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政協委員譚萬:不忘初心做教育 滿腔熱情履職責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24 14:39:30 編輯:李柯佑

開學在即,初秋的銅梁中學校園靜謐美好。綠樹簇擁中的教學樓裏,高級語文教師、學校教務處主任譚萬這幾天都是早早來到辦公室,為新學期的教務和教學做準備。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譚萬深耕教育工作二十載,始終堅守教育初心,紮實推進語文教學工作;作為政協委員,他積極建言獻策、發揮教育界別委員優勢,更好助力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

在教育的原野裏,做勤勉而幸福的“農夫”   

“我步入田野,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將生命的清泉化作烈酒,注入我的奔波、耕作與收穫。以免面對墳墓時,發現自己從未活過。”這是譚萬寫的幾句詩——詩的名字叫《寫在路上》。

2003年,從重慶師範大學畢業的譚萬來到銅梁中學,也從此邁入了教育的這片原野。

第一天上課,他洋洋灑灑講滿一堂《荷塘月色》。卻不想一下課就有幾個學生站在他面前:“老師,語文課點都聽不懂!”這讓譚萬臉紅心跳,也讓他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從那以後,譚萬沉下心來,潛心練好內功,積極參加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向“結對”老教師“取經”;精心打磨每一堂課,錘鍊教學技能;與其他青年教師互相聽課,相互評議一個個品讀名家的優質課實錄。

把所有心思都傾注在語文教學中,譚萬也逐漸摸索出自己的經驗,尤其是注重高效課堂,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點燃他們對語文的熱情。

“多虧譚老師幫助我語文取得進步,高考才能考進自己心儀的大學。”現在已經在四川大學讀博的2015級學生小吳至今對譚萬心存感激。在入學後他偏科嚴重,語文成績拖後腿。譚萬分析後發現他基礎其實不錯,但是閱讀理解是弱項。於是“對症下藥”,每月給他開出書單,要求他讀完之後到自己這裡來講閱讀心得體會。在堅持一個學期之後,小吳的語文成績突飛猛進,最好的時候單科成績還考到了年級第一。

對症下藥、創新教學,譚萬在多年教學中一直堅持。通過開展閱讀夥伴結對、激活閱讀意識等方式,譚萬析得透徹、講得精彩,學生們聽得明白、思得深遠,語文閱讀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耕耘換來了收穫。這些年來,譚萬憑藉自己的教學成績先後榮獲重慶市骨幹教師、重慶市高中語文學科名師、重慶教育學會渝西南教師發展共同體專家庫首批專家、銅梁區“優秀教育人才”等稱號;在任教務處主任後,譚萬心繫學校發展。學校考試命題中心從無到有、天象館“起死回生”、科創中心提檔升級等等,都離不開他的努力。

履職盡責,用心寫好“委員作業”

作為一名教育界的政協委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譚萬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圍繞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師資力量、“四點半課堂”建設、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建言獻策,圍繞鄉村振興和四好農村路兩次大會發言引發廣泛關注,努力交出一份無愧政協委員身份、不辱時代使命的“履職作業”。

銅梁中學龍山校區在國道邊上,每天有大量家長駕車接送學生。此前這些車輛沒有一個停放的去處,只能隨意滯留于路口和公路兩側,特別是節假日放假和學生返校時段,交通異常擁堵,家長、附近群眾意見大。經過充分調查,譚萬在銅梁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關於緩解西環路銅梁中學校外停車難的建議。

現在,停車場已經在西環路一側建好。停車難解決後,譚萬又“盯上”了師生過馬路的安全問題。銅梁中學兩個校區中間隔著廈成線,學生上學、教師往返都要穿越車流。譚萬和其他幾名委員通過社情民意提出建議,在八一路外廈成線修建人行天橋,分流行人,消除安全隱患。

這一事項被採納後,還成為銅梁區2022年25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去年十二月,全長40米的人行天橋竣工投用。“以前,學校放學的時候比較堵塞,過街時人、車都很多,每次都比較緊張。現在直接從天橋上走,特別安心!”學生們紛紛表示,人行天橋修好後,過馬路再也不擔驚受怕了。

“提案進校園”從小培養學生民主意識

“民主就在我們身邊,並不抽象也不遙遠。”在政協履職中,譚萬一直在思考思政課創新的新模式,他和其他幾名同樣是教師的區政協教育界別、體育界別的政協委員一道,在銅梁中學高一年級中發起模擬政協提案活動,鼓勵孩子們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提出相應解決之策。

活動開展後,學生們非常踴躍。為了完成模擬提案,同學們開啟“頭腦風暴”,對自己感興趣或者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進行深耕。他們自己確定選題,搜尋文獻資料,廣泛走訪調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唐熒、文小濛兩名同學為了做好《關於生鮮市場的整改建議》這份提案,走遍城區幾個菜市場進行實地考察,和市場裏擺攤的大叔大媽們聊天、交談,收集各類意見;周星月、楊穎對網際網路上銅梁各主流媒體、自媒體宣傳效果進行了跟蹤分析,以年輕人的視角對更好地把銅梁文化旅遊宣傳出去進行了思考。

模擬提案內容也涵蓋民生、教育、城市建設、文化旅遊等方方面面。有的著眼全區文化旅遊發展,有的關注身邊民生項目的實施;有的放眼整個銅梁文化旅遊的發展,有的則關心身邊同齡人的心理健康。

“在模擬提案活動中,學生們研究的都是社會真問題。他們通過大量調研,既在實踐中感悟我國民主的真諦,又對我們的社會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於培育其公共責任意識和公共合作能力有重要意義。”譚萬計劃建議在全區中小學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深度參與的教育活動,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青年學生中人人知曉、入腦入心。

“未來的耕耘路上,我將繼續躬身前行,在廣袤的田野上,播撒一粒粒希望的種子,做最幸福的‘農夫’。”對未來的教育和履職生涯,譚萬熱情依舊。(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