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全國“鄉村閱讀榜樣”周光俊:讓書香溢滿農家書屋

發佈時間:2024-12-30 10:50:08 | 來源:清鎮市融媒體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百畝田、萬卷書、栽青松、種綠竹、琴三弄、酒一壺,半作農夫半作儒,非是仙家非是佛。”這是清代北京翰林院王人閣大學士在文昌宮為衛城親筆題的詩詞,數百年來,衛城人一直延續著這種特有的耕讀文化。

古鎮邊上的“耕讀書屋”,門前白色石橋,溪水潺潺,右鄰百米青山。據書屋主人周光俊介紹,之所以將其命名為“耕讀書屋”,緣于祖上教導要“以耕讀為主業”。老周原來是衛城的“老革命”,開辦這個享譽十里八鄉的書屋已經半個世紀了。每到週末、寒暑假,來看書、查資料、聽講座的人可不少。

耕讀書屋創辦者周光俊:當時農村看書比較困難,我買了一些書,覺得拿來存封起沒有意義。我就把這個書整理上架,無償的借給老百姓看。當時的書屋面積也不大,可能只有十七八個平方。

隨著條件的改善,書屋的藏書日漸增多,目前已擁有各類圖書和雜誌兩萬多冊。書架上1981年《人民文學》1至6期,雖然已經染上歲月的昏黃,但頁碼完整、字跡清晰,有的書籍還按時間順序備碼放得整整齊齊,而雜誌只是老周這些年收藏的一小部分。這些年,老周東奔西走“淘”回來的《資治通鑒》《全明文》《水經注校證》《清八大名家詞集》《唐才子傳》《顏氏家訓》等等名家名作,只要你能説出書名,在“耕讀書屋”都能找到,這裡儼然是一座文學寶庫。

耕讀書屋創辦者周光俊:辦書屋期間,很多老百姓都來看書。那個時候文化生活比較枯燥。(以前)外出打工,除了家用以外,剩餘的錢我都是拿來買書。每一次回來我都是買書回來,我的孩子們還以為我要給他們買什麼好吃的東西,我一回來都是書,他們很失望,後來他們習以為常以後,帶動我一家人都喜歡學習,也很支援我辦這個書屋。

幾十年來,老周以書為伴。因為藏書多、環境好、配套設施齊全,貴州省詩詞學會、貴州省散文學會經常到他的“耕讀書屋”搞活動,省散文學會的、清鎮市作協的創作基地也相繼落戶到這裡。2005年,貴州省貴陽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周光俊“書香人家”稱號;2008年3月,貴陽市“學習型家庭”榮譽稱號和清鎮市“學習型家庭”榮譽稱號再度落戶“耕讀書屋”,老周的“耕讀書屋”從一間簡陋的茅草屋,變成了寬敞明亮的一層小樓。

耕讀書屋創辦者周光俊:我們家是書香人家,我的祖上、父輩他們都有文化,深受家庭的教育。自己有文化還不行,要把文化傳播于社會、把知識傳播于社會,讓更多的人都有文化。

而對於老周來説,耕讀書屋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傳承文化的一個支點,更是弘揚中華文化、書香精神的開始。

(左起第九位:周光俊)

今年10月15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主辦的2021“新時代鄉村閱讀盛典”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的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舉行。此次活動由農民日報社承辦,活動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得到了各地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一批熱愛閱讀、熱心公益、引領鄉風文明的鄉村閱讀榜樣涌現出來,最終經各地推薦和閱讀領域資深專家評審,18位“鄉村閱讀榜樣”脫穎而出,已經70歲高齡的周光俊就是其中之一。

“很意外、也很激動驚喜,這是對我的一個更大的激勵和鼓勵。”周光俊手拿由中央宣傳部、農業農村部聯合頒發的“鄉村閱讀榜樣”榮譽證書激動地説。

守一方故土,承載詩和遠方。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帶動更多的農民群眾培養閱讀習慣,以榜樣的力量感染、鼓舞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愛上閱讀。新時代的今天,不僅僅是周光俊,還有更多的“讀書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營造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鄉村文化氛圍,為建設書香鄉村、助力新型農民培養貢獻了力量,讓鄉村閱讀之風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果。

來源:清鎮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王艷妮

編輯:楊阿敏

編審:幹江沄

審核發佈:譚成福 張紅楓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