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陜西咸陽發現3600多座古墓葬

發佈時間:2021-12-10 08:51:0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楊一苗、李一博 | 責任編輯:秦金月


12月9日,咸陽洪瀆原墓葬考古新發現新聞發佈會在陜西省文物局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新華社西安12月9日電(記者楊一苗、李一博)記者9日從陜西省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陜西的考古工作者經過一年多的發掘工作,在咸陽市渭城區發掘了自戰國至明清時期古墓葬3600余座,其中有多組東漢至隋唐時期的家族墓地,包括墓主為唐玄宗表弟、武則天表兄等高等級貴族的墓葬。

從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底張街道和北杜街道發掘了戰國、兩漢、西晉、十六國、北朝、隋、唐、宋、明、清時期的古墓葬3648座。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明介紹,這一發掘區域位於漢、唐長安城北,是當時被稱為“洪瀆原”的墓葬區,也是漢唐時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級最高的墓地,這裡埋葬的墓主多數係皇親國戚、高官顯貴,並見諸史籍。目前已發掘的中大型墓葬佔比大,紀年墓葬數量多,出土文物豐富。

在這次歷時17個月的發掘中,共發現戰國晚期王陵及陪葬墓地1處、西漢早期墓地1處、東漢家族墓地12處、西晉家族墓地3處、十六國家族墓地3處、十六國至隋代公共墓地1處、北朝及隋唐時期墓園77座,以及大量的宋、明、清時期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組)。

研究發現,在戰國到西漢時期,居民在這一墓地內集中安葬;到東漢、西晉、十六國時期,家族成員則以家庭墓葬為單位有規律地集中葬于一處家族墓地內;再到北朝及隋唐時期,家族墓園以圍溝兆域為特徵,規劃整齊。這一變化為研究中國古代喪葬禮制上的延續和變遷提供了罕見樣本。

通過對出土墓誌的研究,發現在這些古代墓葬的墓主中,有一些可見於史料記載的人物。如北周宇文韙,本姓周,是西魏尚書右仆射、司空周惠達之子;隋修北周梁 墓的墓主是北周敷州刺史、中部郡開國公;豳國公竇孝諶之孫、畢國公竇希瓘之子竇沔是唐玄宗的表弟;太子左內率楊全節為武則天的表兄等。

李明説,在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在同一墓地發掘墓葬數量如此之大、等級如此之高、延續時間如此之長的先例,這一系列考古發現對於構建中國古代墓葬的考古學體系框架具有重要意義。


12月9日,在陜西省文物局舉行的咸陽洪瀆原墓葬考古新發現新聞發佈會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明介紹考古發現的金銅釋迦牟尼立像。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這是咸陽市渭城區洪瀆原墓葬上召窯墓地戰國秦墓(4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12月9日,考古工作者展示咸陽洪瀆原墓葬考古發現的金銅釋迦牟尼立像。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咸陽洪瀆原墓葬考古發現的金銅釋迦牟尼立像(12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12月9日,考古工作者展示咸陽洪瀆原墓葬考古發現的金銅五尊佛像。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這是在咸陽市渭城區西蔣墓地M4070墓道北壁發現的土雕人像(2月23日攝)。新華社發(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在咸陽市渭城區唐楊全節墓出土的左內率銅魚符(10月13日攝)。新華社發(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在咸陽市渭城區成任墓地出土的延熹元年朱書陶罐(5月20日攝)。新華社發(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