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在短視頻網站上每每刷到的網路金曲,一邊是帶著濃濃草原風情的民歌,都是家住九龍坡區巴國公館小區的張老師愛聽的歌曲,可再美的音樂,也可能因聲音過響變成噪音,尤其是當休息時間,在樓下的巴國城廣場上交織響起時——廣場舞擾民的問題由來已久,也是社會治理當中的一大難題。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的一個小創新,使這道難題有了新解法:在廣場舞聚集場所投用“以鏡治噪·AI融盒”噪音監測治理系統,時刻提醒舞者注意音量,化被動為主動。
這裡的廣場舞不吵鬧
8月26日晚上7時30分許,巴國城廣場上,音樂聲準時響起。幾大舞團的“舞林高手”們自發集結,而在周邊散步休閒的中老年市民也紛紛下場,跟著節奏舞動起來。
廣場佔地很大、舞者規模不小,看上去,現場即將迎來巨大的噪音,然而廣場舞帶來的聲響沒有那種“震撼”,相反秩序井然,雖不至於奏出一曲交響樂,至少互不相擾,來到與廣場一段距離的居民區,廣場舞的聲響已稱不上擾民。
而帶來變化的關鍵就在音響附近的電線桿上——九龍坡區公安分局開發的“以鏡治噪·AI融盒”。
依託噪音監測功能,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設備將監測到的附近聲音分貝實時顯示在螢幕上。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監測數值也在不斷變化,但基本保持在70分貝以內,聲音從聲源中心出發向四週“畫圓”,隨著距離遞減。
這個設備很實用
一個噪音監測功能就能讓舞者們“靜”下來?“AI融盒”不會這麼簡單,通過聲音採集、智慧警示、遠端干預等手段,這套噪音監測治理系統可以對現場噪音源實現“一站式”監測、定位、警示、勸阻等功能。
據了解,該系統針對噪音治理由輕到重有四步標準化作業流程:在證據採集階段,由前端噪音監測治理終端採集現場噪音值等資訊並實時顯示,採集到的資訊同步上傳後端系統;在智慧警示階段,當現場噪音超過規定分貝或時間,終端將智慧聯動現場顯示屏、警示燈或擴音喇叭,對當事人實行智慧警示;當提醒警示無效時,即進入現場干預階段,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後端系統遠端操作,啟用現場聚光燈、遮罩干擾器;最後,如遠端干預仍無效,系統可轉發該事件給公安機關進一步處置。
廣場舞資深參與者何女士就體會了“AI融合”帶來的變化,“其實我們跳舞的人平時還是很注意,都會控制音量,但總有一部分人不太自覺,把聲音開很大,這不但影響了周邊居民休息,也影響其他舞團跳舞,我們聽不見音樂,也只好跟著調大音量,最後形成惡性迴圈。”不過如今這個問題不存在了,何女士説,廣場的電線桿上多了一些箱子,上面顯示聲音的分貝值,平時顯示綠色數值,一旦聲音“超標”就會變紅警示。有一次一群人將聲音調很大,觸發了警示,箱子上的聚光燈照了過去,這群人趕緊收斂,將音量調低。“現在我們廣場上的幾個舞團都非常在意,時不時就關注音量,保持在綠色數值內,大家都小聲了,也談不上打擾誰了。”
這類警情大幅減少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2年,九龍園派出所轄區接到的噪音擾民報警就多達2000余起,僅是巴國城廣場舞擾民的投訴就有300多起。針對市民反映突出問題,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也將“AI融盒”噪音監測治理系統放在了這裡試點,前期投放了15套設備。“效果顯而易見,噪音擾民警情下降了26.8%”,九龍園派出所巴國城社區民警章旋介紹,絕大多數擾民事件均在發生初期啟動智慧提醒階段就停下了。
“AI融盒”作用上“不簡單”,可實際上又並不複雜——在已有的公共監控設備前端基礎上,增加音頻智慧物聯設備,充分利舊,整合化程度高、通用性強、擴展性強、性價比高。正如“以鏡治噪”的名字一樣,用好鏡頭,就找到了治理噪音的新路子。
這個“神器”從何而來?記者從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獲悉,民警在工作中發現,雖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噪音擾民達到一定程度可以作出處罰,但實際處置起來卻很困難:沒有具體的數據作為證據,民警往往只能勸説調解。這種被動式的、後發的處置也治標不治本,民警一離開,音量又上去了,接下來又是反覆報警,還容易産生群體投訴。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能實時取證、階段警示、遠端干預、快速轉警的設備應運而生。
全國最美基層民警、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科信科副科長余行江介紹,經過試點測試,這套系統運作穩定,監測數據採集準確,費用不高但效果明顯,它使得噪音監測便利化,同時民警現場處置也有了實時的依據。最重要的是,它能督促居民自覺控制廣場舞的音量,更有效地引導群眾樹立文明鍛鍊理念。(新重慶 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