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圍繞“五地一城”目標建設現代化新江津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1-06 16:09:31 編輯:李柯佑

江津是四個重慶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之一。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江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標對表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江津區將如何把握戰略新機,為新重慶建設貢獻更多力量?1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

重慶日報: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擘畫了美好藍圖。您對此有怎樣的體會?

李應蘭:市委全會全面深入闡釋了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主要內涵,明確要求全市上下要有新成效、新貢獻、新地位、新感受、新氣象。“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這個提法契合中央精神,體現重慶特色,鮮明響亮、振奮人心,必將更好動員全市幹部群眾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團結奮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為2023年全市經濟工作繪製了路徑清晰的“施工圖”、下發了催人奮進的“任務書”。

新時代要有新目標,新征程要有新作為。江津區以“建設現代化新江津”為統領,圍繞“五地一城”(科技創新基地、內陸開放前沿和陸港型綜合物流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鄉村振興示範地、休閒旅遊勝地、宜居城市)奮鬥目標,積極扛起大擔當、展現大作為,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為建設新時代新征程新江津開好局起好步,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中作出江津應有的貢獻。

重慶日報:全會強調,要著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此,江津區有什麼打算?

李應蘭: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既是中央賦予重慶的重要任務,更是江津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江津區將以“建設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主樞紐”為目標,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內陸開放前沿和陸港型綜合物流基地。

提升開放平臺。圍繞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加強口岸功能建設,加快推進珞璜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成投用,力爭重慶港水運口岸功能擴大開放至珞璜港通過國務院審批,完善珞璜臨港産業城系統化規劃建設,構建智慧物流公共資訊平臺,力爭設立江津海關,打造西部重要物資集散地和商貿物流分撥中心,2024年力爭江津綜保區排名位列全國綜保區前50強。

優化開放通道。堅持“內暢外聯”,開工建設江津城區到珞璜中梁山隧道,爭取小南海長江大橋、銅罐驛長江大橋、支坪長江大橋儘快開工建設,織密高速、鐵路、水路綜合交通網路,做大做強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品牌,確保2023年江津到發班列超過1000列,2024年到發量佔全市50%。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加強海外倉佈局建設,不斷拓展口岸開放平臺腹地,提升服務帶動能力,大力拓展保稅+、“貿易+物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培育外貿新主體和産業鏈供應鏈,吸引落地全國物流企業50強10家以上。

重慶日報: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江津區還將從哪些方面發力,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貢獻江津力量?

李應蘭:在充分銜接江津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的“五地一城”奮鬥目標基礎上,我們對今後五年的發展提出了細化量化、可觀可感的具體目標。總體來説,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800億元,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13萬元,“五地一城”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標誌性成果、實現整體性躍升。

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實現新突破,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建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科技型企業數量實現雙倍增。

內陸開放前沿和陸港型綜合物流基地建設躍上新臺階,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力爭2024年江津班列到發量佔全市50%,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10%以上,江津綜保區競爭力達到全市一流、全國前列。

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規上工業總産值超過2000億元,力爭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比重達35%,建成千億級消費品工業集聚區。

鄉村振興示範地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業體系現代化、鄉村建設現代化、鄉村治理現代化、農村改革全面深化和城鄉全面融合發展的框架體系基本形成,村集體經濟組織年經營性收入全部達5萬元以上,高於10萬元的佔80%,鄉村振興示範帶動走在全市前列。

休閒旅遊勝地建設展現新氣象,新增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A級旅遊景區智慧化率達100%,重慶主城“後花園”特色彰顯,成功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建設開創新局面,率先實現與重慶中心城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城鎮化率達70%,新建公園20個以上,基本實現“15分鐘可達城市公園”目標,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區,現代化高品質宜居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