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發展壯大數字經濟 注入高品質發展新動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1-09 14:31:47 編輯:李柯佑

開發中小運量軌道交通技術應用場景,實現了“雲巴”示範線全球首發;開發空間太陽能技術應用場景,建設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建設總里程330公里的量子通信“成渝幹線”,已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多領域試點……這是重慶璧山在經濟社會等領域營造的一個個數字經濟應用場景。

資訊化是當今時代最鮮明的特徵和標誌,代表新的生産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已成為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塑造優勢的先導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也提出,要培育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璧山區委十五屆五次全會作出安排,要全方位推進數字化變革,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經濟創新應用範例。

數字新基建——

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底座

城市裏,居民小區被一道道電波串起、一條條光纖連接,累計打造千兆示範小區249個;獲批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300余家企業完成上雲上平臺;與奇安信集團打造的軟體供應鏈安全檢測中心(全國)總部投入運營,推動網路安全産業生態和産業聚集發展……

在農村,基於數字新基建的新業態也不勝枚舉。農田裏少見農民辛苦勞作的身影,只見一台臺5G無人機往來阡陌,從耕到播、無所不能;智慧監控接入到農家,為村民看家護院、看老護幼,成為村民和農村建設者的“第二雙眼”;智慧農業系統廣泛應用到種植、山坪塘清水養魚和森林防火等板塊……

“新基建”一詞于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被提出,到2019年“加強新一代資訊基礎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再到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數字資訊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産業數字化轉型”,數字新基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

于璧山而言,加快數字新基建建設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近年來,璧山區搶抓重慶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大機遇,推動4G網路覆蓋城鄉、5G網路加快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在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領域展現出無可比擬的能力。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區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大力推動數字新基建,積極融入“東數西算”佈局,圍繞“數網、數紐、數鏈、數腦、數盾”工程,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示範工程成渝樞紐節點璧山起步區,建成投用中科曙光先進計算産業創新中心。

“大力推動數字新基建,不僅有利於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人才和知識等高端要素投入,還能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動能,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底座,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區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

數字産業化——

加速新興産業集群生成

在秀湖公園,一輛“無人駕駛+無線充電”的微迴圈巴士非常吸引遊客眼球。這條由重慶華創智慧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投建的新技術示範線,將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場景化,進一步推動了無線充電技術廣泛應用。

“新技術、新産品研發出來最關鍵的就是落地應用,最根本的就是實現産業化。”該公司總經理左志平坦言,自從來到璧山創業後,團隊依託無線充電技術多方拓展應用場景,一舉推出無人機充電機庫、智慧小車無線充電裝置等産品,已取得訂單近3000萬元。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只有産業化才可加快新興技術的驗證、迭代、示範和推廣應用,進而孵化一批“成長型”企業。

作為重慶重要的高新技術和現代製造業基地,近年來,璧山區數字經濟産業規模顯著提升,“數字經濟+産業融合”發展和應用更加廣泛深入,為數字産業化插上了“騰飛翅膀”。具體來看:圍繞GPU、腦計算、軟體定義硬體5G通信等晶片産品進行佈局,與中科曙光等3家高端晶片企業達成合作;依託康佳光電半導體産業園和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延展完善Micro LED、Mini LED顯示技術相關半導體産業鏈;易平方網路科技運營平臺項目已落地,計劃打造國內領先的物聯網時代跨屏跨場景文娛新平臺;與重慶兆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科技平臺暨機器人場景訓練基地項目達成合作協議,人工智慧産業預計年産值3000萬元;重慶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等40家公司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産業區級研發平臺,比亞迪全球首個“刀片電池”生産基地已投産,2022年産值突破200億元;在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集群積極探索“一鏈一網一平臺”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模式,助推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勇立潮頭,搶佔新業態“風口”;奔跑發力,在新賽道上奮勇爭先。區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要以玉泉湖“進化光環”片區為核心載體,圍繞做響做靚“夢界空間”線上線下品牌,大力發展網路安全、量子通信、大數據、人工智慧、元字宙、數字中醫、數字創意、物聯網等數字産業,集聚一批數字經濟頭部企業。

