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各級各部門扛起主體責任開展防洪抗災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7-06 11:10:38 編輯:李柯佑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市各級各部門正積極行動起來,全力以赴開展防洪抗災工作。

市應急局

5個督查組對重點區縣持續督查

近期,我市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局地發生較重汛情災情險情,給安全度汛敲響了警鐘。7月5日,市應急管理局表示,根據本輪強降雨氣象預報和監測預警預報,我市3次召開全市視頻調度會議。

暴雨發生後,相關區縣指揮部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地方黨委政府下沉鎮村,按照“三個撤離”原則(即危險隱患點強降雨時緊急撤離、隱患點發生異常險情時緊急撤離、對隱患點險情不能準確研判時緊急撤離)落實防災避險工作。

下一步,市應急管理局將根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警,組織開展臨災會商,指導區縣開展風險研判並根據實際情況啟動應急響應;督促規自、水利、交通、住建、城市管理等災害敏感行業落實行業應急響應;按照“一行業一措施,一鄉鎮一方案”要求,落實落細預警資訊在本地區、本行業、本領域的響應措施,及時通知到崗到戶到人,極端天氣條件下果斷採取停學、停工、停業、停運、停遊、停航等“熔斷”措施。

另一方面,將在閉環管理環節落實末梢責任。區縣加強值班值守,逐級叫應到鄉鎮街道和村社農戶;對可能受到威脅的人員即刻轉移安置,做到應轉盡轉,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根據氣象預報,召開全市視頻調度會議部署,安排5個督查組持續針對重點區縣開展工作督查。

此外,我市將持續救援並做好調查善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續開展失聯人員搜救;抓好災後救助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安全住處、有乾淨水喝、有醫療服務”;針對萬州區災害應對工作開展調查評估、問題復盤,搜尋風險管控和應急響應短板漏洞,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市規資局

37個工作(專家)組赴萬州開展地災應急支撐

6月28日至7月5日17時,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累計調度自然資源部、市級工作組55支,專家172人。其中,萬州區地災應急支撐共派出市級工作(專家)組37組127人。

萬州區地災應急支撐工作(專家)組中,其督導指導組4組16人,專家組30組93人,應急裝技術支撐組3組18人。工作組駐守當地,指導轄區地質災害“網格員”開展監測預警、巡查排查、會商研判、群眾避險等重點工作。

此外,國家測繪局重慶測繪院、市自然資源安全調度中心等3家市級技術支撐單位共派出工作人員18人,調度衛星通信便攜站、鐳射雷達等應急裝備38台套,全力支援萬州地災應急工作。

市住建委

明確398個歷史易積水點責任人

7月5日,記者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了解到,該委多管齊下加強城市排水防澇應急管理,築牢城市排水防澇安全防線。

為全力確保城市安全平穩度汛,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緊盯城市排水防澇重點環節,深入排查整治易澇風險點,持續加強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全力做好汛期應急應對。目前全市398個歷史易積水點責任每人平均已明確。

在督促各區縣落實屬地責任的基礎上,市住建委還充實全市排水防澇應急搶險隊伍,現有搶險人員1953名,各種車輛、抽排設備885台,積水抽排能力達7.6萬立方米/小時。

不僅如此,市住建委還與公安、城市管理、水利、應急、氣象等市級部門啟動聯繫機制,建立共同研判、資訊共用、及時預警、積極聯動的工作機制,第一時間將2小時臨近天氣預報、6小時氣象預警、重要氣象資訊專報等資訊預警到區縣排水主管部門,確保搶險人員和設備提前到位,做好防範應對。

下一步,市住建委將通過持續開展汛中排查、強化值班值守、加強應急處突等手段,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城市內澇防治的合力。將加強易發生快速匯流或洪水倒灌的點位再排查、再整治及巡查養護力度,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強化與氣象、公安、交通等部門的資訊共用、協調聯動,指導督促各區縣做好應急處突準備,提前將應急搶險救援力量部署至風險區域,一旦出現險情災情迅速採取應對措施,確保快速響應、妥善處置。

市公路事務中心

嚴格落實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

7月5日,來自市公路事務中心消息稱,受本輪強降雨影響,我市多條普通幹線公路出現水毀險情,其中G211城口段、G318萬州段、S102奉節段和巫山段、S508萬州段等27條普通國省道發生滑坡、坍塌、路基沉陷等水毀災害、67處通行受阻,涉及城口、奉節、開州、南川、綦江、石柱、萬州、巫山、巫溪、武隆、雲陽、忠縣12個區縣(自治縣)。

水毀災情發生後,在市交通局、市公路事務中心統籌調度下,各區縣(自治縣)交通主管部門和公路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立即安排搶險隊伍開展斷道搶險保通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部門累計投入搶險保通作業人員近6000人次,大型機械設備2800台次,已搶通水毀阻斷139處,其餘受災線路正在抓緊恢復中。

市公路事務中心將加強與應急、氣象、水文、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聯繫,及時掌握雨情、水情、地質災害險情等資訊,加強雨情災情預警預報,落實交通行業防汛抗旱“叫應”機制。

嚴格落實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值守制度,強化應急隊伍值守和裝備物資儲備,確保災害發生後,相關單位能夠快速反應,第一時間搶通受阻公路。

市農業農村委

派出19個技術指導組到受災區縣蹲點指導

連日來,針對近期強降雨造成的農業受災,市農業農村部門以及部分受災區縣派出技術指導組,奔赴田間地頭組織農民開展生産自救,盡可能挽回損失。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説,目前全市已派出19個技術指導組到受災區縣分片開展蹲點指導,幫助農戶及時搶排積水,恢復土壤透氣性,養根護葉,促進受澇作物生長。

同時,受災區縣也組織農技工作人員下沉一線,指導農民開展災後生産恢復。比如,為讓水毀嚴重的農田儘快改種,他們挨家挨戶到府為農民宣講農業生産的補救措施,鼓勵大力發展晚秋洋芋等晚秋作物,彌補損失。此外,他們還加大災後病蟲害監測預警,組織農戶及時開展應急防控、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盡可能降低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