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荷蓮之鄉“荷二代”的探索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20 16:28:13 編輯:趙辛文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6月初夏,又到荷蓮飄香時,大足雅美佳濕地公園裏的荷花爭相綻放。荷葉隨風搖曳,空氣中夾著陣陣清香,讓人心曠神怡。雅荷水生花境園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陶麟頭戴草帽,拿著直尺、筆電等,觀察、測量,記錄著新品種的長勢、變化……同樣纖瘦的身型,同樣簡樸的衣著,同樣專注的神情,陶麟繼承父親的遺志,建立“荷花+”模式,賦予荷花更多可能,從而加快荷花産業高品質發展。

荷花之家

陶麟成長于荷花世家,其父陶德均因為對我國荷花新品種培育以及荷花推廣應用、荷文化傳播作出了卓越貢獻,而被業界尊為“荷花界的袁隆平”。

陶德均生長在農村,從小就對花草有很深的感情。1980年,陶德均從四川省南充蠶桑校畢業後,在老家復隆當起了蠶桑輔導員。80年代後期,絲綢産業大滑坡,養蠶業受到沉重打擊,陶德均將目光鎖定在了種荷養藕上。他斥鉅資從武漢引進“鄂蓮四號”良種藕試種,當年畝産高達8000斤以上。

産量大,效益高,等著買藕的卡車排起了長隊……“鄂蓮四號”的成功讓陶德均看到了商機。周圍很多人聞風而動,也開始種藕,一時間,西南地區藕産量增速驚人。

陶德均敏銳地發現,藕的市場逐漸飽和,需要提前部署轉向。1995年,他成立“雅美佳水生花卉有限公司”,在大足的濃蔭渡創建了50畝的觀光荷花園。

1996年,第一屆荷花展的成功舉辦,更加堅定了陶德均做大做強荷蓮産業的信心。第二年,他乘勝追擊,又在復隆雅美佳水生花卉園的百畝荷塘舉辦荷花展覽,展出200個品種各色荷花4萬盆,引起轟動,“荷花大王”的美譽不脛而走。

此後的20多年,陶德均潛心研究,辛勤耕耘,當年50畝的基地,變成了上千畝五彩繽紛、鳥語花香的人造濕地,從全國各地引種的再力花、香蒲、水蔥等濕地植物、觀賞草達1800余個品種,其中還有“大灑錦”“千瓣蓮”等中國名荷600余個品種,“王蓮”“西施睡蓮”等睡蓮品種100余個。

陶德均曾説,荷花是他一生的追求,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足人,希望為大足的荷蓮産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為美麗鄉村建設奉獻余生。

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2022年5月,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在為荷花推廣應用、荷花科普文化傳播而奔忙。

可以説,陶德均在大足荷蓮産業的發展和升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太空育種、雜交等方式,陶德均在雅美佳濕地公園中“珍藏”了1000余個荷花品種,其中有名字的就有600余種,沒有名字、還在繁育過程中的就有400余種。“國慶紅”“大足紅蓮”“足韻”等31個載入《中國荷花品種圖志》和《中國荷花新品種圖志》,其中“鳳冠觀音”“玉女觀音”“普賢”等8個獲得了全國荷展一等獎,20余個獲得了二等獎,10余個獲得了三等獎。

子承父業

“古有李冰父子治水,今有陶氏父子治污。”這是業界對最美農民陶德均父子的稱讚。在荷花叢中長大的陶麟,一路跟著父親學習,了解市場,看到了更豐富的荷花風景,深知“荷花+”背後的廣闊前景。

探索、創新早在多年前已經開始。陶麟從小跟著父親搞荷花育種,2005年,在科技航太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下,他和父親把荷花育種加上了太空元素,使荷花種子的基因在特定環境下重組、變異,催生出了一批太空荷花新品種。他們培育的新品種“太空飛天”因抗逆性強、能在沙漠裏生長,一度成為網紅植物。荷塘遍植太空荷花,引得市民紛紛前往打卡。2010年建成中國西部荷花種質資源圃,2018年創建了“國家荷蓮栽培標準化示範區”,近5萬畝荷塘裏的千余個品種,約佔全國荷花品種的三分之二。

