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地處沱江、涪江的分水嶺,境內無大江大河,無過境水量,每人平均水資源僅佔全市的三分之一。”重慶市大足區河長辦副主任程安福説,缺水與污染並存,一直以來是大足區水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近年來,大足區以刮骨療傷、鐵腕治水的決心,全面強化“河長制”,以“一河一策”精準治理為指引,創新拓展“河長+檢察長+警長”依法治水模式,針對跨境河流,不斷深化落實川渝河長聯防聯控機制,對賬治水、共護共管。大足以“河長制”促“河長治”,努力交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高分答卷,在全市、全國都取得了具有大足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
一河一策:對症下藥,精準維護河庫生命健康
“寶興河流域內部分河道水連通性差,必須強化水土流失預防力度;寶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有待提高,化龍溪寶頂鎮段污水收集管網亟待完善……”打開《大足區“一河(庫)一策”方案》(修編)就像是打開了一沓厚厚的河道整治“病歷”,“病歷”上詳細標注著每條河道的“病因”、開出的“藥方”及最終的“療效”。
自2017年起,大足區河長辦就組織開展轄區河流地毯式體檢摸排,並編制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讓每條河都有了“病歷卡”。2021年,大足區河長辦再次對境內河流進行“復診”,實地勘查河流的水資源、水域岸線、水生態、執法監管等情況,科學修編了新一輪“一河一策”,並按年度細化出瀨溪河等23條區級以上河流70項具體措施,堅持定目標、定任務、定責任、定措施、定時限、定考核,紮實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
程安福説,不同的河流資源稟賦、沿岸環境、治理情況都大不相同,河流一旦病了,就像人一樣,得把好脈、做好體檢,找準癥結、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永定河水環境治理便是大足區“一河一策”實施效果的一個注腳。永定河是大足區棠香街道境內的河流之一,由於河岸兩邊多為餐飲門市,且存在污水直排的問題,水質常年不達標,周圍不少居民反映河水臭氣難忍,影響正常生活出行。有關部門多次對永定河污染源開展治理,起初見效,但一段時間後,又被打回“原形”。“‘一河一策’方案編制期間,我們對永定河進行了‘全身體檢’,經專家研討後,發現其久治未愈的根源在於永定河藍湖夜市段外來水源少,水的流動性差。”程安福説。
找準癥結後,便是對症下藥。程安福介紹,他們選擇優先解決來水問題,從瀨溪河調水,實現兩條河的水性連通,同時,利用城區污水處理廠的中水項目,將中水作為生態補水,從永定河上游增加來水,極大地促進了永定河水的流動性。“把死水變成活水後,污染、臟臭等問題也隨之得到了根本性解決。”程安福説,今年1—6月,永定河水質已穩定達到Ⅲ類。
今年6月,大足區因“一河一策”實施成效明顯,被市政府通報激勵,市水利局予以300萬元資金獎勵。
依法治水:“行政+司法”,提升河流治理法治化水準
自2018年起,大足區就努力探索將行政執法與司法監督進行有效銜接的經驗,實行“河長+檢察長+河警長”聯動治水模式。大足區檢察院先後派出5名檢察官擔任河段檢察官,設立駐區河長辦檢察聯絡室,逐步形成了資訊多方共用、線索相互移送、調查取證協作、聯合督導巡查、重點督辦和專項整治等協同聯動機制。
去年1月,大足區河段檢察官宋煒在與大足區河長辦對接時獲取一條線索——二仙橋下方存在大量白色污水直排入瀨溪河的情況。宋煒實地走訪勘查後,發現情況屬實。
“瀨溪河為沱江左岸一級支流,是大足人的母親河,污水直排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必須立即進行處理,然而卻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宋煒介紹道,當時瀨溪河南岸正在進行工程建設,污染源極有可能是施工方作業時破壞了原有管道導致,但相關施工單位及其主管部門以無法確定管道損壞位置為由,一直拖而未決。
隨即,大足區檢察院走訪聯繫大足區河長辦、住建委、規資局等多個“河長制”成員單位,詳細了解各單位在河流保護方面的職責任務,聽取他們對該河流污染治理的解決建議。
