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黨建領航“和諧禮讓”文化促調解化糾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13 17:00:40 編輯:李柯佑

近年來,重慶市合川區鹽井街道始終把社會治理作為黨工委、行政一把手工程、政府主責主業,因地制宜、因勢而為,充分發掘運用“鹽和巷”傳統文化,將“握手言和、知進退、和為貴”的和諧文化精髓與矛盾糾紛化解及市域社會治理實踐相融合,依託“雙調雙接”中心,實現小事不出門,就地化解;大事不出村(居),及時化解;矛盾不上交,多元化解,探索出化解轄區社會矛盾糾紛新機制,為建設平安鹽井提供新路徑、注入新動能。

黨建引領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鹽井街道作為重慶市重要建材基地,歷來為合川的工礦重鎮,轄區現有建材、能源企業11家,耕地徵(租)用率達68.2%。企業在建設、生産過程中與群眾産生的土地糾紛、勞資糾紛、環境影響、交通出行、生産生活用水等問題成為街道主要的矛盾糾紛。為有效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深化市域社會治理,鹽井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實際問題,利用“鹽和巷”內有司法所、外鄰派出所的地理位置、人力資源優勢,著力推進訪調、警調“雙調雙接”中心建設,構建訪調、警調“雙調雙接”對接機制。由街道黨工委、行政牽頭統籌、協調,相關調解主體共同參與,將屬於轄區職權事項範圍內的信訪訴求和非警務類民事糾紛、適用治安調解或刑事和解的案件納入調解中心進行調解,並將矛盾糾紛的預防、基層組織治理和法治宣傳納入中心工作的全週期管理。在隊伍建設方面,構建由心理諮詢師、鄉賢調解能手、法律專家及街道調委會成員等組成的調解隊伍,以滿足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需求;制定了“雙調雙接”因地制宜、協作聯動、調解優先三項工作原則,明確了平安辦、派出所、司法所、調解工作室、村(社區)、項目協建組(或站辦所)、屬事企業等在“雙調雙接”過程中的職能職責及適用範圍,規範了“雙調雙接”的移交程式,建立了“雙調雙接”聯席會議制度、學習制度、限期調解制度、跟蹤回訪制度、卷宗歸檔制度及救助制度。

“和諧禮讓”文化促矛盾糾紛化解

鹽和巷“雙調雙解”中心,佔地300余平方米,于2022年3月投用,包含2間調解室、1間工作室及院壩,“和諧禮讓”文化墻上挂滿了家鄉照片,承載多年來鄉親們融洽和諧、守望相助的生活點滴;門前的黃桷樹枝繁葉茂,見證著老街的歷史變遷,樹下的小石凳為鄉親們提供了化干戈為玉帛的談判場所。“以前司法所、派出所、法庭都在鹽和巷,鄉親們有糾紛就到這裡來解決,有啥子事就敞開説、放臺面上説,心結解開了,事情也就和解了……”當地居民唐大爺説,幾十年來,鄉親們在黃桷樹下握手言和,解決了不少矛盾糾紛,大家都稱這裡為“言和巷”。如今的“雙調雙接”中心,成為了群眾明辨事理的説理地、有話好説的談心地、議事説事的根據地。

去年9月,鹽井街道居民劉盛(化名)去到李強(化名)經營的電器店,因廚房灶具維修一事發生爭執,劉盛離開時被李強推了一下,致摔倒。經鹽井街道衛生院住院治療,共産生醫療費用912.2元。針對責任認定和賠償事宜,雙方各持己見。後經“雙調雙接”中心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兩人都是耿直人,調解過程很平順,聯繫我們介入是源於對‘雙調雙接’中心的信任。”鹽井街道相關負責人説,中心為遇到問題的群眾提供了“找個説法”的地方,具體操作分為“明確來源、及時登記、開展調解、及時反饋、跟蹤回訪”等流程,旨在解決矛盾最後“一公里”。

截至目前,中心在運作過程中,法治宣傳覆蓋群眾600余人次,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6件,幫助群眾解決民生問題11件,實現了事後調解向源頭治理的轉變、單一調解向系統治理的轉變、部門調解向綜合治理的轉變,進一步提升了轄區社會治理的水準。

“三化建設”走出幸福鹽井“健心之路”

“雙調雙解”中心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只是鹽井街道探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鹽井街道紮實推動社區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心理服務體系化、心理健康服務網格化、心理健康服務資訊化的“三化建設”逐漸成為了群眾情緒的“理療師”、生活的“減壓閥”、矛盾的“穩壓器”和群眾工作的“加油站”,實現了由“心安”到“平安”,走出了幸福鹽井“健心之路”的成功經驗。

走進沙南社區,300平方米的社區心理服務中心建設了閱讀等候區、心理諮詢和沙盤遊戲室、身心反饋放鬆室、測評和自助空間、情緒宣泄室以及團體輔導活動室六大心理服務功能區,還設有婦女兒童之家、青少年之家、社區家長學校等,構建起“心理資訊收集+心理疏導干預+心理建設聯動”的“街道+社區+樓長”三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不久前,因工作變動,轄區居民李先生待業在家,在重新求職過程中也遭遇了些挫折,一時間整個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兩個女兒情緒也受到影響,一向活潑開朗的二人也變得悶悶不樂、不善言辭,學習成績也開始下滑。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過程中了解此事後,與家長促膝長談,為他們加油打氣,鼓勵他們重新擇業,積極面對生活,另一方面,積極邀請兩個孩子參加社區組織的相關心理服務活動,通過沙盤遊戲和主題活動,心理諮詢師找到了二人情緒上的癥結,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孩子們敞開心扉講出了內心想法。隨著孩子心中的癥結解開,李先生重新就業,整個家庭也重回正軌。

據鹽井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街道以心理服務體系“三化建設”為抓手,通過構建“團體輔導+心理諮詢+心理教育+危機干預”的社區心理服務體系,創新“12345+N”工作方法,實現心理服務體系化,搭建“心理雲監測預警平臺”,建立“社會心理服務機制、疏導機制和危機干預機制”三位一體工作機制,以心理健康網格化服務憑條為抓手,緊緊圍繞“立足沙區,輻射鹽井,服務合川”理念,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立社區心理健康網格化網路平臺,不斷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依託已有的資訊化管理服務平臺,將官方微信公眾號、QQ群、微信群等網路平臺與心理健康服務緊密結合,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以及線上測評,實現心理服務資訊化。(諶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