父子聯手創新研發了“無土栽培太空荷花與水陸花卉”“深水水域浮島種植水生植物”等一系列先進技術。通過推廣應用,這些技術為荷花濕地産業的高品質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父子培育的荷花還在北京、江蘇、廣西、雲南、貴州等全國多地推廣種植。

“一個新的品種,從培育到推廣往往需要5—8年的時間。”父親走後,陶麟採取更科學、更系統的培育方法繼續著新品種的研發。同時,他還意識到,荷花是夏季水生觀賞植物,在景觀工程中的應用有特定的份額,多年來市場都比較平穩,沒有大的突破。如果只著眼于荷花育種、生産,未來發展也會遇到很多瓶頸。但如果把荷花放到城市文化和城景融合建設中,放到文創融入和市民生活娛樂中,那荷花就大有可為。

在荷花山莊當了10年總經理的陶麟對市場行銷和銷售頗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水生植物市場在大園藝市場中的份額較小,荷花不能往“獨美”的道路上走,要想把荷花事業做大,一定要往大眾方向走,在文化上找方向。於是,他成立了重慶市雅荷水生花境園藝工程有限公司,探索發展“荷花+”。

探索“荷花+”

“我追求的‘荷花+’是一個傳承荷花文化、發揚荷花魅力的系列。”陶麟坦言,其實,他和父親過去也在“荷花+科技”“荷花+鄉村振興”等方面有過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帶著這份底氣,未來,他將沿著這條路,走深走實,讓荷花産業再上一個臺階,開創一片新的風景。

以“荷花+鄉村振興”為例,早在10多年前,陶麟就曾和父親一起探索鄉村旅遊發展這條路。緊鄰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的荷花山莊,以荷花等水生植物景觀為特色,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賞荷,喝荷花茶,品荷花宴。後來,雅美佳與鑫發集團合作開發設計了“如夢荷塘·山灣時光”項目,將“荷花+鄉村振興”的理念升級,把精品荷花和荷花主題演藝、燈光秀等元素結合,一亮相即成為網紅打卡地。夏夜,燈光、水霧給荷花、水生植物帶來了別樣的美,讓人留連忘返。

2018年,陶麟率先提出水生花境,並在多地進行實地設計施工,“荷花+環保治理”“荷花+城景融合”的效果良好。陶麟參建的香國公園,植被豐富適宜、水生花境特色鮮明,整個公園按照水生植物凈化能力的順序,每個濕地池塘都種上了成片植物,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濕地池塘間通過礫石壩進行分隔,達到過濾水質效果。同時設置多處礫石床,用來曝氣。這套系統每天迴圈處理河水,把河水從V類凈化為Ⅲ類,最後匯聚到中心廣場噴泉中,成為主景觀。

“荷花+文化”也是陶麟一直在思考的課題。他説,大足石刻世界聞名,荷蓮的芳香浸潤著石刻之鄉的文化。於是,他把公司培育出的荷花品種以大足石刻系列來命名,“鳳冠觀音”“寶珠觀音”……他希望,荷花與石刻相遇,人們會發現,大足不光有石刻,還有美麗的荷花。陶麟還透露,近期他在為7月7日的第37屆全國荷花展覽暨首屆大足石刻國際荷花藝術節而忙碌。

當然,“荷花+濕地生態系統”是陶麟的終極目標。他説,他的設計理念是城景融合與大足農文旅商結合,建設一個有大量荷花元素、濕地生態系統建設的“作品”。他希望,用荷花帶動旅遊,把龍水湖、玉龍山等資源一起放進這個“作品”中,讓荷塘成為城市的名片,賦予荷花更多可能,把大足的荷花産業做得更好。(張瑋 熊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