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做大做強軟信産業 讓軟實力成為經濟發展硬支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22 16:29:34 編輯:珍珍

近年來,渝中區堅定“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發展方向,加速推進工業軟體、區塊鏈、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等“3+X”核心産業發展,吸引了和利時、華工智研院、麒麟軟體等一批産業鏈龍頭企業來到渝中“紮根”“開花”“結果”。同時,重慶市重點關鍵産業園(工業軟體方向)、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産業園、重慶市網際網路産業園、重慶市數字商務産業園等一批國家級、市級産業發展要素落地壯大,形成了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功能互補、數據互通、要素互聯的全域發展格局,渝中軟信産業正大跨步逐浪數字經濟發展大潮。

今年以來,渝中區加快發展軟信産業,産業規模持續壯大。新增軟信企業400余家、實現業務收入7.88億元;新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7家、市級重點軟體公共服務平臺3個;與重慶大學等高校推進校地合作,新引進軟信産業從業人員近萬人……

截至目前,全區軟信企業數量突破2300家,其中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14家、10億元以上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43家,從業人員總數超4萬人。在渝中,軟信産業發展的土壤更加肥沃,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氛圍愈加濃厚。

搭載體促集聚

助力企業“結果”園區“壯大”

載體建得好,産業“加速跑”。近年來,渝中區利用存量樓宇實現軟體産業集聚,加快推動“小升規”“規變總”,總部及重點企業累計達550家,億元稅收樓宇達40棟。同時,抓好“老舊樓宇改造升級+新載體建設”,新改建商業商務樓宇45萬平方米,有力保障企業載體需求。

目前,渝中正全域發展軟體産業,形成“一核多點”的産業佈局,包括整合重慶總部城等核心載體、拓展化龍橋國際商務區等優質載體、打造歇臺子地塊等新興載體等,吸引國內知名企業浪潮、趣鏈、麒麟等紛紛落戶渝中。

在位於七星崗通遠大廈的渝中區數字産業園,則吸引眾多中小企業入駐。其中,重慶不貳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打造了中國(重慶)數字內容産業基地,專注數字行銷專業領域解決方案,立足渝中,努力把數字行銷服務標準化覆蓋更多區域。

在與渝中區數字産業園相隔10公里的重慶市工業軟體産業園,一家渝中本土軟體企業在良好産業生態的浸潤下,加速破土而出並拔節成長。在今年公佈的全市工業和資訊化領域“揭榜挂帥”項目榜單(工業軟體方向第一批)揭榜單位名單中,重慶誠智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榜上有名,獲600萬元資金扶持。

自2007年在渝中成立以來,重慶誠智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一直潛心深耕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目前為國內300多家大型骨幹企業提供服務。在該公司總經理劉尚成看來,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除了自身努力外,也離不開渝中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

無論是渝中區數字産業園,還是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産業園,它們均是渝中區按照“一核多點”“連片成面”,構建全域軟體産業發展格局的重要點位。近年來,渝中區通過“留、改、購、增、升”,集中40余萬平方米商業商務樓宇發展軟體産業,全區軟體企業主要分佈在重慶市總部城、化龍橋國際商務區、大坪等西部區域,上清寺、大溪溝、兩路口等中部區域,解放碑周邊通遠大廈、合景聚融大廈等東部區域。

未來,渝中區將繼續按照“一核多點”,加快構建軟信産業發展格局,即以重慶總部城數字經濟産業園、化龍橋國際商務區片區為“核”,拓展上清寺、大溪溝、兩路口、解放碑及朝天門、下半城片區,全域發展壯大軟信産業。

建生態助創新

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渝中區加快打造軟信産業大生態,推動創新創業創造,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渝中依託現有40萬平方米軟信産業核心載體,加快樓宇收儲改造,按照“孵化器—加速器—特色産業園—總部基地”梯級鏈式體系,分層分類打造産業載體,分級分類在房屋租金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對區屬國企存量樓宇,根據區位、物業等狀況,分級分類將軟體企業租金成本控制在15元/平方米/月—40元/平方米/月,讓企業“輕裝上陣”、創新創業。對其他市場主體存量樓宇,業主有意向打造軟體樓宇産業園的,政府注入産業運營資源,對業主樓宇改造和租金等方面給予一定資金支援。

