不快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加快創新,來推動農批市場的産業升級,實現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他同時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創新的核心,“會推動各類技術,業態,模式的創新,因為數字技術是一個群落,它是開源開放的,它和每一個行業的融合,可能就會産生新技術、新業態、新産品、新模式。”
針對時代變化帶來的機遇,馬增俊在主題發言中表示:“變化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農批市場要通過自身能力的增長,去擁抱這種變化,擁抱創新。”他認為,在變化中變強需要做到三點:一是重視當地政府的訴求,與自身發展方向充分融合,通過更多的雙向交流和溝通,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共同目標服務;二是農批市場的功能設計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符合當地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人文環境;三是自身的能力提升和認知升級,要緊跟內外部形勢,弄清楚變化的主要因素,然後走出舒適區進行自我判斷和重塑。
大會期間,還重磅發佈了《2020-2022中國農産品批發市場行業發展報告》,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CEP農産品流通産業合作委員會執行主席陳敏在發佈報告時指出:“未來十年,影響農批市場發展的主要是外部變化,包括生鮮電商、冷鏈物流、預製菜類集採集配等異業競爭加劇。而面對這種衝擊,農産品批發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其中關鍵就在於人才和數字化轉型。”陳敏認為,我國的消費分層、渠道分層和功能分層會逐步演變成型,這是結構性的變化,在這樣的趨勢中,農批市場必須思考清楚自己的功能定位。
RCEP是挑戰更是機遇,倒逼農産品流通高品質發展
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2022年的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它對於中國農業領域的影響就像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在發言中表示:“RCEP在進口和出口這塊會帶來直接的影響,首先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機遇,無論是農業産值、農産品的貿易消費,以及市場的持續擴大,都會給我們的農産品貿易和投資帶來很多新的機會,但同時農産品進口的擴大也會衝擊到國內的農産品流通行業,會帶來一定的競爭。”袁波認為,競爭肯定不是壞事,在RCEP的標準和規則要求下,會極大推動國內農産品流通領域的改革,通過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我們農産品交易的制度性成本。
針對RCEP、新興食品工業,以及電商等流通渠道帶來的衝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在發言中,重點分析了我國農産品流通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價格加成率普遍較高;二是流通成本和價格高居不下;三是農戶在整個流通鏈條中處於從屬地位,導致積極性不高;四是農批市場的公益性質和市場化之間的矛盾;五是農批市場的基礎設施極其落後,新業態發展緩慢。”她認為,在數字經濟的大環境下,農批市場需要更多的開拓創新,通過向上連接和向下拓展,不斷提升産業的融合度,才能更好的應對未來競爭。
本次大會還邀請到來自亞非及北美的多位國際嘉賓,其中菲律賓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安娜女士在發言中表示:“中菲友誼和經貿關係源遠流長,而菲律賓作為RCEP簽署國之一,氣候和地理位置都非常適合農産品,希望中國農貿行業能更多了解菲律賓的商機,未來讓菲律賓的優質農産品有更多機會進入中國市場。”
面對預製菜爆火需冷靜,從市場和技術角度對接機遇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到“培育發展預製菜産業”,社會各界對預製菜産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會長納紹平在交流中指出:“對於農批市場來説,要能夠發現自身的優勢:一是原材料優勢,例如火鍋食材、凍品、調理品這些我們都有很好的基礎;二是供應鏈優勢,我們的供應和分銷渠道已經非常成熟;第三個就是冷鏈設施。但這些優勢不意味著我們就一定要進入預製菜賽道,順其自然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把應季的、鮮活的農産品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范大明在主題發言中也特別提到預製菜,他認為食品領域的發展越來越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預製菜板塊發展尤為迅速,“城鎮化進程加速了以預製菜和新型方便食品為代表的加工食品的消費需求,站在食品人的角度看,我認為這種新興食品工業和傳統農貿行業應該是共生共融、相互支撐的關係。但我們不能盲目跟風,需要實實在在的從技術和市場的角度去對接好,把握住這個機遇。”
據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張景富介紹,預計未來3-5年我國預製菜的市場規模有望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長率,在2026年達到10720億元,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規模的産業。他在發言中表示:“在推動預製菜高品質發展方面,希望與農批市場行業加強交流合作,架起優質農産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橋梁,為不斷提升農産品的附加值、服務鄉村振興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為農批市場涉足預製菜領域的先行者,成都銀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彬在論壇交流環節表示:“在農批中心落地預製菜,食材的豐富性、多樣性、價格洼地等所有的優勢都會在裏面,還包括我們的冷鏈能力,性價比會非常高。我們希望在這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通過培育和孵化,能夠在當地形成一個健康發展的預製菜産業群。”
數字化轉型要解決實際問題,農批市場定位就是“保供穩價”
繼首日的主題論壇研討,本次大會還在30日上午組織了三場平行研討會,圍繞農批市場管理者們最關心的農批市場數字化發展、在現代城市中的定位等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交流討論。
在農批市場數字化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各大企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從自身實踐出發,充分交流了農批市場數字化轉型中的難點痛點,包括進銷存數字化管理、B2B電子商務、統一結算統一支付及設備設施物聯網化等多個維度。本場研討會主持人馬增俊表示:“每個農批市場都有自己的特點,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數字化轉型要有針對性,能切實的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還要找出每個市場的共性。在本次會議後,協會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嘗試進行農批市場的數字化試點,找到真正願意陪著農批市場共同發展的數字化公司,真正做出來能夠落地的、實用的東西。”
在本場研討會上,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原參事劉志仁作為主持人,進行了精彩分享。他認為,農批市場的功能定位就是“保供穩價”,這四個字事關國計民生,非常重要,“同時保供穩價這兩點更是政府的責任,所以要全方位的給予農批市場支援,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出臺政策、確保投資、提供服務和強化培訓。目前,商務部門正在對整個農批市場進行新的規劃佈局,但對農批市場來説現在是轉型關鍵時期,所以我們不能等、不能懈怠,要和政府一起努力,一起把這個事情辦好。”
本次大會還正式發佈了中國農批市場百強名單,並對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了重點表彰。在“百強市場的發展與經銷商培育”平行研討會上,就請到了多家百強市場代表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本場主持人納紹平在總結時指出:“百強市場佔了1/4的市場份額,集中度很高,而未來這種集中度還會明顯上升,百強市場的發展速度會遠超行業平均值。同時彼此間的橫向合作也會進一步加強,包括渠道共用、貨源共用的情況都可能發生。”談到農批市場的做大做強,納紹平還特別提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我們這個行業需要有很濃的、情懷的東西在裏面,才能支撐我們不斷向前走。”
大會期間,無錫天鵬集團作為大會的主要承辦方,也喜迎成立70週年慶典,並先後與梁溪區政府簽約海味天鵬進口生鮮科技供應鏈項目、與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簽署院企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行業産學研新合作。同時,天鵬集團“匯供通”數字化供應鏈平臺正式開通,在服務於生鮮食品線上交易、加強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探索一體化農産品供應鏈運營新模式等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郝加香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