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思南:産業聯動碩果豐
蜜柚基地上人頭攢動、肉牛園區內熱鬧非凡、古寨景區裏欣欣向榮……
近年來,貴州思南縣板橋鎮立足鎮情實際和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加速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從“一棵樹、一頭牛、一處景”著眼,走好特色産業聯動興旺路,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産業正在板橋蓬勃發展,産業融合聯動碩果頗豐。
蜜柚結出“黃金果”
金果挂滿枝,柚香飄千里。入冬以來,在板橋鎮的連片柚園裏,金黃的蜜柚綴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柚香。
挂果的蜜柚。
走進燎原村蜜柚採摘基地,工人們正在繞樹而動,把一棵棵蜜柚摘下樹,看著金燦燦的柚果,村民們心裏樂開了花。
據悉,該鎮依託財政銜接資金,累計發展紅肉蜜柚産業近9000余畝,“苦心人,天不負。”蜜柚種植收效雖然週期較長,在通過漫長的精心經營下,已經悉數結出纍纍果實,2023年挂果面積達3000余畝,預計産量300萬斤左右。經過多年的摸索學習,昔日的空山變成了如今的“金山”,打造出了一個思南縣最大規模的柚子種植基地。
群眾正在分揀蜜柚。
如何打響蜜柚的品牌,該鎮還致力於在提升蜜柚品質上求突破,2016年板橋紅肉蜜柚獲得無公害産品證書,2017年通過綠色食品認證,2017年註冊“郝家灣·紅肉蜜柚”商標,2019年成功申報為“省級農業園區”,正是有這樣的品質保證,2022年,板橋蜜柚種植基地被成功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開始飄香千里。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在石莊田村蜜柚倉儲房,一堆堆蜜柚擺放在庫房,工人們正在將一個個蜜柚打包、分揀,經過洗果機清洗乾淨後,經履帶傳送裝車發往福建忠農工貿有限公司。
據悉,2023年來,該鎮圍繞銅仁市“強村富民”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率先在全縣成立強村富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由聯合社統籌統一蜜柚管理管護、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有效優化組織形式、整合資源配備,實現發展成果共用、發展風險共擔。2023年預計聯合社創收45萬元以上,年均帶動3000余人次就近務工就業,群眾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板橋蜜柚已然成為群眾致富的“金果果”。
肉牛養出致富路
“哞……哞……”,走進板橋鎮肉牛養殖園區,便能聽到此起彼伏的牛叫聲,標準化牛舍整齊劃一,一頭頭骨骼粗壯、肌肉豐滿的西門塔爾牛,正在悠閒地吃著草料。
肉牛。
飼養員精心照料著這些等待出欄的肉牛,它們可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錢袋子”。餵養肉牛的飼草料全部來自周邊牧草種植基地,務工人員也是周邊的村民,形成了種養結合的迴圈農業模式,有效拓寬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去年8月以來,該鎮緊緊圍繞縣委“一主兩輔”産業發展目標,用好用活“塘廈組團”幫扶資金,積極爭取500余萬元新建養殖場3個,引進大戶新建養殖場3個,推動肉牛養殖園區建成並投入運營,目前養殖園區共上欄肉牛800余頭。
肉牛園區的建成投産,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有意願的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務工掙錢,目前養殖園區可提供就業崗位20余人,後屯社區王國蓮便是肉牛養殖場用工崗位的受益者。“去年8月中旬,我被聘為飼養員,月工資3000—4000元,如果飼養好效益好,還可以拿到提成。”王國蓮説道。
建成的肉牛園區。