在落實資本要素保障方面,渝中區圍繞軟體企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全生命週期,鼓勵企業及金融機構參與,在現有産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等基礎上,設立軟信産業政府投資基金,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和帶動作用,撬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等社會資本,市場化打造“基金叢林”。鼓勵和支援金融機構面向入駐存量樓宇的軟體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創新金融産品服務,加大知識價值和商業價值信用貸款力度。鼓勵軟體企業面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提高效率、增強實效,助力企業上規上市、創新發展。

渝中還結合軟信産業發展特點,構建起部門領導任“鏈長”、龍頭企業任“鏈主”、“專精特新”企業為“鏈核”的“鏈長制”“鏈主制”工作體系,採取“管委會+公司”運作模式,引入專業化、市場化、企業化軟信産業運營管理團隊,強化企業服務,構建産業生態,增強發展質效。

招賢才育精英

推進産業提質增效

對於軟信産業而言,人才是第一資源。這是因為軟信産業技術含量高,特別是對人才的專業度要求很高。如何打破人才瓶頸,完善人才引入和培育,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這是渝中一直在做的事情。

為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發展環境,渝中區研究制定了《“渝中人才”黃金十二條》等系列人才政策,發出廣聚天下英才的“求賢令”,誠邀八方英才紮根渝中創新創業,共謀發展新機遇。

在打造人才發展平臺方面,渝中區對新認定並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基地、科技園區、眾創空間、孵化器、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一次性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資助。對認定的新建院士、博士後、海智等科研工作站,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元的配套資助和10萬元的運作補助。

不僅如此,渝中還堅持政校企聯動,與重慶大學等高校推進校地、校企務實合作,創建國家級數字經濟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軟信特色樓宇周邊增加時尚潮流元素、年輕化消費場景等供給,更好滿足軟信人才在區工作、生活、消費需求,促進職住平衡。

根據《重慶市渝中區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渝中將依託重慶市工業軟體産業園、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産業園等重點園區,加速集聚一批專業拔尖人才;面向工業軟體、區塊鏈等領域打造數字經濟人才實訓基地,建立教育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産教融合機制,加大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切實保障工業軟體、區塊鏈等産業高層次人才住房需求,分層分類為人才做好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障等服務,營造尊才愛才良好氛圍。

未來,渝中區將探索建立軟體産業人才發展基金,構建招聘、培訓、外包、管理等為一體的軟體人才服務體系,保障人才招得來、留得住、發展好,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壯大人才隊伍規模。

強保障重扶持

服務産業高品質發展

繼2022年7月《重慶市軟體和資訊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2022—2025年)》發佈後,渝中區也結合實際出臺《重慶市渝中區軟體和資訊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推動軟信産業高品質發展。

為加快推動市區軟信産業“滿天星”行動計劃落實落地,渝中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發佈了《重慶市渝中區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持續強化要素保障,推動創新創業創造,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辦法》中的“加強産業扶持”章節分別從促進重點企業招引、鼓勵企業壯大規模、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方面給予發展扶持,帶動軟信産業發展主體、機構集聚,加強核心競爭力,提升産業集聚度。

《辦法》的出臺,僅僅是渝中強化要素保障,服務軟信産業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渝中區還制定了“1+1+3”保障措施,即軟信産業“滿天星”行動計劃+軟信産業扶持辦法+“軟信産業聯席會議制度、産業鏈工作機制、專家庫建設”,旨在為推動軟信産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渝中將聚焦“樓宇用起來、人氣聚起來、産業興起來”,不斷完善軟信産業生態,加速産業提檔升級。同時,按照“特色專業、集約高效、産城融合”的思路,持續引育一批與軟信産業關聯性強的新業態、新模式,爭創一批重慶市軟體産業“滿天星”示範樓宇及軟體和工業設計産業市級或國家級園區,加快産業集聚集群,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根據《重慶市渝中區軟體和資訊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2022—2025年)》,力爭到2025年,全區軟信産業核心載體突破100萬平方米,培育軟信公共服務平臺10個以上,新增軟信企業2500家,産業從業人員超10萬人,産業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助力重慶打造中國軟體特色名城,助推成渝地區打造中國軟信産業“第四極”。(劉侃)