“在調查期間,有人提出對施工單位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進行賠償或治理。但民事公益訴訟要經歷‘公告—起訴—判決—執行’等流程,時間太長。在這期間,社會公共利益仍持續受到侵害,不是問題的最優解。”宋煒提議採取行政公益訴訟監督的方式來解決——督促負有主要監管責任的行政機關及時採取有效手段,對污染源和責任方進行排查,再通過行政執法的方式對河流污染源進行治理。
“這種方式不會直接進入起訴程式,而是以訴前檢察建議的方式,促使行政機關在兩個月內完成整改。”宋煒説。
該意見獲得普遍認同,在對相關責任單位進行梳理後,最終確定大足區住建委作為牽頭單位對污染源和責任方進行排查。經過排查綜合治理,兩個月後,當宋煒對該區域“回頭看”時,白色污水已不復存在,河水又如往日一般清澈。
“檢察院介入‘河長制’工作既帶有司法介入的剛性,以強大的監督力度督促行政機關履職,對違法排污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同時也發揮出聯繫各方的紐帶作用——讓河長辦以及河長製成員單位間的溝通、協作更有效率。”宋煒説。
歷經5年的摸索,大足檢察官攜手河段長、河警長共同構建起依法治水新機制,形成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及生態環境損害與公益訴訟的銜接合力,促進環境資源保護工作從制度化實施轉向法治化保障。截至目前,大足區檢察院開展巡河150余次,發現公益訴訟線索59條,移送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類犯罪線索9條,協助監督公安機關立案4件。今年4月,大足區“河長+檢察長+河警長”入選水利部典型案例彙編。
“大足治水,過去幾乎是行政部門‘單幹’,有職無責,部門履職存在差距,亂排亂放等污染現象屢禁不止。”宋煒説,推行“河長+檢察長+河警長”機制,聚焦了“行政+司法”合力,尤其是讓排污者和群眾看到治水工作“不再只是説説”,河段檢察官、河段警長加入巡河,動了真格,釋放出了法不容情的合力效應。
跨界聯治:這條河,我們一起守護!
“高升河變了,河水變清澈明亮了,河道內幾乎看不到雜草,兩岸還種起了水生植物,‘顏值’一下就提高了……”今年41歲的石固平,從小至今生活在高升河旁邊的院落,她見證了家門口這條河流由過去的渾濁變成現在溪水潺潺、清澈見底的全過程。
高升河,發源於安岳縣忠義鎮,南流入大足區境內,是一條橫跨川渝兩地的跨境河流。由於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高升河長期以來污染嚴重,水質不達標,2019年水環境品質長期為Ⅴ類、Ⅳ類。
“自簽訂《大足區高升鎮、安岳縣忠義鎮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聯防聯控合作協議》以來,我鎮與忠義鎮成立了高升河上下游聯動領導小組,並開啟了‘對賬治水’模式。”高升鎮總河長宋曉燕介紹道,兩鎮在定期會商、巡河、清漂基礎上,將高升河每月各斷面水質檢測報告與互查互檢結果進行比對,明確問題和責任歸屬,及時動態整改。
“高升河主要污染源為兩鎮的農業面源污染,為控源截污,高升鎮與忠義縣協同開展聯合治理專項行動。兩地共同對高升河沿岸養殖、種植進行全面排查登記,積極勸導業主減少種植養殖密度或還耕還田,對河道産生污染的嚴格取締與搬遷。”宋曉燕説,2022年兩地聯合取締了龍蝦養殖場1處,搬遷生豬養殖場1處,通過多次入戶走訪、協調,跳蹬堰龍蝦養殖場已達成還田協議,逸富冬草莓退出草莓種植還耕種植玉米,高升河農業面源污染得到了根本性整治。
如今的高升河不僅水質清澈,水環境品質長期保持或優於Ⅲ類。據統計,僅是高升河大足高升鎮段兩岸就種植了百日草、硫化菊、翠菊等2萬餘平方米,栽植風車草、再力花、睡蓮等水生植物2萬餘株。
高升河水環境整治的成功案例,是大足與周邊地區實現跨境河流聯防聯控的一大縮影。近年來,大足區與榮昌區、安岳縣、瀘縣、龍馬潭區等周邊河流跨境地區深化落實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工作,完善瀨溪河流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通過跨界巡河、聯合執法、司法合作、問題共商、舉措共施等協作途徑,有效解決了河道污染治理中“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的問題。(大足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