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如何進一步提振工業經濟?1月3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提信心、穩增長、強主體”政策解讀新聞發佈會上,市經濟資訊委副主任楊正華介紹,我市按照“穩增長、強主體、提信心、促發展”思路,制訂了《重慶市加力振作工業經濟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圍繞9個方面出臺了23條具體政策措施。
一是支援龍頭企業。主要考慮落實領軍(鏈主)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對增加值首次突破10億元的骨幹企業給予100萬元及以上獎勵、對採購中小微企業産品成效顯著的龍頭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
二是穩住中小企業。聚焦選種、育苗等關鍵環節,落實“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對獲批國家“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等企業50萬元至200萬元獎勵,同時著力推動停産半停産企業止滑促增。
三是加快培育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支援企業建設智慧網聯汽車數據平臺、應用場景,研發全新新能源乘用車車型,支援企業研發智慧車控、智慧座艙等核心配套産品,相應給予300萬元至800萬元補助。
四是推動電子産業集群補鏈延鏈強鏈。對電腦、智慧手機等終端行業高端産品和增量部分給予一定獎勵;支援企業加大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環節投資,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援。
五是引導裝備、材料和消費品等産業轉型升級增效。對首臺(套)/首批次投保裝備給予最高500萬元保費補貼,支援企業投資建設先進新材料項目,對入選消費品工業年度重點培育品牌、參加2022/2023中國(成渝)美食工業博覽會活動的企業給予一定額度補助。
六是支援生物醫藥、軟體資訊等高成長性産業創新發展。對獲得新産品生産註冊批件的化學藥、中藥、醫療器械以及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獎勵;對重點軟信企業、市級軟體産品、市級軟體公共服務平臺、首版次軟體産品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獎勵。
七是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支援企業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協同創新中心,支援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市新設立高水準研發機構;支援積體電路、汽車電子等重點關鍵産業園建設。
八是深入推進智慧製造、綠色製造。支援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培育工業網際網路新模式;支援企業開展節能、節水、清潔生産等綠色技改活動,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擇優給予企業最高1000萬元支援。
九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做好要素保障。出臺減負政策措施目錄清單,發揮好“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平臺為企業排憂解難的作用,統籌做好全市電力、煤炭、天然氣、物流運輸等保障工作,多渠道幫助企業融資。
不僅如此,《政策措施》還通過“四個突出”,助推全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突出穩增長方面,《政策措施》旨在幫助企業出新品、抓訂單、拓市場、上規模,發揮對2023年全市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同時,注重支援企業提升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後勁。
突出穩市場主體方面,《政策措施》注重支援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併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形成“頂天立地”格局;同時,注重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升專業化、精細化、新穎化發展能力,形成中小企業“鋪天蓋地”氛圍。
突出製造業重點産業轉型升級方面,《政策措施》將按照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提出的實施“2+6+X”先進製造業産業集聚提升培育行動要求,重點支援打造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和電子製造業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給予企業政策支援;同時,推動裝備、消費品等産業轉型升級,培育智慧裝備、新材料等特色産業集群;還將著力推動生物醫藥和軟體資訊等高成長性産業創新發展,不斷培育新增長點。
突出企業幫扶和服務方面,《政策措施》既注重通過抓減負降本措施落實,優化幫扶舉措來提升服務企業水準,讓企業輕裝上陣,也注重抓好煤電油氣運要素保障,為企業保駕護航,支援企業開足馬力生産。
接下來,市經信委將儘快出臺有關資金政策的申報指南,針對區縣、園區、企業廣泛開展政策解讀,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政策;還將抓緊研究出臺《2023年促進工業有效投資實施方案》等6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面。(記者 申曉佳、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