在推動肉牛養殖圈舍建設的同時,該鎮還積極謀劃配套牧草種植和牧草加工,2022年在板橋社區、後屯社區、朝陽村、郝家灣村累計發展牧草種植1200余畝;2023年在水淹壩村、石莊田村、和平村新增牧草600畝。
板橋鎮黨委書記肖勇表示,我們將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帶動、集體經濟養殖”的思路,帶動更多農戶參與養殖,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為此,我們計劃後續修建飼草加工、有機肥處理等配套畜牧項目,有效利用周邊養殖場和飼養棚圈所産生的糞污,通過加工利用將其變廢為寶,形成種養結合的迴圈發展模式。
景區吃上“旅遊飯”
清晨的郝家灣,雲霧繚繞,兒童嬉戲于巷道之間,一縷縷炊煙升起,思緒仿佛回到了兒時……
清晨的郝家灣。
天剛濛濛亮,居住在郝家灣古寨的郝文昌便在準備臘豬腳迎接中午來的客人了,他説,近幾年郝家灣景區變化很大,也越來越漂亮,我們居住得也舒服,遊客也越來越多,光是接待遊客就餐,一年至少能掙幾萬塊錢。有時候接待遊客量大增,店裏忙不過來,就從村子裏請臨時工幫忙,支付他們勞務費。
千年屯墾情,魅力郝家灣。走進郝家灣古寨,可見山谷盆地間綠樹掩映著一片片銀色的石頭建築的世界。那便是郝家灣人用歲月的鋼鑿打造的賴以生存的自由空間——屯堡村寨,整個古寨被人工砌築成長約800米的S型溝渠穿寨而過,依山傍水建造的一道道石巷、一棟棟石木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連片成趣。
“我覺得這裡真的很不錯,有古色古香的清代民居,還可以在這裡開展家庭式聚會、團建等聯誼活動,配套設施也比較齊全,景區又大,適合一家人或者幾個朋友一起來遊玩。”在郝家灣景區裏,正在遊玩的遊客説。
郝家灣古寨是一個以郝姓為主、居住著150余戶人家的自然村寨,距今已近600年曆史。始建於明景泰年間的郝家灣古村,源於郝氏先祖自山東省宦遊鎮入黔平亂,取名郝家灣。清道光年初,後裔郝朝相從鎮遠府“文林郎”衣錦還鄉,以風水堪輿的理想興建宅邸,組織族人,按照“八卦陣”佈局以及傳統風水學精心營建村寨,形成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郝家灣古文化景觀。
古寨在1988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3年被列入省級生態示範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我們有臘豬腳和土雞、土鴨,還有各式農家小炒,各位想吃點什麼?”在甩神廣場邊上的星湖農家樂裏,老闆正熱情地招呼著客人。寨子裏的劉興德看著大家吃上“旅遊飯”,便把自己的老宅子改成了農家樂,這兩年收益也不少。“我家農家樂是自己設計的,郝家灣很漂亮。所以我們生意好,光是接待遊客吃飯,一年就可以掙五六萬塊錢。”劉興德説,每逢節假日,村裏所有的農家樂全部爆滿,一波接著一波,“旅遊飯”讓大家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為切實推動郝家灣景區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該鎮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在2016年爭取實施了郝家灣旅遊扶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要建設了核心功能區和景觀打造區,致力於打造1小時100公里旅遊圈。
“我們寨子裏面的人要齊心協力,現在景區完善得這麼好,我們可以把各家的特色拿出來,搞土特産、農家樂。”在郝家灣寨子裏,一場別開生面的群眾會議正在召開。
景區建設完善後,如何帶動村民增收?該鎮近年來積極組織群眾培訓,通過群眾會、院壩會等方式開展旅遊政策宣傳,廣泛徵求村民對景區發展的意見,增強群眾發展旅遊産業的意識和能力,讓村民成為景區發展的帶頭人、主人翁。
目前,景區裏已開辦14家農家樂,建成可容納600余個車位的停車場,出租景區大門口門面6間,農家餐館經營主體每年戶均收入超過6萬元,古寨裏的村民也因此吃上了“旅遊飯”。
村美民和産業興,産業聯動結碩果。如今的板橋,正乘著産業融合聯動的東風,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生蝶變。(文天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