“瞄準新經濟,突出網路資訊安全、數字文創兩大賽道,以此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就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服務業發展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加速玉泉湖片區成型成勢,並以此為載體打造更多數字經濟應用場景,促進線上線下資源高效整合,構築全面暢享的數字新生活。建設“夢界空間”數字文創産業園,著力推進太空天梯、未來戰爭館等項目,塑造元氣璧山新IP。強勢打造元宇宙創新産業園、中國國潮總部、康佳數字經濟産業園、軟體供應鏈檢測中心全國總部、量子安全託管全國運營中心、先進計算産業創新中心—GPU等數字經濟等項目,力爭早日投産達效,實現規模化聚集,打造面向重慶、輻射西部的國家級數字經濟應用示範高地。

産業數字化——

賦能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項目工地上,智慧化調度和作業提高了效率與品質;生産車間裏,自動化生産線降低了成本與差錯;大企業佈局雲上産業鏈供應鏈,中小企業將數字化作為新方向……在如今的璧山,數字化已成為很多行業、企業的關鍵詞。

重慶宇海精密製造有限公司深耕筆電配套領域。“以前都是靠人力生産,無法滿足産能大幅度提升的要求,導致訂單越多,投入的人工、佔用的流動資金也越多。”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何勃表示,現在通過購買精密模具製造設備,研發成型、組裝、涂裝設備,全面提升生産線自動化水準,注塑機臺自動化率從5%提升至50%以上,組裝自動化率提升至30%,産量良品率和機臺稼動率得以大幅提高。下一步,企業還將通過改造升級智慧製造大數據物聯網生産管控雲平臺,機器人智慧工作站等項目,全力打造現代化智慧製造基地。

宇海公司只是璧山區以數字化賦能産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璧山的新興産業通過數字化升級新技術、開闢新市場空間,傳統行業加快數字化對生産全鏈條的嵌入,降低運營成本;大企業加大投入開拓雲平臺提升供應鏈效率,小企業積極上雲擁抱新機遇,人工智慧同工業製造協調發展的新局面良好呈現。

為更好推動産業數字化,區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圍繞構建“雲聯數算用”全要素群,開展“一鏈一網一平臺”試點示範,加快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步伐,努力建成一批工業網際網路示範企業。

“我們將深化數字技術對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智慧化升級作用,鼓勵製造企業進行智慧化改造,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區經濟資訊委負責人介紹説,將著重抓好擴大“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激活數據潛能、提升企業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等工作,深度挖掘“5G+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場景,支援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開放數據,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進園區、進企業。

建數字政府——

促進政務服務效能提高

“我們需要執照去銀行開戶,急需注資進行項目開發,但因為疫情原因,被委託人和法人都來不了璧山,能委託其他人來領不?”前不久,重慶為快科技有限公司在進行數字軟體系統開發時遇到了這個難題,向區市場監管局註冊許可科工作人員進行電話求助。

獲知情況後,該局充分發揮“渝快辦”全程電子化“一網通辦”優勢,靈活運用視頻核驗代替現場核查、電子材料代替必要的紙質材料的方式,成功幫助企業辦理了營業執照和公司印章,實現政務服務不打烊。

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網上繳納水電氣費、推出“出生一件事”服務平臺……今天的璧山,越來越多的智慧服務和智慧化治理出現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近年來,璧山區加快數字技術與政務活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建設“數字大腦”中心,推動萬物互聯,不斷向智慧城市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全面實施“雲長制”,在“數字重慶”浪潮雲平臺搭建璧山區政務雲,完成區內36個資訊系統遷移上雲工作,遷移上雲率達到100%;已建成5G基站1869個,成功獲批接入中新(重慶)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貫通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路成渝段;實現區級資訊資源動態共用與市級平臺互聯互通,全區已上行34家部門285項數據資源,市級已下行70家部門3486項數據資源;數字城管系統結案率99.2%,重慶12319民生服務系統結案率100%;建設璧山區“黨建引領,水價治理”農村飲水安全智慧系統;累計建成市級智慧校園示範學校18所、一流創客空間9個。

以數字政府建設讓城市有溫度和速度,是璧山一直以來的孜孜追求。對此,區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指出,要搭建“一中心兩平臺”基礎架構,投入運作“必安網”,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廣運用“渝快辦”“渝快政”,持續深化“一網通辦”,讓群眾在“指尖”體驗高效便捷的服務。

城市更聰明,工業更智造,經濟更智慧。伴隨著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強音,一個雄心勃勃、目標遠大的璧山正奮輯揚帆,加速“遠航”。(熊浩 曾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