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精神是博物館的活力之源,而人才的培養是博物館的核心。博物館要推出更多更新的更適合於時代的文化産品,才能辦得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讓“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在新時代背景下,藝術創作與研究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創新傳播方式,以優秀作品和成果展現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農文旅相結合,就是發展我們的特色産業。隨著大交通的開通,我們的旅遊産業也會提檔升級,會繼續打造我們的精品民宿,吸引更多遊客來我們天山堡旅遊。
面對甲骨材質脆弱、全球散藏的困境,需以 AI、三維建模技術構建數字化平臺,實現文物永久保存與學術研究的雙重突破。
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璀璨明珠,不僅是各個民族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文物,要充分認識到它們的價值,想像它們有生命,這樣才能讓文物延年益壽,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都能共用文化大餐。
未來還將持續深化“追夢中華”品牌建設,吸引更多海外僑胞、國外機構、外國友人講述中國、書寫中國,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近日,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圍繞文學創作與現代傳播深度融合、網路文學助力文旅融合發展、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視頻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龍墨委員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我國廣大殘疾人的文化權益也因此得到更好的保障。
朱小久表示,中國企業在對外貿易合作中需要樹立法律意識,涉外商事法律服務需要更多法律專業人才。
舒勇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家的強大不僅是經濟、軍事的強大,更是文化的強大,要以“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為歷史契機,向世界推出新時代的國家文化符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家委員會副主任郭蓉接受中國網《兩會見“文”》節目專訪。她透露,《只此青綠》有海外巡演計劃。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趙長龍在接受中國網《兩會見“文”》節目採訪時表示,各地監管部門應對劇本殺備案調查,加強對劇本的審核力度,從源頭制止涉黃、暴力、血腥、靈異等劇本的流入。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青年歌唱家、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劉媛媛表示,中國民族音樂在跨國文化交流中以文化藝術為橋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國際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