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11” 兩江新區未來5年將全力打造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17 16:14:27 編輯:珍珍

8月17日,從兩江新區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大會獲悉,兩江新區正式發佈《兩江新區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構建“33511”現代製造業産業集群,力爭到2027年,構建“十百千萬”企業集群,培育“百千萬”産業集群,成為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核心承載區。

image.png

大會現場 王加喜 攝

做大做強3個主導産業

《方案》提出,兩江新區將做大做強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資訊製造業、新一代網際網路及軟體資訊業這3大主導産業。

image.png

企業車間 謝力 攝

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方面,新區將推動長安、賽力斯等乘用車、商用車龍頭車企向科技型、服務型、綠色化企業轉型。大力發展高整合度、高功率密度、高電壓電機電控系統。重點發展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等系統級整合,車規級晶片、感知通信等關鍵功能件。加快完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功能,拓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建設充電換電、車路協同等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

新一代電子資訊製造業方面,新區將加快推動新型顯示提檔升級,助推京東方穩産上量,補齊補強從原材料到面板、模組的産業鏈條。加速推進積體電路錯位發展,支援車規、工規級積體電路設計發展,進一步完善從原材料到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的完整産業鏈。穩步推進智慧終端多元化發展,導入更多高附加值智慧終端品類,積極佈局智慧穿戴、智慧生活類産品。

新一代網際網路及軟體資訊業方面,新區將大力發展以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網際網路,做大做強工業軟體,鞏固壯大新興平臺軟體,強化數字內容製作,聚焦“名園名企名品名人”建設,爭創“中國軟體名園”。

升級打造3個支柱産業

按照《方案》,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生命健康、智慧裝備及智慧製造是兩江新區著力要升級打造的3個支柱産業。

新能源及新型儲能方面,新區將謀劃打造能源智慧裝備産業園,圍繞新型電力系統佈局數字化、智慧化新型電氣裝備及能源管控系統。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重點佈局儲能系統整合及核心配套。發展新一代光伏電池,加快風力發電機組、發電智慧控制等産品迭代,加大綠色低碳氫氣制取、儲存、運輸和應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image.png

藥友制藥生産間 冉雨琳 攝

生命健康方面,新區將聚力打造“千醫千億”的兩江生命科技城,圍繞化學製劑、生物製品、現代中藥、醫療器械、醫藥外包服務等領域,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産業。積極佈局食品工業,打造特色健康食品精深加工基地。發揮新區數字經濟優勢,佈局以醫療大數據、醫療人工智慧、5G遠端醫療為主的數字診療。

智慧裝備及智慧製造方面,新區將進一步拓寬現有龍頭企業産品線和市場面,升級發展智慧工程機械,提升智慧製造供給能力,重點發展精密增材製造、工業機器人、半導體設備等領域。支援軌道裝備創新發展,拓展信號、牽引、運維等軌道交通配套及服務。鼓勵環保産業集聚發展,引進大型成套節能環保設備和家用環保産品研發生産企業。

培育壯大5個特色優勢産業

為搶抓産業變革新風口,不斷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和區域佈局,《方案》提出,兩江新區將培育壯大5大特色優勢産業集群。

新型顯示方面,加快補齊顯示面板專用材料環節,協同引入更多的創新主體及團隊,推動柔性顯示、硅基微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引育超高清視頻與內容企業,拓展智慧家居、車載娛樂、遠端醫療等應用場景。

半導體方面,重點發展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器件,擴大硅及碳化矽材料、原片及襯底生産及切磨拋加工能力,推動晶片IDM企業擴産增能,發展晶圓級封裝、系統級封裝、多晶片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

衛星網際網路方面,加快建設重慶衛星網際網路産業園,加速“衛星網際網路+”N個新業態融合應用項目落地。佈局衛星通導設備及應用産業鏈,推動衛星網際網路與醫療、智慧網聯汽車、應急管理等領域融合發展。

生物醫藥方面,持續做大化學製劑,加速發展生物製品,探索推進現代中藥,努力打造現代中藥品牌産品。大力發展醫療器械,重點發展微創治療、心肺診療、大型設備國産替代、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高值耗材等。

生産性服務業方面,全力創建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培育壯大中國汽研等檢驗檢測龍頭企業,培育高端涉外法律、會計、智慧財産權、諮詢等産業,打造一批國際化、規範化、品牌化的律師所、會計師事務所和諮詢企業。

image.png

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 江宇同 攝

創新佈局11個“新星”産業集群

為加快打造成為引領未來産業發展的“策源地”,《方案》瞄準數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的方向,提前佈局發展11個高成長細分産業和未來産業的“新星”産業集群。

前沿新材料。重點佈局生物、奈米、碳基、超導等前沿新材料技術,推動一批前沿新材料科研成果轉化。

人工智慧。鼓勵創新主體重點突破大模型新型基礎架構等基礎平臺技術,加強大模型等人工智慧技術體系研究,積極創建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

web3産業。發展web3開放經濟系統,構建基於web3的數字資産市場,開展面向金融科技、數字內容、遊戲娛樂、社交等領域應用試點。

智慧家居。加快構建以智慧音箱、智慧廚電、智慧門鎖等為代表的新型智慧家居終端和適老型、醫療級智慧穿戴設備産業集群。

綠色低碳。重點突破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綠色低碳技術,發展低碳、零碳能源産品,開展傳統産業綠色低碳化升級服務。

虛擬現實。做大做強虛擬現實軟體和虛擬現實內容,大力推進虛擬現實在工業生産、會展服務、教育培訓等行業的特色化應用。

未來通信。前瞻佈局6G為代表的通信産業,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搶佔未來發展新優勢。

AI及機器人。支援新一代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重點發展清潔、教育等家用服務機器人,積極發展人機協作機器人,探索發展安防、巡檢等特種機器人。

生命科學。重點關注基因測序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合成技術等核心技術,加快類器官智慧、合成生物智慧、生物晶片技術等生物智慧前沿研發。

區塊鏈。聚焦區塊鏈技術在智慧製造等領域應用需求,探索佈局一批區塊鏈底層平臺,推動區塊鏈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合。

類腦智慧。支援類腦晶片核心技術研發,發展類腦計算與腦機融合産品及服務,探索腦機介面技術在航空航太、醫療等多領域的應用。

據了解,為加快打造“33511”現代製造業産業集群,兩江新區還將大力推進創新引領“增效”、企業培育“增速”、平臺提級“增能”、招商引資“增量”、數字賦能“增質”、效率變革“增益”、生態優化“增色”等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從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做強中小企業集群、打造開放合作平臺、提升生産智慧化水準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做實政策整合、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代表全市製造業發展最高水準的“展示窗”和引領未來産業發展的“策源地”,為重慶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貢獻“兩江力量”。(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