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兩省市主要領導首次正式提出中國“第四極”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7-03 16:17:29 編輯:沈賀
image.png
6月26日下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座談會舉行

自古以來,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巴蜀大地山水相連、文化相通、民俗共賞,共同組成了成渝地區的核心區域,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1月3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迎來三週年。三年耕耘碩果纍纍,雙城建設格局大開。《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座談會多次召開、全面打造全國交通四極之一重大定位的水陸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川渝兩地科技創新持續開工、深耕汽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雙城共建方案……成渝兩地正從夯實基礎到整體成臺協同邁進,不斷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自2020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出以來,川渝兩地合作建設常態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並列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第四極,共建“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image.png
6月26日下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舉行成果發佈會

中國“第四極”既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第四極,也是經濟增長的第四極。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到重慶考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座談會在重慶市璧山區召開,會上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共同提及中國“第四極”,這是此説法在民間話語場、理論界之外,川渝兩省市最高領導首次“官方蓋章認證”。

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川渝兩地經濟發展重大機遇。在重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在四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總牽引,重慶和四川正攜起手來唱好“雙城記”,推動中國“第四極”建設跑出新速度。

image.png
6月26日上午,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考察西部(重慶)科學城先進數據中心

中國“第四極”肩負三大任務。2021年2月24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三大戰略任務,一是推進其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二是推進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三是推進其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總體來看兩地協同發展成勢起效,在多領域合作效果又如何?

在經濟發展上,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産總值達1.84萬億元,同比增長3.9%,較上年全年回升0.9個百分點。截至5月底,248個重大項目已開工230個、完成投資8417.7億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資1447.5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42.6%;

在綠色生態上,穩抓“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聯合實施長江、嘉陵江生態廊道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協同立法嘉陵江流域保護、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加快建設綠色經濟圈、綠色生態圈。

在交通設施互聯上,推動成渝中線、渝西、渝萬、成達萬等高鐵提速建設,川渝在建及建成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到21個,今年1—5月成渝機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前列。聚焦高鐵、機場、公路等互聯互通、高效協同,把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建設雙城經濟圈的先行領域,推動資源流動與區域一體化發展。

在改革開放上,共同著力構建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為支撐的出海出境大通道體系,重慶聚焦西部陸海新通道、數字重慶建設,全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數據顯示,最近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量年均增長30%以上。

在生活服務上,協同建立生活宜居雙城,深化醫療衛生教育合作,合力打造西部職業教育高地、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加快公共交通、社保、醫保等領域“一卡通”。成渝雙城聯合印發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等4張清單,優化升級“川渝通辦”,推動更多“一件事一次辦”“免證辦”等服務措施。

image.png
6月26日上午,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考察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産業園

兩地正在努力建設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加快形成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重要增長極,不斷打造內陸開放戰略新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中國網新重慶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